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耆张公夫妇懿范碑
张泽武整理
《乡耆张公夫妇懿范碑》原立于底张乡柴窑村东100米处,南北大路西侧,今柴窑村东南北大路东侧。1958年春,在兴修水利时被毁,砌于柴窑村水库库底。
2024年2月23日,底张乡柴窑村张氏后裔张爱民,在张氏祖宅木盒中发现碑文抄本一件,经仔细观看,为民国拾年张氏家族所立《乡耆张公夫妇懿范碑》碑文抄本,系毛笔楷书抄件,内容完整,弥足珍贵。为了让张家人了解家族历史,不忘本源,现将该碑文整理于后,供大家参阅,不当之处,请多提宝贵意见。





《乡耆张公夫妇懿范碑》抄本
《乡耆①张公夫妇懿范②碑》碑阳
中间:乡耆张公夫妇懿范碑
右侧 戚友
增生 郭天佑
增生 张荣甲
监生 赵中杰
清庠生 彭信
清庠生 郭天麟
清庠生 郭清敏
清增生 杨上林
清儒童 郭清杰
仝鞠躬
左侧 戚友
清优廪生涉县警务长 张鹏举③
高等小校毕业 郭景阳
师范生国民小校教习 曲鸣鸾
清儒童 张全喜
河南单级师范毕业 曲鸣廷
师范学校毕业 靳廷宪
高等学校毕业 温朝阳④
河南警察学校毕业 孙增荣
仝鞠躬
男 天平 西平 点 银
孙 彤弨 聚财 聚水 聚魁 乙卯
曾孙 本立稳石
中华民国拾年⑤仲秋下浣谷旦
《乡耆张公夫妇懿范碑》碑阴
张公夫妇碑序


