外婆的汉阳门花园
文/杨庆华
春天来了,春风柔和,春色宜人。“牧犊晓登云外垅,听莺识立柳边桥”,草吐绿,柳吐芽,撩人的春景,使人春思勃发。
元宵佳节之时,家人围坐一堂,欣赏央视元宵晚会,笑语盈盈,共度温馨时光。一曲江城民谣《汉阳门花园》,闪亮登场央视舞台,唱响武汉,唱响湖北,唱出了武昌古城的烟火气,唱出了人们心中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人说好歌如佳酿,要细细饮、静静品、慢慢吞。《汉阳门花园》把眼前的情与景,拉回到若干年前,一刹那,时间与空间,都无限扩大了,离情的深度和相思的执着,都大大增加了。平易中见功夫,淡雅中有真趣。语近意远,巧思独运,离情依依,相随千里。可感、可见、可触摸、可释怀……
小时候,家住武汉长江大桥汉阳门花园百米开外的一个叫作府经厅的院落,雕梁画栋,古朴典雅。府经厅是清代的地方行政机构,知府的属官,主管出纳文书等事宜,新中国成立后,辟为湖北省粮食厅的职工宿舍。于是,大人们玩笑,有的属意于沾不凡之所之地气,成就不凡之操之后生,有的则调侃,不定会走出工于算计之人呢?
在我开蒙启智、礼润童心之时,武汉长江第一桥刚刚建成,外婆(武汉俗称:家家)带我到位于武昌长江大桥下的汉阳门花园赏月,绿草如茵,席地而坐。我指着月亮问家家,那是个啥?家家笑着回应,月亮。月亮是什么?月亮是个好!哦,原来月亮是个好,我懵懂迷惑,不解其意、喃喃自语。
垂髫之年,农历七月初七夜,家家带着我们到汉阳门花园里听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私房情话。我们躺在花园的草地上,仰面朝天望着月儿盯着银河出神,生怕错过鹊桥相约的刹那,然后尽情想象牛郎牵着儿女来与织女相会,然后闭目静听他们窃窃私语,可不管耳朵竖几高,终究什么也沒听到。家家说,心诚则灵,心若不诚,是不可能听到的唦,这叫作心心相印。
上小学二年级时的夏天,伙伴们相约到花园里用面筋粘知了,我不小心从树上摔下,人则晕了过去,脚也扭伤了,医生诊断为轻微脑震荡,需卧床一周。家家早起五更,拄着拐杖,到菜市场、中药铺采买,煨了一铫子排骨天麻莲藕汤,补钙健脑,硬是泪眼婆娑地看着我把一碗汤喝完,像极了那句武汉俗语说的,痴家家,疼外孙也。

说到莲藕,说到排骨煨莲藕汤,人们会告诉你,武汉一年四季都是藕汤的最强消费季,也是招待宾客之首选。藕的横截面有七个孔与九个孔之分,想要煨一铫人人都喜欢的藕汤,一定要挑汉阳莲花湖的七孔红莲藕,“粉糯”鲜香,而九孔白花藕只适合凉拌,甜冰冰、脆生生。
生在长江边,喜玩江中水。武汉人把游泳称作“玩水”,言语间有一种轻易驾驭、征服之感。虽年年有青少年在江中溺水,但年年都有青少年蜂拥而至,自发地横渡长江。社会、家庭疏堵之间,无法顺当,仅剩棍棒家法伺候了。
此时,父亲买来笔墨纸砚,家家砚心磨墨,素笺平铺,监督我临苍劲古朴的颜、柳碑帖,以堵我江中玩水之路。我虽然渴慕,无奈缘浅,既没“滴水渐积成大海”之毅力,又无“拳石频移作泰山”之恒心,终被时间漏斗所淘汰,至今也寻不到颜氏何以笔画粗壮厚实,风格豪迈奔放,柳氏何以笔画纤细而刚劲,显得精致优雅的泉之源。
但让我略感安慰的是,虽把练习书法抛在一边,却把写日记坚持了好些年,因之临帖练字苦,写日记简单好应付,如和尚撞钟,一天一篇。

