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杯“抗战胜利暨商河解放80周年征文018
在血与火中缔结的革命伉俪
王振萍
《王余宝家人合影照》左边第二个穿黑衣服的小姑娘是作者王振萍。 照片拍摄于1962年。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此刻站在岁末的边缘,即将踏入崭新的蛇年。泉城的每一处角落都弥漫着浓浓的节日气息,那不仅仅是年的味道,更是回忆的芬芳。
当腊月二十三的小年轻轻敲响,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眷恋如同老酒,愈久愈醇厚。
在匡庐名山脚下,我的陋室一隅里,岁月虽静好,却难以抑制心底那份翻涌的怀旧情怀。近看63年的光景,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见证了我生命中不可复制的历程。其中那张熟悉的、承载着往日时光的照片,每每翻看,总让我热泪盈眶。
照片中的父母,他们笑颜如花,和蔼可亲。他们的眼神中流露出深深的温暖与关爱,就如同那一份儿时最美的记忆,伴随着我人生的风雨征途。此时此刻,我仿佛能穿越时光的阻隔,重回那个充满阳光和风雨的峥嵘岁月。我的文字在此刻凝聚,准备带领读者进入我那段温馨而又深刻的回忆。
一九三七年,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蹂躏着中华民族。夜幕低垂下,在山东肥城县石横地区北高余村一个小村庄,一户人家的煤油灯闪着微弱的光芒。此刻,一位年轻英武正值风华正茂之年的青年王余宝,郑重地向肥城地区的地下抗日组织负责人宣誓“誓死不当亡国奴,甘洒热血保家园”。年轻的王余宝怀着一腔报国的热情,毅然加入到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革命行列,参加了当地的抗日组织肥城人民抗战游击队,从此,在泰西纵横几百里的抗日烽火战场中,又多了一位威猛骁勇的革命战士。由于他在部队热爱学习文化、善智谋和作战勇敢,很快就担负了抗日武装的政治教导员,在抗击日寇的浴火战斗中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
此时,在平阴县安城乡皂火村的小山村里,一个叫江兰英的瘦弱女孩,正在水深火热的生活里受着无尽的煎熬。可怜的小兰英因为家境贫寒,狠心的父母从她十二岁就送给别人家做了童养媳。是王余宝教导员所在的抗日组织挨村串户宣传抗日革命道理时,叩开了她渴望自由和向往幸福的心扉。在似涓涓流水的革命真理和抗日勇士舍身为国正义之举的感召下,小兰英也毅然决然地冲破封建社会的枷锁,与饱含她的悲苦命运的家庭所决裂,跟随抗日革命队伍投身到如火如荼的革命洪流之中,并且十八岁就加入了党组织,担任了村里的妇救会长。
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王余宝、江兰英始终不改初心,竭尽全力为党和抗日大业顽强拼搏,他们和众多战友们一起,始终坚信着自我的追求和信念,在险恶的条件下,王余宝负责抗日组织的政治思想工作,江兰英承担着村里的妇救会工作,积极地为党和人民工作,并且在长期艰苦革命斗争中建立了纯真的友谊和爱情。日寇和汉奸对王余宝和江兰英两人恨之入骨,四处悬赏和绞杀,但是,无奈总是望尘莫及!于是,敌人把恶毒的屠刀伸向了他们的家人。鬼子和伪军抓来了王余宝的本家堂叔同样也是抗日积极分子的王正坤,威逼胁迫两口子投降,但他们绝不屈从于敌人的淫威和恐吓,残忍的鬼子兵于是将王余宝的亲人杀害,并且将砍下的头颅在村头示众。王余宝天黑带着武装队员在敌人的眼皮底下运回尸体,悄悄掩埋。被鬼子发现后堵在家里,他的母亲把他藏到地窖里,盖上大石板;她年幼的妹妹坐在上边。在家人的掩护下,他转危为安!王余宝和江兰英擦干了泪水,将仇恨埋藏在心底,继续风雨无阻地战斗在抗日的第一线,无所畏惧地同敌人做着顽强的斗争。
王余宝教导员在与敌人生死搏斗中不愧是一员猛将。一次,他所在的游击队与一小队鬼子狭路相逢,一场肉搏战在所难免。他带领着战士们第一个勇敢地冲进鬼子阵营拼起了刺刀,他一刀一个刺死了两个小鬼子,然而,这时又有三个鬼子兵凶神恶煞般向他扑来。机智勇敢的王余宝利用鬼子的愚蠢的“武士道”精神,巧妙地将敌人引入一个崖壁前,果断开枪,将三个小鬼子打发回了东瀛。他虽然曾多次在战斗中负伤,但革命的理想和意志使他在血与火的战斗中坚如磐石!据家人回忆老人说过,戎马生涯几十年他打死的日本鬼子和敌人有数的就有600人之多。
做敌后工作的江兰英也历次遭到反动派还乡团的追捕和暗杀。有一次,她到其它村子去做发动群众的工作,过管卡时遭遇国民党还乡团搜捕,机智勇敢的她化装成老百姓,巧用小名迷惑敌人,沉着机智地巧妙躲过了敌人的盘问,在同村父老乡亲的掩护下惊险地逃离了敌人的魔爪。在艰苦的环境里,江兰英还亲身给山里山外的游击队送饭送给养,为抗战和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解放战争时期,王余宝和江兰英追随大部队转战南北,过长江、战上海一路过关斩将打到了福建古田。在闽东的剿匪工作中,深入虎穴,屡立战功。后来,王余宝转业在地方武装部担负了领导工作。由于工作勤奋努力和颇有领导才华,他先后担任了县气象局局长、县粮食局局长等职务,每一个岗位都让他干得有声有色,成绩斐然。为了不给组织上添麻烦,妻子江兰英遂解甲归田回到了家里相夫教子,尽享一份安适的家庭生活,他们的四个子女也陆续在古镇上出生,一家人过着安逸和其乐融融的幸福生活。为了党的事业和工作,两个老人家还亲自把自己的大女儿,送到自己的故乡山东省肥城县石横镇北高余村插队落户,延续着自己热爱故乡,身系乡梓的一片赤子之心!
