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发现一年级孩子的规矩意识薄弱,为让学生能规范自身行为,我准备做以下几点措施:首先,要言传身教,树立榜样,家长和老师要以身作则,遵守规则;其次,要明确规则,简洁明了地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再者,当孩子表现良好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强化积极行为;同时,要纠正不当行为,保持冷静和耐心,引导孩子改正;最后,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他们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学会自律。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尝试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为他们的成长和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铜川市七一路小学 吕倩)
本周试着让孩子对子展示时不仅仅是一人一个问题的分工,试着辅助对子的讲解。(比如,一个讲另一个写或者帮助翻页圈画)。我发现在提示下辅助的孩子可以一点一点完成,但太耗费时间,而且孩子不会写的字多。课堂任务很难完成。反思自己的教学,回想那天温博士的话语,我还是过于急于求成了。等待是教师的必修课。教育是一个慢慢发生的过程。我还是应该放低要求,放慢节奏。让孩子先把一件事做好,学会,再提高。
(铜川市七一路小学 吕文英)
我教学了Lesson7 China,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表达关于中国的地图,国旗以及语言等。在课堂中,学生能积极主动的举手回答问题,参与到课堂中。我发现学生对于个别单词,比如:capital,speak,map等单词比较难掌握,因此我利用了开火车接龙的方式让学生操练单词,由我点一位同学当“火车头”,这位学生读出单词读音之后点名其他同学读,被点名的同学可以继续叫任何一位同学。这样的方式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让更多的学生都有机会在课堂上讲英文,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铜川市七一路小学 樊婷)
最近学习的减法是在学生刚刚学会了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较好的地方就是发散学生思维,让他们以同桌两人小组为单位,大胆去探索计算减法的方法。课堂上的学生们兴趣很高,都动手画一画,减掉的用斜线划掉;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学习到了减法的知识,这也让我感受到小组合作学习千万不要流于形式,教师要做好引导,给学生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铜川市七一路小学 刘珊)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说话不够完整,语句不够规范。如果学生能在课堂上听清楚老师的提问、讲解,听清其他同学的回答,那么必定会由“会听”转变到“会说”。所以,要使学生学会“说”,首先是要学会“听”,这样才能在模仿中把数学化的文字语言说正确、说规范。
(铜川市七一路小学 张立晴)
最近教学三拼连读,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较难掌握的技巧,我觉得需要长期的练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学时,我利用汉字或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让学生读出音节,再出示声、介、韵三拼连读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并练习。如, g - u - a → gua 的三拼连读教学,可以出示西瓜、南瓜、冬瓜、黄瓜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说说这些是什么。在学生不断发出"瓜"的音以后,出示音节 gua ,并告诉学生 gua 是 g - u - a 这3个字母连拼而成的音节,然后采用学生合作、师生合作等形式,调动学生拼读兴趣,进行反复拼读,帮助学生更快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铜川市七一路小学 穆亚婷)
《有多少名观众》一课主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学会“以小估大”的估算策略,在第一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经接触过估算,并掌握了一些简单的估算方法。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借助乘法用不同的方法对生活中较大的数量进行估计,培养思维的条理性。
出示体育场情景图,估计体育场的观众数量,由于观众数量太多,我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估算方法,尽可能的说,只要有道理都支持。完成之后通过活动二让学生通过估算一个看台的观众数,再求整个体育场大约能容纳的观众数,在整个交流过程中,活动一交流时间较长,方法单一,指导后又进行了二次交流,时间上没有把握好,导致课后练习没有完成。通过本节课的实际教学,我认识到了本班学生的估算意识还比较薄弱,可能是由于之前的计算都是精算,导致学生在估算的意识上较为缺乏,方法没有掌握。因此,在今后的数学计算教学中,还得适当地引导学生多进行估算,增强学生的的估算意识。
(铜川市七一路小学 伍晓静)
通过一个单元英语课程的学习,近期学生在英语课上的课堂常规,知识学习以及听、说、读、看的技能都有长进。但英语课的挑战仍然存在,突出表现在:学生前期积累有限,因此输出不够;学生个体差异水平参差,教师难以对每位学生的具体需求作出即时反馈;高阶思维受限,不能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新情境中,并在此过程中进行创新和改进。针对以上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科学合理地调整教学策略,运用多模态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去应用,实践,内化所学内容。