花园里有一株粗壮高大的构树,上边歇着深红色和暗绿色的金龟子,武汉人叫金棒棒银棒棒,它喜欢吮吸构树上橙红色球型花果的汁,暑期里,我们天天去攀爬高枝,捉来金龟子,用线拴住,任其翻飞,其乐无穷。家家“三不知”尾随其后,生怕我再有什么闪失,承担护卫之责。
花园里有一处不规则的碎石场地,成了我们的小小足球场。一次踢球中,一同学把我撞上了,碎石子把我的双膝双肘都磨破了,大哥哥们说是合理冲撞,疼得我眼泪唰唰往下掉。家家知道后,专门千针万线为我缝制了一对护膝和护肘,千叮咛万嘱咐,不戴上不准踢球了。我嫌戴上又热又丑,她却冷不丁借故来花园察看。
从1969年下乡算起,距今已是56个年头了,除了偶尔为外地战友参观引路,很少再到汉阳门花园去了。
世间事,无有不巧。去年春暖花开时节,铁道兵战友网文学创作中心“春风渡我归流年”铁色之旅团莅临武汉,武汉的战友们倾情接待,乘船观光,夜游长江,起舞汉阳门花园。虽珞珈樱花已谢,然有排骨莲藕汤奉君。有战友道:饮君一铫莲藕汤,宛然相逢流年时。情深深,意绵绵,莲藕汤竟有如此魅力与份量,予安守流年、静悟流年也。

一梦醒来,天真少年一变成为古稀老汉了。今天回想起来,汉阳门花园承载着我太多太多的记忆与过往,江堤上的一幕又一幕,花园里的一枝又一叶,总在眼前晃悠,挥之不去,拂之又来。
我曾在平湖门下水,与伙伴们泅渡长江;
我曾在桥头堡学雷锋,做好事拖地擦窗。
我曾见,滔滔江水中,“东方红”客轮劈波斩浪,溯江而上;
我曾见,声声闷雷中,江豚在水中此起彼伏,嬉戏逐浪。
忘不了,那年那月,花园一度成为毛主席像章的交换市场,心怀虔诚,以物换物,人潮涌动,接踵而至;
忘不了,那日那夜,江风习习,花前月下,耳鬓厮磨,浪漫温馨,花园早已成了这座充满着码头文化与江湖气息的城市里,青年们谈情说爱的首选地方。
屈指数来,家家作古44年了,下葬汉阳九真山上,那日恰是元宵。铫子煨的藕汤,也不再是款待贵客的稀罕之物,现如今富足安康,它成了永久传承的一地民俗,一种用作怀旧的隆重仪式了。
“……铫子煨的藕汤,总是留到我一大碗,吃了饭就在花园里头,等她的外孙伢……”歌声起,心相系,面朝滔滔大江,但愿咏琐事兮赋意新,寄旧闻兮事事真,心中回荡着一股激情,是那样浩荡无际,那样悠远绵长。
2025.2.12.元宵节于汉口
附:《汉阳门花园》歌词
小时候的民主路冇得那多人
外地人为了看大桥
才来到汉阳门
汉阳门的轮渡
可以坐船去汉口
汉阳门的花园
属于我们这些住家的人
冬天腊梅花
夏天石榴花
晴天都是人
雨天都是伢
冬天腊梅花
夏天石榴花
过路的看风景
住家的卖清茶
现在的民主路
每天都人挨人
外地人去了户部巷
就来到汉阳门
车子多 人也多
满街放的流行歌
只有汉阳门的花园
还属于我们这些人
冬天腊梅花
夏天石榴花
晴天都是人
雨天都是伢
冬天腊梅花
夏天石榴花
过路的看风景
住家的卖清茶
十年冇回家
天天都想家家
家家也每天在等到我
哪一天能回家
铫子煨的藕汤
总是留到我一大碗
吃了饭就在花园里头
等她的外孙伢
冬天腊梅花
夏天石榴花
晴天都是人
雨天都是伢
冬天腊梅花
夏天石榴花
过路的看风景
住家的卖清茶

史锡腾摄影

史锡腾摄影

史锡腾摄影
槛外人 2025-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