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夏王朝姒启大帝之印研究
王德埙
摘要
一、释“后夏”:王德埙《上古舜帝精品手繪書法《擊敗水伯》(乾清宮藏)研究》(都市头条):夏朝,这是7000多年前舜帝对上古文明之夏朝的首次亲笔命名,从太古伏羲之女宓妃到舜帝,其间至少有两万年之久。这是上古一个相当漫长的王朝。距今7000年前,大禹和夏启建立的父子嫡传的王朝是后夏朝。二、关于鹰崇拜:1、红山文明的玉鹰雕刻享有盛名。红山黑皮玉鹰神飞天传播到古埃及就演变成了法老的女儿。红山还出土了铁陨石琮:还发现了玻璃陨石鹰形羽人。2、后夏王朝姒启大帝之印解析:冠顶中央为正面展示双脚双翅膀的神鹰。左右两边是作为帝冠装饰的鹰翅膀。帝像为太昊形象代换为后夏天子形象(详后文)。帝冠装饰鹰翅膀,不是祈求神鹰护佑,而是夏帝本身就是神鹰的化身。3、后夏鹰崇拜象征君权神授。寒江雪博物馆中七千年前的大玉王玉器上有大禹王冠顶上立鹰,负责跟天帝沟通,象征君权神授(王德埙《禹典考释》上、下)。4、后夏鹰崇拜在其海外殖民地古埃及的直接传播。近年来,王德埙已经发表多文论证古埃及是夏王朝的海外殖民地(王德埙《古埃及(夏朝)问题初探(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论文集《人文学术.思辨与实证》2017年11月版[M]。》)。后夏鹰崇拜在其海外殖民地古埃及的直接传播在埃及学中就称为“荷鲁斯。”。杜刚建教授:古埃及的不同族群来自中国。在埃及早王国时期(第一王朝和第二王朝)以前,太昊后裔和少昊后裔氏族的一部分先后移民埃及,带去了太昊龙蛇文化和少昊凤鸟文化。少昊凤鸟氏族移民古埃及地区,带去了属于凤鸟文化的鹰崇拜文化。5、后夏鹰崇拜对后世玉文化的影响。6、中国鹰崇拜起源于贵州镇宁伏羲山文明。根据文化传播学的势能差原理:一旦强势能文化形成以后,它就拥有了高位置的势能,如同流水弥漫,不舍昼夜,同时向四面八方传播。三、关于太昊形象之代换。夏朝黄帝红山有熊文明向后夏文明的传播。少昊形象为后夏启帝形象所代换。后夏启帝文明向三星堆虞朝文明的传播,后夏启帝形象被虞朝蚕叢形象所代换。
关键词
后夏;姒启;印;鹰崇拜;古埃及;伏羲山文明;太昊:代换


后夏王朝姒启大帝之印规格:10X10X26.5公分,重9.5斤。材质:精品和田玉。
王德埙采用寻龙尺场共振年份检测仪检测,距今6882年,为公元前4857年,夏王朝初期帝玺。此数据还需要采用其他检测手段核实以后才能最终认定。
一、释“后夏”
王德埙《上古舜帝精品手繪書《擊敗水伯》(乾清宮藏)研究》(都市头条):夏朝,这是7000多年前舜帝对上古文明之夏朝的首次亲笔命名,夏朝二字在历史上首次出现,值得充分重视。从太古伏羲之女宓妃到舜帝,其间至少有两万年之久。这是上古一个相当漫长的王朝。今天我们对之还知之甚少。只知道开国和护国元勋为杰出的姑羿,次为太康,再次为中康……距今12570年是少典国主时代(王德埙《上古少典精品手绘书法《少典城主》研究》搜狐号,上古学人帐号)可百度搜索,距今12500多年前是黄帝时代(王德埙《黄帝书法真迹:黄帝易卦郈鼎六五王䢕研究》搜狐号,上古学人帐号)……八千年之前为夏桀王朝(双王制之一,系古埃及法老,载王德埙《夏典考释上、中、下》未发表)。最后是尧、舜天下为公,推荐式选贤任能制时代。距今7432年,為先虞文明堯帝時期(王德埙《上古堯帝《曆法》書法上品寶卷(乾清宮藏)研究》搜狐号,上古学人帐号可百度搜索。大禹和夏启建立的父子嫡传的王朝是后夏朝:距今7000年前,禹王登基(王德埙《禹典考释》载“都市头条”公众号);距今6977年,大禹治水(王德埙《<石渠寶笈>禹帝書法:<大禹治水>》,搜狐号,上古学人帐号)可百度搜索,;距今6754年,后夏朝帝启创作《兵进利战》(王德埙《夏朝啟帝書法長卷<兵進利戰>(乾清宮藏)研究》搜狐号,上古学人帐号)可百度搜索。
