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4年建校以来,实达中学始终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以解决当时普遍存在的教、学、考、评、研、批、辅相互脱节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内省内名校的典型经验做法,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学校大胆创新,取消了教师备课本、作业本和教辅资料,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实达特色的教育教学改革之路。本文将详细阐述实达中学在教学评一体化一致性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以及这一改革的意义与国家政策层面的相统一。
一、实达中学教学评一体化一致性的探索
(一)背景与初衷
建校初期,实达中学面临着教、学、考、评、研、批、辅相互脱节的问题,这严重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了打破这一困境,学校开始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教学改革之路。通过取消教师备课本、作业本和教辅资料,学校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学校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如何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探索历程
“两条腿走路”的高效课堂
在探索过程中,实达中学逐渐形成了“两条腿走路”的高效课堂模式。这一模式强调先由教师轮流主备集体研讨形成教学案,该案集教案、学案、作业、考题为一体。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教学案。这一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生动性和有效性,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问题导学”与“直学体验式”高效课堂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实达中学又进一步探索出了“问题导学”和“直学体验式”高效课堂。这两种模式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这两种模式也注重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及时、有效的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教学评一体化的探索
2021年,实达中学引入了孟国泰先生的“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和“三标课堂”(第七代),实施了从个体出发的教与学工程,正式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评一体化探索。这一探索旨在统筹教学、学习与评价之间的关系,推动“教—学—评”一体化,让三者相互促进、协同发力。通过实施教学评一体化,学校实现了以评促学、以评促教、教学相长的目标,进一步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三)具体实践
在教学评一体化的具体实践中,实达中学注重从个体出发,让教学评同时发生在学生个体身上。具体流程如下:个体教自己学,用尽资源、想尽办法、竭尽全力;个体不会时,用对子教;对子不会时,用小组教;小组不会时,用全班教;全班不会时,用老师教。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二、实达中学教学评一体化一致性的意义
(一)促进个体发展
教学评一体化一致性的实施,促进了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这一模式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课堂:教学评一体的摇篮
新课堂是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场所。在实达中学,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摇篮。通过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文化,学校让学生更加自主地参与学习,更加自信地表达观点,更加自立地完成任务。这种课堂文化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新文化:教学评一体的灵魂
新文化是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达中学,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已经渗透到学校的各个方面,成为学校文化的灵魂。这种文化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这种文化也鼓励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学生和教师都不断成长,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课程:教学评一体的载体
新课程是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载体。在实达中学,学校注重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将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贯穿于课程设计的始终。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等方式,学校提高了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学校也注重评价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及时、有效的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新管理:教学评一体的保障
新管理是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保障。在实达中学,学校注重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将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贯穿于管理的各个环节。最好的管理是自理,学校也注重评价在管理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及时、有效的评价来促进管理的改进和优化。
新质量:教学评一体的追求
新质量是教学评一体化的生命线。在实达中学,学校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将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贯穿于质量管理的始终。通过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优化教学评价方式等方式,学校提高了教学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最好的评价是自评,同时,学校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教学评一体化一致性的实施,也推动了实达中学的教育教学改革。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创新评价方式等方式,学校提高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这一模式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让他们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更加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实达中学教学评一体化一致性与国家政策的相统一
(一)国家政策背景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了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要求中小学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中,“教—学—评”一致性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二)实达中学的实践与国家政策的相统一
实达中学在教学评一体化一致性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与国家政策高度一致。学校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创新评价方式等方式,实现了“教—学—评”的一体化,让三者相互促进、协同发力。同时,学校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与国家政策的导向和要求高度契合。
四、实达中学教学评一体化一致性的最终目标
实达中学教学评一体化一致性的最终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小老师,把老师培养成大先生。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要把学生培养成小老师,首先需要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学生可以逐渐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学会如何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他们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心得分享给其他同学,成为他们的小老师。
(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要把老师培养成大先生,需要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这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提升。通过参加培训、研讨交流等方式,教师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他们也可以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分享给其他教师,成为他们的大先生。
(三)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生态体系
要实现教学评一体化一致性的最终目标,需要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生态体系。这一体系包括课堂文化、课程体系、管理体系和质量体系等方面的构建。通过优化这些方面,可以形成相互促进、协同发力的良好生态,为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五、结语
实达中学在教学评一体化一致性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不仅促进了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也推动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同时,这一实践也与国家政策高度一致,为国家政策的落实提供了有力支撑。
未来,实达中学将继续深化教学评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为实现把学生培养成小老师、把老师培养成大先生的最终目标而不断努力。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生态体系等方面的工作,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作者简介
边国玺,孟子教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山西省名校长,忻州原平市实达中学校长,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山西省家庭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山西省教育学会校园文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山西省教育学会内涵发展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常务理事、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
责编: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