(铜川市七一路小学 张花)
在近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注重从兴趣入手,适时发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以下是反思过的具体措施:
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持久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导入,激发学生的直接学习兴趣;
3、注重学习成果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
4、注重个别辅导,循循善诱地帮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
(铜川市七一路小学 李欣怡)
最近的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使其养成合作的意识,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学生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将问题完全地抛给学生,而要随时地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适时地帮助学生解决疑惑,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接下来的课程学习。在合作交流结束后,教师要综合学生的观点,并适时地给予引导与点拨,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找到正确的分析思路,得出正确的结论。
(铜川市七一路小学 孙君会)
在《竹节人》一课的教学中,我初步尝试让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来呈现他们的学习过程。我事先设计好了思维导图的框架,然后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具体内容。从实施效果来看,学生的完成度比较高,他们都能够根据框架,填充出相应的内容,展现出对课文的理解。然而,我也意识到,虽然学生的完成度高,但我在思维导图的设计与教学过程的契合度上还需进一步提升。未来,我会更加注重思维工具的设计,使其更加贴合教学内容,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在思维导图中呈现出来。这次尝试让我看到了思维工具在教学中的潜力,也为我未来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铜川市七一路小学 晋娜娜)
在执教《五彩树》一课时,采用了分组吹树挑战,每组先想一下吹什么样的树,第一组吹矮矮的小树,第二组吹高大瘦瘦的树,第三组吹粗发茂盛的树。比一比,那组吹得更有趣。每组吹后展示作品,讨论并小结:第一组滴好颜色水后应用小小的力气向四周吹开;第二组颜色水滴好后慢地匀速向上吹出树干;第三组应滴出较多的颜色水,用较大的力气吹干后转动作业纸朝不同的方向吹出树枝。充分体验吹画的乐趣。
(铜川市七一路小学 杨海燕)
在教授《班级生活有规则》一课时,我试图引导学生,让学生自觉形成规则意识,让班规走进学生的心中,引导学生观察、辨析班级生活的现象,对班规产生认同。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辨析班级生活,明确哪些行为是好的,哪些行为是不好的,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民主参与,形成班级成员间的“共同契约”。在班级生活中引导学生由“服从命令”走向“尊重契约”,有利于学生自觉遵守规,由“要我遵守”转变成“我要遵守”。
(铜川市七一路小学 张蓉)
今天教学了《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细致描述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以及爬山虎是怎样爬的。我围绕本单元语文要素进行设计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爬山虎长大的叶子引人注意,作者的描写生动细致。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展开学习,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想象、视频再现、朗读等方式让爬山虎的叶子的美深入学生心中,从而感受描写的生动细致。
其次,爬山虎的脚是学习的重点。对这一部分我设计了表格请学生读课文画关键词句完成表格,了解内容。根据表格的整理解说“脚”,讲述内容。这样有梯度的教学设计,层层深入,让学生能够积累到作者生动的文字。
2.依据文本内容画“脚”,让学生根据文本描述画一画爬山虎的脚,从中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然后观看视频,根据视频配解说词,让学生在说一说的过程中体会如何将观察到的内容生动准确地表达出来;借助提问、比较的策略,引导学生理解爬山虎“一脚一脚”地爬,引导学生感受到作者长期的观察;最后,借助课后“资料袋”梳理写观察记录的方法,给学生学习的拐杖,方便学生在课后实践中进行连续细致的观察。
(铜川市七一路小学 刘馨)
在最近几天的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助学单的设计必须结合本节课的课文内容、学生学情、课堂所要达成的目标以及本节课的重难点等进行合理设计,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练习本课的重点单词或是重点句型。同时在上课使用助学单的过程中,老师要多入组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敦促一些懈怠的学生认真完成任务,也可以对完成情况做简单检查。而且当学生完成所布置的任务后,在之后的展示、纠错等环节才会更认真的参与。
(铜川市七一路小学 宋立雯)
