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安”归一,岁岁平安
宋永信
看过电影《新龙门客栈》的朋友,一定不会忘记,剧中那武艺超群,智慧过人的“周淮安”。“淮安” ,不是周总理的故乡,江苏一座县城的名字吗?周淮安,难道与“淮安”有着莫大的关联。
上“度娘”搜索,没有找到“周淮安”与“淮安”之间任何有价值的信息,倒是关于“淮安”的种种信息,引起了俺莫大的好奇。
“淮安”,蕴含着人们对“淮水”安澜的美好期许。据《南齐书·州郡上》记载,“淮安”之名源于南齐时期的淮安县。西晋末年,北方战乱频繁,士族和百姓大规模南迁。为了安置这些北方流民,东晋和南朝在南方侨置了众多郡县。南齐永明七年(489年),光禄大夫吕安国提出在山阳(今淮安市淮安区)和盱眙(今淮安盱眙县)两郡之间设立东平郡(原治所位于无盐,今山东东平县),并同时设立“寿张”和“淮安”两县。”淮安”,自此之后,无论是称“军、州、府”,还是“路、县、市”,历经1500多年,作为地名,始终未变。
2022年初,翻看史料时,无意中发现《大众日报》1946年11月22日的一篇文章,“被群众爱戴的景芝工商事务所” (解放初工商税务一家),文中提到:事务所主任李文汉同志就带领着十六个税收缉私人员,十几支长短枪,坚持在这块东西七十里南北三十余里的新解放区——淮安县。
山东怎么也有个“淮安县”?
2022年7月16日,网上搜寻山东解放区“工厂图”版印花税票的过程中,突然发现了解放初潍坊市“工厂图印花税票”实单,立即毫不犹豫购买;7月18日快递收到后,迫不及待地开封查看,想不到却有意外惊喜。一打贴有“工厂图印花税票”的发票中,竟有一张“淮安县”的销货发票。发票是鲁中“淮安”推进社,开给“沂北”新华书店的,印章:鲁中南区三专区,开票时间10月1日,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日。仔细端详着发票中的“淮安”二字,心中疑惑顿然消失,“淮安县”,在山东存在铁板钉钉。

一番查询,有意思的是,全国除江苏“淮安”之外,历史上河南、安徽、均曾有过“淮安”之名。淮河发源河南,流经安徽,两省有“淮安”之名并不奇怪,而山东与淮河几无瓜葛,怎么这县也起了个“淮安”的名号。
史料显示,山东“淮安县” ,是1945年7月中旬,鲁中军区第四军分区(沂山军分区)解放景芝后,为巩固革命根据地和发展新区需要,析置“安丘县”而设立的,当时县城驻地“景芝”。
新成立的县,为何取名“淮安”,其决策过程现实难查证,但据考究,古代潍、淮通用,《汉书》中的“潍”就写成“淮”(只是少了根绳子而已),《莱州府志》载:“淮河即潍水”。现今潍河上游百姓仍习称“潍河”为“淮河”。有专家讲:南方的淮河,是潍坊地区东夷人向南迁徙时,顺便把淮河(潍河)的名字带走了。古人有“地名随人走”的风俗。现在来看,当时新县城称做“淮安”,大概率是因为县城紧邻潍河,政府尊重传统习惯,祈福潍河安澜,全县人民幸福平安的缘故。
确认了山东曾有“淮安县”的事实,有意无意中,开始关注起与“淮安”有关的资料。去年9月,忽然在网上发现了一张“淮安县”的“三十七年度秋季粮赋收据”,这是不是山东的“淮安”啊?看其交粮户户主住址:孙孟区前留晃村,立即输入“高德地图”查询,果然找到了离“景芝”不远的“前留晃村”。是山东“淮安”无疑,这真是太美妙了。这张“淮安县”“粮赋收据”,上面既有户名、人口、住址、地亩,粮赋应征、减免、实征数,更有县长李华舫的名字。这张征收票据,应该就是前面提到的“景芝工商事务所”的同志们征收填发的,遗憾的是没有留下征收员的名字。票据中的李华舫县长,能够查到的资料都是1949年以前的,是一位教师出身的老革命。据“王心斋”同志回忆,“淮安县”成立不久,李华舫同志即率队南下,由其代理县长一职。有意思的是,1949年,王心斋同志也随队南下,并带领淮安县和莒沂县组成的南下干部71人抵达浙江金华地区武义县,成立县政府,担任县长,其后相继担任东阳县县长,金华地区行署副专员等职。

山东“淮安县” ,在历史上存在时间很短,从1945年7月中旬成立,到政务院1950年5月17日批准,淮安县改为潍安县,前后时间不足5年。名称改动原因,众说纷纭,但一个国家内两县重名,无论如何是讲不过去的。这与后来,山东“泰宁县”改为“徂阳县”,“平南县”改为“蓼兰县”,“临城县“改为“薛城县”,道理如出一辙。
2021年7月,个人收藏的一张山东省潍安县政府颁发的“土地房产所有证”,很好地佐证了“潍安县”的存在。

这张“土地房产所有证”,是1951年潍安县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十七条”,颁发给“官庄东村”“赵济”一家,证明其土地房产所有权的法律文书,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农民翻身的具体体现,抗美援朝保卫的胜利果实。
证书中的县长“陈古山”,一位农民出身的老革命。1945年8月起先后任沂水县马站分区区委书记,沂北县委宣传部部长,县委委员,1948年5月先后任沂山专区邱南县县长、县委书记。五十年代响应国家号召,支援重点项目建设,先后到辽宁鞍山,陕西西安工作,曾任西北地质局局长。
“潍安县”存续时间很短,仅仅两年多点,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1952年5月26日,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撤销潍安县,其辖区并入“安丘县和邱南县”。至此,1945年7月由安丘县析置的“淮安县”,后改名为的“潍安县”,终于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解放前后,“安丘”附近行政区划变化频繁,值得一提的是,1941年还在“安丘”南部由安丘县析置“邱南县”,县人民政府驻雹泉镇,即今山东安丘市西南部雹泉镇。1953年7月2日政务院批准,撤销邱南县,所属地区全部并入安丘县。 至此,安丘县的形政区划终于基本稳定下来。“土地房产所有证”中,安丘“陈宗元”,邱南“赵兴华”两位建国初的老县长,都是响当当的老革命,令人敬佩,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上网搜索查看其英雄事迹。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盛世中华,“三安”归一,岁岁平安!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