二、关于鹰崇拜
1、无论是我国的满族、蒙古族、哈萨克族或是国外的古罗马帝国、德国和美国等都有神鹰崇拜。
中国上古的鹰崇拜起源于东北红山黄帝文明时期。在满族、蒙古族、赫哲族等少数民族的渔猎生活中,鹰隼是协助猎人捕捉猎物的得力助手。围绕渔猎文化,就产生了鹰崇拜这样独具特色的宗教信仰。
红山文明的玉鹰雕刻享有盛名。下面为红山黑皮玉鹰神飞天。贵州省晓风残月艺术馆藏品。
红山黑皮玉鹰神飞天文化传播到古埃及就演变成了法老的女儿。
红山还出土了铁陨石琮:
规格:高31公分,正方形边长9.4公分,内孔径4公分;重5.8公斤。有弱磁性。红山文明发掘玉琮多而陨铁琮稀少。贵州省晓风残月艺术馆藏品。
该铁琮一面有阳雕铭文8:
王德埙:《从镇宁伏羲的考古发现探讨古中国鹰神崇拜的源头》青铜器鉴赏公众号2020年11月3日。
还发现了玻璃陨石鹰形羽人:
(王德埙《古中国人的飞天梦——五千年前夏朝红山玻璃陨石羽人》(青铜器鉴赏公众号20200817)
2、后夏王朝姒启大帝之印解析
冠顶中央为正面展示双脚双翅膀的神鹰。左右两边是作为帝冠装饰的鹰翅膀。帝像为太昊形象代换为后夏天子形象(详后文)。帝冠装饰鹰翅膀,不是祈求神鹰护佑,而是夏帝本身就是神鹰的化身。
侧面看后夏启帝之鹰:
3、后夏鹰崇拜象征君权神授
寒江雪博物馆中七千年前的大玉王玉器上有大禹王冠顶上立鹰,负责跟天帝沟通,象征君权神授(王德埙《禹典考释》上、下)。
上图,禹帝手持玉钺权杖,头顶通天之鹰。后夏黄琮礼地,上各立一有冠之神鹰。
上图,禹帝双鹰黄琮礼地。
4、后夏鹰崇拜在其海外殖民地古埃及的直接传播。
近年来,王德埙已经发表多文论证古埃及是夏王朝的海外殖民地(王德埙《古埃及(夏朝)问题初探(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论文集《人文学术.思辨与实证》2017年11月版[M]。》)。后夏鹰崇拜在其海外殖民地古埃及的直接传播在埃及学中就称为“荷鲁斯。”:
在古埃及文化中,国王的王权是用猎鹰(隼鹰)来代表的。西方人把古埃及代表王权的猎鹰叫做荷鲁斯(Horus)。实际戴上下埃及双冠形象的猎鹰正是后夏启帝的王冠上面的鹰。
(荷鲁斯鹰,象征君权神授)
戴冠荷鲁斯鹰更是大禹王礼地黄琮上的冠鹰的直接套用。
(戴王冠的荷鲁斯,古埃及第27王朝,大约前500年,取自网络)
后夏帝冠装饰鹰翅膀,不是祈求神鹰护佑,而是表示夏帝本身就是神鹰的化身。古埃及法老身体后面硕大的神鹰也是表示自己就是无所不能的神鹰之王。
(取自网络)
杜刚建教授也持同样的观点:“我在《文明源头与大同世界》一书专门论述古埃及人源于不同时期的大湘西族群。古埃及的不同族群来自中国。在埃及早王国时期(第一王朝和第二王朝)以前,太昊后裔和少昊后裔氏族的一部分先后移民埃及,带去了太昊龙蛇文化和少昊凤鸟文化。少昊凤鸟氏族移民古埃及地区,带去了属于凤鸟文化的鹰崇拜文化。”(杜刚建《古埃及文为茶陵少昊氏“鸟语”》)
(大同思想网)
王德埙:《从镇宁伏羲的考古发现探讨古中国鹰神崇拜的源头》指出:古埃及和两河流域是夏朝的一部分。所以,古埃及和两河流域也有鹰崇拜。古埃及有翅膀的太阳盘是太阳神的一个象征,在这种图形中,太阳神被确信为会飞的穿越天空的猎鹰。之后我们可以看到两河流域和许多其他民族也采用埃及的这种符号。和埃及一样,苏美尔人也将鹰作为王室的象征。苏美尔王朝先后建起了许多城市,拉伽什城是5000多年前的第一位国王乌尔王朝的统治中心,在拉伽什出土的一块兀鹰碑上,就描绘有苏美尔城邦国王率领部队征战的场面。鹰头人身形象是两河流域常见的艺术造型,亚述神话里的主要大神是亚述耳,就是鹰头人身,背有二翅,这个神应该是受埃及神话鹰头人身的太阳神拉的影响。美洲、南美洲的上古文明是古中国文明的一部分。故鹰崇拜也在南北美洲流行。在太平洋彼岸的美洲西北岸印第安土著的图腾柱文化中,敬鸟之风亦十分盛行,与游牧民族直接的鹰崇拜不同的是,乌鸦在印第安人众鸟崇拜中是最尊贵的神只之一。但是印第安人在乌鸦部落中也有两个鹫氏族即白鹫和黑鹫,仍然与鹰崇拜相关。
