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旅促消费 非遗过大年
过年,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是辞旧迎新的重要时刻,而当我们追寻记忆中的年味时,非遗,恰是年味的灵魂所在。

非遗好物推荐
1.王飞剪纸
依托洛阳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民间剪纸”制作而成,该“非遗好物”具有“千剪不断、万刻不乱、细如发丝、刻画入微”的特点。
通过线条的粗细、阴阳的搭配、刀法的细腻,来达到绘画中点、线、面,黑、灰、白,近、中、远的立体效果。每幅剪纸作品兼具诗、书、画、印等书画元素,使之更具观赏价值。
联系人:王飞13103793735

2.洛宁蒸肉
依托洛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市级——洛宁蒸肉制作技艺 ”制作而成,该“非遗好物”制作过程精细且讲究,主要食材包括猪肉片、大葱、粉条(尤其是洛宁当地的红薯粉条)、面酱、调料以及面粉(玉米面粉为最佳),将这些食材充分搅拌后,再进行笼蒸,蒸肉底部通常还有一块圆形面饼,这是秘制而成,增添了蒸肉的口感和风味,吃起来不仅味道香浓,而且口感十分独特,粉条的软烂与猪肉的鲜嫩完美结合,入口香而不腻,余味无穷。这种美味不仅让人回味无穷,而且营养丰富,既可当菜,也可当饭,实现了美味与实用的完美结合。
联系方式:卫军平13698855103

3.冯家烧鸡
依托洛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县级——冯家烧鸡制作技艺 ”,洛宁冯家烧鸡作为洛宁当地几代人的美食记忆,其制作技艺经历近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如今已传承至第四代。据传承人介绍,别看这小小一只烧鸡,从活鸡到端上餐桌,须经30多道工序,冯家烧鸡的制作技艺是历代相传的,如今已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一锅老汤是冯家烧鸡味道的保证,将处理干净的鸡放在老汤锅里,由几十种中草药和香料调配出独家秘制的香料包。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慢煮。煮好,然后就开始炸制,冯家烧鸡鸡皮美味的秘密就是先煮后炸,确保鸡皮焦香,鸡肉嫩滑。
联系人:冯凤英13598453888

4.洛宁传统艾制品
传统艾制品制作技艺,被评为洛宁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制作工艺。古人利用艾草提纯出的艾绒燃烧所产生的“均衡蕴火”,以祛除体内寒湿、固本培元、扶阳养正、祛病养身。随着人们保健意识提高,艾制品已被世界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喜爱。伏牛山绵延至洛宁县县区境内,气候宜人,昼夜温差大,适宜艾草生长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艾草的品质也更高,药用价值更高,目前生产有艾绒、艾熏条、艾草暖宫贴、艾绒床垫、十二味草本足浴包等十几种产品,价格优惠,供大家选购。
联系人:王江霞15538852915

5.洛宁竹筒粽子
依托洛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县级——洛宁竹筒粽子制作技艺 ”,洛宁竹筒粽以淡竹制筒,糯米为馅,辅以百果辅料,箬叶封口,通过清洗,浸泡,蒸煮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把淡竹的清香和五谷的谷香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软、糯、香、滑,如食甘怡,滋养了洛宁人民由古至今。2019年洛宁竹筒粽子传承人邵金伟在景阳镇北村成立洛阳康茂食品有限公司,利用工厂的集约标准产业化优势,把洛宁淡竹竹筒粽推向了全国各地,使这一当地传统技艺小吃发扬光大,被全国人们所品尝,走向了产业化之路。
联系人:邵金伟13592015355

6.洛宁麦秸画
依托洛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县级——洛宁麦秸画制作技艺 ”,风格主要以自然风物和神鸟虫鱼、图腾、崇拜物为题材,其原材料包括麦秸和各色染料等,需要经过熏、蒸、漂、刮、推、烫、以及剪刻、编绘等多道工序,成品则广泛应用于家庭、宾馆、店铺、会议厅等室内永久性装饰,具有光泽透亮、装饰效果好、艺术感染力强等优点,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好评。
联系人:杨俊苗13938895615

7.洛宁陶艺
洛宁陶艺制作技艺被被评为洛宁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阳陶艺社旨在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农村庭院经济,安置农村闲余劳动力。开展以文旅产业为方向的陶瓷艺术创作、陶艺教育、陶瓷作品制作、销售为一体的股份制农村合作社,与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管理协会形成战略合作关系。目前有陶瓷茶具、花瓶、造型摆件等几十种作品,均对外出售,欢迎选购。
联系人:任竹涛15824932228
来源:洛宁文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