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才楼题《笔墨风华》
吴才楼,号马河山人,1972年出生,浙江瑞安人,毕业于温州大学美术教育专业,进修于吴山明绘画创研班、清华美院吴静初花鸟画高研班、中国美院卓鹤君工作室山水画创研班。现系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中国画家协会会员、温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瑞安市美术家协会顾问。
《苍山遗韵》荣获浙江省第三届视觉艺术创作优秀作品展铜奖。
《消夏图》入选浙江省第五届花鸟画展。
《晨光》入选浙江省第六届花鸟画展。
《阳光》入选浙江省水彩画展。
《风摇青玉枝》入选浙江省第八届花鸟画展。
《梵音》入选“弄潮杯”浙江省中国画大展。
《山魂》入选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浙江省美术写生创作作品展。
《紫藤》入选浙江省美术家写生作品展。
《江边人家》入选红蜻蜓杯全国水彩画展2014年举行“京云六味”全国巡回画展。
《大壑云影》入选第二届“陆俨少奖”全国画展。
《墨竹》入选《纪念文同诞生一千周年“千载清风”中国当代墨竹大展》。
《苍山入梦》入选第三届“陆俨少奖”全国中国画展《清音》入选全国第十三届美展浙江选拔展。
《花溪野鳧锦上重珠》入选第三届“弄潮杯”钱塘江全国中国画大展优秀作品展。
《雨花梵行》入选雨花满天全国山水画展并获入会资格奖。
文|大度
早前,我读过一篇石鲁先生有关写生的谈话。与他谈话的有李世南、崔振宽、叶坚和江文湛等人。其间石鲁先生提出了一个他的写生观念:“不一定在当地只画当 地,不只成为当时当地的,又要成为带普遍性的东西。既要画像,又要画出理想,画出普遍性,不要如实描写……”。这个说法有别于中国传统绘画的理念,同时也和一 些受西方影响的“对景写生”观念有所不同。
西浦写生 一 30*42cm ║ 绢本水墨设色 ║ 2024年石鲁先生提倡的这种写生方法,并不是要我们完全屏蔽掉头脑中对已有形式的 认识,而只是强调减缓运用原有形式的惯性。这是一种强迫自己把因循自然转变成 “反程式化”的行动,进而生成另一种相对于原有习性的变迁。如此这般去写生,本 身就是一场革命,是在用一种超自我的“无序”去破坏另一种心中的已有秩序。刚刚 翻看吴才楼在瑞安及其周边的一批山水写生作品,就让我想到了石鲁先生的这段画 论。
西浦写生之二 30*42cm ║ 绢本水墨设色 ║ 2024年吴才楼是瑞安人。瑞安一直是个文人荟萃的地方,仅晚清民国时期,就出过一众大儒,瑞安也因此号称“东南小邹鲁”,并且这里地貌多山,河网密布,山水相依,景色宜人。正是这方人文与自然的乡土,才滋养出了这里的各类人才。西浦写生之三 30*42cm ║ 绢本水墨设色 ║ 2024年和吴才楼的第一次谋面是在瑞安的一个画展上,展厅里他的几张大幅山水创作,不但流露出精微细腻的巧思,也彰显着大刀阔斧的磊落,很是出挑。画面里既有传统笔墨的韵致,也有现代的几何化构成。立足传统角度,隐约会看到龚贤、梅清、弘仁等古人的表现手法;如果依照西方的线索去分析,画中还有借鉴巴尔蒂斯、爱德华·霍普等人的痕迹。总的来讲,观看吴才楼的画,会给人一种既古又新的感觉,气 息上是更偏向于新。吴才楼的人与他画风也很近似,一路接触下来,他在言谈举止上,同样也给人一种既古又新的感受,中规中矩而不迂腐,理念前瞻而不狂怪,自带一种很容易接近的亲切。