5、后夏鹰崇拜对后世玉文化的影响
(神木石峁,引自网络)
试看这个造型对后石家河文化的鹰文化影响,该文化的鹰代表性品类为鹰形玉笄
。近圆柱体,器体修颀,分作两节。上节较长,为一立鹰,细节主要以阳线勾勒,圆头凸额,钩喙杏眼:
对山东龙山玉文化的影响:
(芝加哥美术馆,引自网络)
6、中国鹰崇拜起源于贵州镇宁伏羲山文明
我们必须从伏羲、女娲去着手探讨鹰神崇拜的源头,我们必须充分重视伏羲、女娲作为中华民族共祖的伟大的文化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根据文化传播学的势能差原理:一旦强势能文化形成以后,它就拥有了高位置的势能,如同流水弥漫,不舍昼夜,同时向四面八方传播。一万多年前,附属于伏羲、女娲的神鹰文化就是强势能文化。伏羲、女娲起源于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县峰糖大山。伏羲社稷坛及其日晷仪(古中国的伏羲女娲社稷坛及其附加设施:上古国家天文台——太极阴阳地平式游标日晷仪)(王德埙:贵州镇宁蒙正人历史人类学考古调查记——解读伏羲女娲社稷坛附太极阴阳日晷仪石刻及其他岩画)
蒙正人普遍存在历史悠久的鹰崇拜:
(杨文金提供,鹰前7后2)
三、关于太昊形象之代换
王德埙:红山有熊朝少昊文明向三星堆地区的传播——有铭古船式红山陨铁少昊像(上古学人搜狐号论文,都市头条,王玄埙论文):古船式红山陨铁少昊像规格:高17.6公分,宽22公分,厚4公分:2.6公斤。三铭中有“船”字,本器象上古一艘船,是少昊的御用舟楫。可知本器应名之为“古船式”。少昊像下面为昊天上帝的神徽,喻君权神授。中间为少昊大帝的形象,左右为猛虎头,象征虎贲卫士的护佑。《周礼·夏官·虎贲士》注云.王出将虎贲士居前后"。我们已经证明了黄帝距今一万两千多年。少昊为黄帝长子。则一万两千多年的古船式红山陨铁少昊像的发现,也就进一步确证了黄帝文明的存在。左字:収,音shōu 。蓐收,秋神名,其帝少皞,少皞帝。此即指本器的主神古船式红山陨铁少昊像。收(蓐收)”是少皞的专用代号。《礼记卷三·王制》:“夏后氏收而祭”,是以知少昊属于夏后氏。如是,则少昊文明为夏文明的发端自明。夏后氏为我国第一个世袭王朝——有熊君主的氏称,有熊王族以国为氏,为夏后氏,简称夏。中字:为“與”,通“舆”。车舆。右字:为“
”,音xiàn,船。三、少昊、车舆、
三铭的历史意义解读。1、少昊古船是12000年前大洪水时期中国的诺亚方舟。2、夏后氏少昊大帝祭祀昊天上帝组织抗洪.少昊帝决定由东北地区南巡古中国救灾。还有一种可能,由于东北大平原高地无多,滔天的大洪水来临,少昊夏后氏被迫南下移民。四、红山有熊少昊时代高文化之一角。两件黑皮玉雕八卦式河图洛书和廓外璧。编码2为“徙”,按:是否跟大洪水迁徙有关联,待考。字形参考
、
。迁移:迁徙。五、红山少昊像与三星堆神人头像之比较。根据古船式红山陨铁少昊像的研究和文化传播的比较,三星堆地区为太古少昊文化余脉是清楚的,正所谓一脉相承的虞夏文明。如是,则所谓三星堆外来文明说,外星人说等无稽之谈自然不攻自破。
贵州省晓风残月艺术馆藏品。
王德埙采用寻龙尺场共振年份检测仪检测,距今12655年(此数据还需要采用其他检测手段复核之后才能最终认定,下同),乃古中国北方的黄帝时代器。