26年前离休在家的王余宝老人突患疾病溘然长逝,没有工作和固定收入的江兰英只能够靠微薄的抚恤金和儿女的资助生活。而作为老党员、老革命的她,依然对党和国家忠心耿耿,从不伸手向政府和民政部门索取什么。她时常教诲自己的子女现代的日子比起她们那时的峥嵘岁月,不知要强过多少,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六年前,曾经经历过血与火洗礼,为她们这个温馨家庭操持了一辈子的江兰英也撒手人寰,与她的丈夫相聚地下而长眠。给子女们留下无尽的哀伤,更是一笔永不枯竭革命生涯的泉源和永远熠熠生辉的抗战精神宝藏。
此刻的我们,身处温暖而和谐的幸福时光中,享受着王余宝、江兰英等老一辈革命先驱创造的美好生活,心灵深处那镌刻的无限崇敬与深刻缅怀,随着岁月的更迭瑜伽弥足珍贵且深厚。愿以此篇纪念文章为桥梁,共赴这场跨越时空的怀旧之旅。让我们一同感受那份对抗战老战士那深深的亲情与思念,重温那些血雨腥风如火如荼的峥嵘岁月。共同回忆那些难忘的瞬间,追寻那份永不消逝的亲情与温暖。
王振平简介:
王振萍,1957年生于福建古田的灵山秀水之间,这里赋予了其才情横溢的特质。自幼热爱舞蹈、文艺,怀揣着无尽的创作激情。七十年代后,工作并落户于济南平阴商业系统和济南一家冶金企业。退休后,热情投入到社区艺术团体中,舞动人生,演绎了上百场民族舞蹈和山东大鼓等精彩节目。闲暇之余,笔触游走在字里行间,镜头捕捉着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散文、摄影作品在省市媒体上刊登并偶有作品屡获,人生格言就是:舞蹈灵动人生辉煌,艺术书写璀璨诗篇。
备注:作者王振萍是王余宝、江兰英的大女儿,现落户在济南生活。照片中穿黑色衣服戴白围巾的小姑娘为本文作者,此照片拍摄于1962年。人物依次为父亲、母亲、小姑,我和哥哥、弟弟。
新闻链接:
“今朝杯”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暨庆祝商河解放80周年主题征文启事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商河县解放80周年和济南今朝酒业创办80周年。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铭记历史,讴歌新时代,特举办“今朝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暨庆祝商河解放8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
启事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暨庆祝商河解放80周年
二、组织单位
指导单位:济南市文联
济南市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商河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单位:商河县作家协会
商河县教育体育局
商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协办单位:山东麦德森传媒集团
济南飞鹤玻璃制品工艺制品有限公司
山东新合成包装有限公司
独家冠名:济南今朝酒业有限公司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诗歌、散文两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诗歌要求50行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
四、稿件要求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参赛资格;
来稿须注明“今朝杯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散文限每人1篇,诗歌限2首。
五、征稿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4年10月3日起至2025年8月31日
散文投稿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
王连勇13210500123(微信同手机号) shwynj431@163.com
诗歌投稿联系人、电话、微信:
廉德忠 15553168276(微信同手机号)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本次征文将为应征作品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设立专栏刊发推介,择优在其他报刊媒体推荐发表,获奖作品将有机会入选《商河文艺年鉴(2024)》。
七、奖项设置
分设成人组和学生组,其中,散文诗歌分别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15名,学生组另设优秀组织奖1名。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
八、颁奖
所有获奖者将在泉城济南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2024年10月3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