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提及“习惯”二字。可当真正静下心来思考,究竟什么是习惯?它是否存在好坏之分?又为何我们总是不断强调要养成好习惯?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习惯,看似抽象,实则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难以轻易改变的行为方式、思维模式或倾向。它就像生活的隐形脚本,支配着我们的一举一动。清晨醒来,无需思考就会去刷牙洗脸;工作学习时,会不自觉地采用某种特定的方式处理任务;与人交流时,也有着固定的沟通习惯。这些日常行为在不断重复中,形成了神经回路,逐渐变得自动化、无意识,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习惯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成长过程中,受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经过长期的积累而慢慢形成的。
习惯是有好坏之分的。好习惯犹如熠熠生辉的珍宝,为我们的人生增添光彩。坚持阅读的习惯,能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拓宽视野,丰富内涵,提升思维能力;定期运动的习惯,不仅能塑造健康的体魄,还能释放压力,让人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而诚实守信的习惯,能在人际交往中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为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些好习惯,在不知不觉中推动着我们成长,让我们离课堂学习目标越来越近。
与之相反,坏习惯则像隐藏在暗处的“毒瘤”,悄然侵蚀着我们的生活。拖延的习惯,让许多人在面对任务时总是选择逃避,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直到截止日期临近才匆忙行动,结果往往是手忙脚乱,质量难以保证。沉迷电子产品的习惯,使人们花费大量时间在虚拟世界中,不仅影响了视力和身体健康,还疏远了与家人朋友的关系,让现实生活变得空虚乏味。这些坏习惯不仅阻碍了我们的进步,还可能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
明白了习惯的好坏之分后,我们就能深刻理解强调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好习惯是成功的基石,它能帮助我们培养自律能力,克服惰性,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一个养成早起学习习惯的学生,会比那些睡懒觉的同学拥有更多的学习时间,知识储备也会更加丰富,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可能性也就更大。好习惯还能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规律的作息、合理的饮食等习惯,能让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享受生活的美好;积极乐观的思维习惯,能让我们以更加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发现生活中的点滴幸福。
从社会层面来看,养成好习惯也具有重要意义。当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养成了文明礼貌、爱护环境、遵守秩序等好习惯时,整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好习惯的传播和传承,还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我们付出时间和努力。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制定合理的计划,并坚持不懈地执行。当我们想要放弃的时候,要提醒自己习惯的力量和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要善于发现自己身上的坏习惯,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正。
习惯是我们人生的主宰者,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生活轨迹。我们要深刻认识习惯的本质,明辨习惯的好坏,积极培养好习惯,摒弃坏习惯,让好习惯成为我们生活的主旋律,引领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塑造更好的自己,还能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用好习惯开启精彩人生的新篇章!
宋文静副校长精彩点评
贾永青老师的分享深刻剖析了习惯的本质与影响力,展现了永青对习惯养成教育的独到见解。逻辑清晰,从习惯的定义、好坏习惯的区分,到好习惯的重要性及养成方法,层层递进,论证严密,逻辑性非常强!永青老师不仅强调了个人习惯对自我成长的关键作用,还从社会层面阐述了好习惯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体现了一种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祝福永青成为引领者!
责编: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