德埙按:根据三铭中有“船”(详后)字,本器象上古一艘船,是少昊的御用舟楫。可知本器应名之为“古船式”。
此为正面,背面为三字铭。

少昊像下面为昊天上帝的神徽,喻君权神授。
。
五、红山少昊像与夏启头像和三星堆神人头像之比较

1、后夏王朝启帝鹰崇拜头像之比较:
该印距今6882年,二者相差:
12655年—6882年=5773年
显然,是夏朝黄帝红山有熊文明向后夏文明的传播。少昊形象为后夏启帝形象所代换。
2、三星堆神人头像之比较
王德埙:《虞朝蚕叢形象的发现与证明
——三星堆青铜人头像》
三星堆青铜人头像规格:高21公分,两耳间宽13公分;重850克
采用寻龙尺场共振年份检测仪检测,该器距今3900年,即公元前1878年器,为虞王朝中晚期青铜器。
贵州省晓风残月艺术馆藏品。
背后有鎏金铭文:
第一个字是“儀”不是“佯”。


第一个字是“儀”的异体字。
释文
儀令們保
(蚕)叢。
大意
虞朝政权机关所颁布法令,蚕叢为虞朝们(国民)保,即虞朝的保护天神。
铭文考证
编码1为“儀”。。
编码2为“令(命)”。
德埙按:仪令 yí lìng 即法令。 法令: 虞朝政权机关所颁布的命令、指示、决定等的总称。
编码3为“们”。《集韵》莫困切,音闷。们浑,肥满貌。虞朝作人们、国民解。
编码4为“保”。
德埙按:们保,保护国民。虞朝官方语言国民的保护天神。
编码5为“
”,疑为“蚕”字的初文。山中养蚕,上古从一山。
甲骨文:司
粹430(甲)
德埙按;汉许慎认为“司”字形采用反写的“后”字;而“后”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故厂之。从一口。“一”象蚕虫,形符。
声符为厂,上古音为阳.定.平。
蚕,《说文》:“蠶,任絲也。从䖵朁聲。昨含切。”小篆作
。形符为䖵。声符为朁。䖵字上古音为冬.定.平。
厂和䖵二者的声纽和声调相同。故厂跟形符䖵同音通假。
结论:“
”作为“山中虫”是“蚕”的初文可以成立。上古文字的特点:通假字满天飞。
编码6为“叢”,《说文》:"丛,聚也。从丵、取声。 "司
因此,
叢即蚕叢。
跟后夏王朝启帝鹰崇拜头像相比较,二者相差:
6882年—3900年=2982年
显然,这个是后夏启帝文明向三星堆虞朝文明的传播,后夏启帝形象被虞朝蚕叢形象所代换。




后夏其他帝王之印都是这样的规格和样式:


作者介绍
王德埙: 1950-汉族,贵州民族大学研究员,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前所长,世界智慧科学院院士、西南师范大学毕业,双专业。贵州省社会科学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奖获得者,贵州文史研究馆特聘专家、中国名山名寺名观文化研究委员会高级顾问、厦门上古文明研究室委员、《上古文明研究丛书》编委、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贵州省易学与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特聘专家,贵州省收藏家协会顾问、贵州省桐梓县夜郎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贵州镇宁竹王文化研究会顾问、重庆巴渝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僚学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