在执教《我们班四岁了》第二课时时,围绕“设计班徽”这一主题,教学中让学生知道徽章的含义,认识自己的班级,根据班级特点能够自己设计出图案,并知道各图案元素所代表的意义,以此来表达自己对班级的热爱。从最开始用国徽和校徽导入,到引出班徽这个概念,再引导学生总结本班特点,以及创作班徽,整个过程循序渐进。这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在设计班徽之前,我引导孩子们设计时要注意什么,再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总结,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设计班徽这一环节,我给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脑思考,并设计绘制。作品完成之后,让每一个小组都展示了自己的成果,孩子们说得相当精彩,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铜川市七一路小学 弓雪萍)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角色分配与责任明确也是很重要的。根据教学需求,合理分配角色和任务,确保每位成员都清楚自己的职责。同时,鼓励团队成员主动承担责任,增强团队凝聚力。其次也需要有效的沟通,及时反馈,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包括定期检查、小组长报告。确保信息流通顺畅,问题能够及时被发现和解决。鼓励团队成员提出创新想法,尊重并利用这种多样性来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认可孩子们的成就:每当团队达成一个小目标或取得阶段性成果时,及时给予表扬。这不仅能增强团队士气,还能让每个人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被看见和认可。
(铜川市七一路小学 张红梅)
今天执教了《猎人海力布》,在教学时我紧扣故事的发展脉络,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尝试着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本文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来写的。我们在理清这类文章的脉络的时候只需要回到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怎样的?结果又怎样?我先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自己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别是什么,然后把语言组织好,在小组内交流一下。通过这一环节,学生真正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给学生展示的平台,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小组合作环节之后,我又组织全班学生一起说一说:你会在刚才讨论出来的故事起因、经过和结果的大框架下会加上哪些内容?你读了这个故事之后会怎样评价猎人海力布呢?这样通过问题的引领,让学生拓展思维,展开想象,把这个故事创造出不同版本的答案(创造复述后的答案)。
(铜川市七一路小学 付亚静)
分数混合运算的应用题是整数混合运算的应用题的继续和深化,是小学应用题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助学单中的步骤引导,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已知比一个数增加或减少了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通过画图寻找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解决问题。在独学时, 一些学生不能从线段图中找到等量关系,通过小组展示,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等量关系,解决问题。借助线段图和等量关系解方程解决这类分数混合运算问题还需继续加强。学生小组及对子的交流有效性需知道提高。
(铜川市七一路小学 赵娜)
今天执教了《轴对称再认识二》一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方格纸上补全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目的是以丰富学生画轴对称图形的经验,进一步帮助学生熟悉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在教学时,我让小组合作,探索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学生讨论激烈,表达了各自的想法,但是在画的时候个别个别学生理解的不到位,我让对子之间互相纠错,找出错误的原因,直到画正确为止。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画图水平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铜川市七一路小学 罗军军)
今天执教学的《大数的估算》一课,估计整个体育场的人数,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然而学生却对于如何估算表示出困惑。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发现估算的策略。从估计整个体育场缩小到先估计一个看台的人数,在估计看台的观众人数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开始启动,带着问题进行真正的学习,学生们纷纷提出多种方法,在小组内交流过程中,学生慢慢感受到估算的基本方法:可以分为若干个大致相等的几份,用每份数乘份数就能估算出整体的数量,这也就是“体会“以小估大”的思想。紧接着估计出一个看台的人数后,引导学生再估算出整个体育场的人数,并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学生各自表达出自己的估算方法,体现出估算的多样化,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发现估计的策略,发展数感。
(铜川市七一路小学 刘莹)
劳技课对于劳技教学来说,不应有一个统一的模式或者固定的程序,劳技课堂永远是充满动态和变化的,其过程充满了创造性,我深深体会到教学反思在劳技课教学中的重要性。
(铜川市七一路小学 张冬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