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书法家张芝草书《有度》介绍
王德埙
摘要东汉书法家张芝在书法领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创今草,被誉为“草圣”,与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并称“书法四贤”。其绢本《有度》画芯宽66公分,长135公分。采用寻龙尺场共振年份检测仪检测,为东汉灵帝时期作品。東漢書聖張芝“沒有真跡傳世,僅存《八月帖》等刻帖。”(百度),如今書聖真跡赫然重返人間,豈非天意?當令世界書法界更加為之癡狂。《有度》言人主与百官的关系,四海之内要任用聪明超能,远佞奸之辈。汉张芝草书有度精品立轴。鈐用明“内府珍藏之宝”。困学斋印鲜于枢(1246年—1302年)斋印。首题:笔墨横姿(鈐武英殿宝)。左题赞,何良俊:芝此草狂放不羁自成一格,其笔若疾风,墨似骤雨。纵横捭阖,有吞云吐雾之势,整体布局错落有致,浑然天成,实乃妙品也。嘉靖二十一年何良俊。何良俊(1506~1573),字元朗,号柘湖,明代戏曲理论家。右题赞,高克恭:今观此草,笔飞墨舞,神韵天成,其势如狂飙骤起,肆意洒脱,其韵若幽谷流泉,清新自然,字句跌宕,尽显才情,诚为妙笔。高克恭(1248-1310)字彦敬,号房山,色畏吾儿人。历河南道按察司判官,大中时,官至刑部尚书。画山水初学二米,后学董源、李成笔法,亦擅长墨竹,造诣精绝。
关键词
张芝;草圣;真跡;有度;困学斋;高克恭
绢本画芯宽66公分,长135公分。
贵州省晓风残月艺术馆藏品。
王德埙采用寻龙尺场共振年份检测仪检测,为东汉灵帝时期作品。此数据还需要采用其他检测手段核实以后才能最终认定。
张芝本事
张芝(,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字伯英,是中国东汉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传奇人物之一,他在书法领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创今草,被誉为“草圣”,与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并称“书法四贤”。 折张芝的书法以草书见长,他的作品《冠军帖》被誉为“天下第一草书”。该作品以奇特的笔法、曲折多变的笔画、虚实相生的布局以及生动有力的线条,表达了作者高尚的情操和卓越的审美追求。张芝的书法创作不仅展示了他的才华和艺术天赋,也体现了他在哲学、文学、美学等方面的深厚修养。厚积薄发!终于有一天,张芝创造了“一笔书”,将章草一下子带入了今草的世界。一时间,“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如行云流水,拔茅连茹,上下牵连,或借上字之下而为下字之上,奇形离合,数意兼包”……草书的艺术在张芝的笔下展现在了这个世界。霎时间,东汉天下乔刮起今草之风,风靡天下。 后来,张怀瓘在《书断》中对今草进行了精辟的概括,同时高度评价张芝的草书“劲骨丰肌,德冠诸贤之首”(百度百科)。按:東漢書聖張芝“沒有真跡傳世,僅存《八月帖》等刻帖。”(百度),如今書聖真跡赫然重返人間,豈非天意?當令世界書法界更加為之癡狂。張芝《有度》言人主与百官的关系,四海之内要任用聪明超能,远佞奸之辈。本軸主要鑒定印璽介紹本軸鑒定印璽多多,主要有四1、汉张芝草书有度精品立轴。鈐用明“内府珍藏之宝” 。

2、鈐用明“永乐皇帝之宝” 。

3、
鈐用明“大明皇帝之宝” 。

4、困学斋
鲜于枢(1246年—1302年)斋印,字伯机,号困学山民、直寄老人,晚年营室名“困学之斋”,祖籍金代德兴府(今张家口涿鹿县),生于汴梁(今河南开封),汉族,大都(今北京)人,一说渔阳(今津蓟州区)人,元代著名书法家,寓居扬州、杭州。大德六年(1302年)任太常典薄。元世祖至元年间以才选为浙东宣慰司经历,后改浙东省都事。《困学斋杂录》是鲜于枢撰写的笔记,共一卷。首题笔墨横姿(鈐武英殿宝)武英殿是北京故宫内明代宫殿建筑,始建于明初,位于外朝熙和门以西。正殿武英殿南向,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须弥座围以汉白玉石栏,前出月台,有甬路直通武英门。后殿敬思殿与武英殿形制略似,前后殿间以穿廊相连。东西配殿分别是凝道殿、焕章殿,左右共有廊房63间。院落东北有恒寿斋,西北为浴德堂。武英殿明初帝王斋居、召见大臣皆于武英殿,后移至文华殿。崇祯年间皇后千秋、命妇朝贺仪也在此举行。明代于武英殿设待诏,择能画者居之。左右题赞左,何良俊:此草狂放不羁自成一格,其笔若疾风,墨似骤雨。纵横捭阖,有吞云吐雾之势,整体布局错落有致,浑然天成,实乃妙品也。嘉靖二十一年何良俊何良俊(1506~1573),字元朗,号柘湖,明代戏曲理论家,松江华亭(今上海奉贤柘林)人。青少年时代,攻习诗文,爱好戏曲。嘉靖时为贡生,荐授南京翰林院孔目。曾聘请著名老曲师顿仁,研讨戏曲音律。后因仕途屡不得意,辞去官职,归隐著述。自称与庄周、王维、白居易为友,题书房名为"四友斋"。著有《柘湖集》《何氏语林》《四友斋丛说》。他的戏曲理论载《四友斋丛说》第 37 卷,共30条。《古学汇刊》摘其论曲部分和徐复祚《三家村老委谈》中论曲各段,合题为《何元朗、徐阳初论曲》,后分别收入《中国古典戏曲论集成》。右,高克恭:今观此草,笔飞墨舞,神韵天成,其势如狂飙骤起,肆意洒脱,其韵若幽谷流泉,清新自然,字句跌宕,尽显才情,诚为妙笔。
高克恭(1248-1310)字彦敬,号房山,色畏吾儿(今维吾尔族)。 高克恭的先人来自西域,先定居于大同,后移居燕京(今北京),祖籍西域(今新疆)。 由京师贡补工部令史,选充行台掾,擢山东西道按察司经历,历河南道按察司判官,大中时,官至刑部尚书。画山水初学二米,后学董源、李成笔法,专取写意气韵,亦擅长墨竹,与文湖州并驰,造诣精绝。






作者介绍
王德埙: 1950-汉族,贵州民族大学研究员,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前所长,世界智慧科学院院士、西南师范大学毕业,双专业。贵州省社会科学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奖获得者,贵州文史研究馆特聘专家、中国名山名寺名观文化研究委员会高级顾问、厦门上古文明研究室委员、《上古文明研究丛书》编委、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贵州省易学与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特聘专家,贵州省收藏家协会顾问、贵州省桐梓县夜郎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贵州镇宁竹王文化研究会顾问、重庆巴渝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僚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