自古三多⑥之祝,原不乏人。然祝之而未必能得之。故往往有得乎福,而未必能得其寿。亦有得乎寿,而未必能得其福。
既有福寿兼得,而未必能得乎多男。以是慨三祝而三得,此之难乎世人也?乃不意于张公而一遇之。
张公讳凤,字永奇,先世祖居秀才岭,经公而迁移柴窑。公少失怙⑦,从母度日,兄弟二人,分门别户,早岁贫穷。自光绪三年⑧岁遭大旱,一家人等几不能自存。无奈迁移柴窑村,尔时仅有当契地四亩,尽种洋烟。幸收获其丰,渐有积蓄,经公之手勤俭治家,又置地十亩有余。公生平喜于作伐,当女儿媒者,所在多有以为成全婚姻,亦人间一美事也。然此固公之得于天性者能,然其得力于内助者为更多也。
公元配彭氏,未过门而早亡。继娶吴氏孺人,存心温良,持身淑慎,孝事舅姑⑨,和睦妯娌,其生平好为劝家,夫妻不和,子孙不孝,婆媳不睦,不惮再三劝解,必归于善而后已,以故亲戚邻里均沾其光焉。夫作善降祥,理有固然。公之夫妇如此,故降生多男,生丈夫子四、女二。四子膝下,又早得子,而且子又生子,孙又生孙,一门之内,累累相继。间有失家,重失重娶,而人丁旺相,前后如一致焉。公享年四十有三,吴孺人享寿七十有三。迄今四子田产合而计之,几甲一村,谓非三多兼有哉!兹值吴孺人三周之期,诸亲友慕公夫妇之德,欲勒石以表道,邀余为文,余虽不能文,然喜闻人之善,而且乐为天下道也,遂援笔而为之序。
增广生员初等小学校教员 清增生郭天佑谨撰
【注释】:
①【乡耆】:乡里中年高德劭的人。清·六鸿《福惠全书·刑名·家产》:“父母亡故,兄弟未经分析者,无论妾婢所生,俱得均分;宜命党族、尊长、乡耆、里老等将所遗产业,备造一册,呈官照分均派。”
②【懿范】:美好的道德风范。专用以赞美妇女的好品德。
③【清优廪生涉县警务长张鹏举】:张鹏举,字升初,号蛰存,西山底乡西山底人,与底张乡柴窑村温旭阳(字旭初)、赵村乡南丰村杜逢甲(字乙初)三人称为洛宁县三初。清朝优廪生,民国时期历任河北省涉县警务长、洛宁县民团总带。在西山底镇创办洛宁县第二高级小学。曾撰写磨头村《捍灾御患》碑文。
④【高等学校毕业 温朝阳】:即温旭阳。民国时期洛宁县三初之一。1890年12月出生于河南省洛宁县柴窑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洛宁县高等学校毕业生。青年时期,组织反清救国会,温旭阳虔诚地信奉三民主义,积极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集会结社,并根据中山先生“大同世界”的理想拟定了大同社章,组织大同社。1925年受大革命浪潮的鼓励,温旭阳以打富济贫、除暴安良为目的,在家乡组织建立农民自治会(俗称炮会),
1927年春,冯玉祥率部东征,温旭阳以洛宁县农民代表的身份西上迎接,在潼关向冯玉祥面陈治理洛宁的大政方略,表明“打倒土豪劣绅”的决心和勇气,得到了冯玉祥的赞扬和赏识。国民党洛宁县长毛迪康、县财政局长张粹甫等人沆瀣一气、贪污钱财、坑害百姓,冯玉祥下令撤职严办,并委派梁炳麟就任洛宁县县长。梁炳麟一到职,即组建国民党洛宁县党部,由李宗白任主任,温旭阳任执行委员兼农工部长。
1928年春,冯玉祥委派廉朝臣任民团军旅长。并明文责令洛宁、宜阳两县联合组建民团旅,温旭阳、张升初等人以洛宁连年灾荒,群众无力负担民团费用为由,联名上书省府,恳请免建。可是急于登上旅座的廉朝臣却无视民众疾苦,连连指派副官到县催办,对温旭阳等人的陈述非但不听,反而态度骄横。温旭阳不畏权势,据理抗争,并于王范镇集日派人将廉朝臣的副官捆绑起来,戴上一顶写着“打倒军阀余孽”标语的纸糊高帽,进行游街示众。国民党河南省府听说后立即下令撤职查办梁炳麟,解散县党部,缉拿温旭阳。温旭阳只得离家出去,辗转到山西、河南等地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1934年,温旭阳根据豫西工委的指示,创办华族明耻小学。培养进步青年,发展党的组织,几个月中共党员已发展到20余人,先后又组建起东南村、曲阳、苏村、黄村等党支部,并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洛宁县第一个区级组织——南山区委,温旭阳任区委书记。
1936年4月被国民党宜阳县保安团大队长徐吉生逮捕杀害。
1951年,中共洛宁县委、洛宁县人民政府为温旭阳烈士树碑纪念。
1986年,经中共河南省委批准,在洛宁举行了温旭阳同志牺牲50周年纪念大会。会上,中共洛阳市委负责人高度赞扬了温旭阳高尚的革命品质,坚强的斗争意志,卓越的战略远见和领导才能,号召全市人民学习革命先烈,为建设美好的洛阳而努力工作,以实际行动告慰烈士的英灵。
⑤【中华民国拾年】:公元1921年。
⑥【三多】:多福、多寿、多男子。祝颂之辞。语本《庄子.天地》"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
⑦【失怙】:指死了父亲。语本《诗·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诗·小雅·蓼莪》:“无父何怙?”后称父亲死去为“失怙”:幼失怙,生活艰难。
⑧【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光绪,是清德宗景皇帝爱新觉罗·载湉的年号。爱新觉罗·载湉,清朝第十一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第九位皇帝(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在位期间始终使用年号“光绪”,起止时间1875年2月25日即位至1908年11月14日驾崩。
⑨【舅姑】:旧称丈夫的父母。俗称公婆。丈夫的父母,俗称公婆,也指妻子的父母,即岳父母,例句有“古之嫁者,不及舅姑,谓之不幸”。
相关句子有“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出自唐代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昏礼,壻亲迎,见於舅姑。”郑玄注:‘舅姑,妻之父母也。妻之父为外舅,妻之母为外姑’”,出自《礼记·坊记》。

作者简介:张泽武,洛宁县陈吴乡新寨村人,2003年,发起并成功组织成立了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担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一职,2006年参与组织筹备成立洛阳市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副秘书长。2017年被推举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2024年8月再次当选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