西浦写生之四 30*42cm ║ 绢本水墨设色 ║ 2024年说到我手上才楼的这批写生作品,相对于他大幅创作的结构整合性和所绘对象 的不具体性,这些写生对象绝大多数是瑞安周边的实有景致。恰好所画的一些地方我也有幸游览过,所以对画面里的山川大势、楼宇点景还略微有一点点熟悉,但却又混杂着一种熟悉的陌生感。西浦写生之五 30*42cm ║ 绢本水墨设色 ║ 2024年这种熟悉的陌生感首先是来自吴才楼的取景方式。他把眼中所见实景,弱化掉 一部分人眼的透视规律,组合利用了中国画传统的“三远法”中的各类观察方式,使 得画面里所营造的空间感超越了肉眼所见的现实。但这种超越又是比较隐性的,柔和的。这并不是以制造视觉冲击力作为主要意图去搏眼球,而是需要观赏者细细品读才能领会到。和巴尔蒂斯风景画中的某些取景方式有点近似,属于具象物体在空间关系中不断切换视角时的自洽。取景角度的不确定性,进一步使我们平日看画所习惯了的“视窗”效果被忽视。而描绘这种空间关系后的直接影响就是,让画面去中心化,使 得“趣味中心”在画中并不是很耀眼醒目,从而营造出一种疏离感,同时使画面的边 界也具有了更多的可供想象的延展。西浦写生之六 30*42cm ║ 绢本水墨设色 ║ 2024年早前在上海博物馆曾看过一个展览:《走向现代主义:美国艺术,1865年-194年》,展览上有一幅爱德华·霍普的经典作品《夜游者》。当时站在画前,我读 到了一种作品所散发出的孤独感。并且在凝视的过程中,头脑里不停地在回想霍普的其它作品,似乎贯穿这些作品的也正是这种孤独的气息。一如读霍普的画,手里这些南雁、仙岩、天台等浙南山水的写生,被吴才楼以一种近似的气韵把空旷寂寥表达了出来。虽然不在同一个时空,却具有了共通的关联性,并且自然形成了一个隐性的系列。西浦写生之七 45*65cm ║ 绢本水墨设色 ║ 2024年对不同作品的气韵统辖,首先是一种情感注入与积淀的能力。能够把通过眼观 的真山水,融入自己心中的“家山水”,并用自己理想化的再认识去表现。其次是提 炼的能力,能够敏锐地抓住现场中最能代表自己绘画意图的共性特质。再有就是放下了写生时对眼前三维空间的执着,倾向于用自己惯用的笔墨秩序着力于所绘的二维世界,进而超越眼前所观的物性。一如利奥塔所说:“这是一种依旧存有欲望的形式,遭遇僭越的形式;但也是,至少是潜在的,对于形式的僭越”。西浦写生之八 45*45cm ║ 绢本水墨设色 ║ 2024年通过吴才楼这些写生作品的画风,不难看出他对于传统中国画的把控,和对现 当代美术观念的理解。这应该是得益于他几度负笈杭州,在中国美院接受吴山明和卓鹤君诸先生的指导和熏陶。但是滤过这些外在的影响力,不难看出,吴才楼已经在主动去逐步创建自己的山水世界,这个世界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是一个僭越此时此地的胸中宇宙。仙岩写生之一 42*30cm ║ 绢本水墨设色 ║ 2024年
仙岩写生之二 42*30cm ║ 绢本水墨设色 ║ 2024年
仙岩写生之三 42*30cm ║ 绢本水墨设色 ║ 2024年
仙岩写生之四 42*30cm ║ 绢本水墨设色 ║ 2024年
仙岩写生之五 34*68cm ║ 绢本水墨设色 ║ 2024年
茶堂寺写生 34*68cm ║ 绢本水墨设色 ║ 2024年
鹿鸣草堂写生之一 19*38cm ║ 绢本水墨设色 ║ 2024年
鹿鸣草堂写生之二 30*42cm ║ 绢本水墨设色 ║ 2024年
北京墨真书画院于2013年在北京成立,2020年在天津成立分院,是一家专注于学术研究,组织开展大型书画展览、全国采风、公益事业以及国际交流活动的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