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运熙题《北京墨真书画院》
李运熙 男,1952年腊月生于山东日照。1976年师范毕业后到了西藏。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六届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藏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西藏书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品《中尼友谊之路》(中国画)参展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选展。《夏尔巴的喜悦》(中国画)参展由国家民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美术作品展览。《雪山赋》(中国画)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风景这边独好》(中国画)特邀参展“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书法作品参展:全国第八、九、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第八届、十届、十一届国际书法交流大展,第十三、十五、十九届中日友好自作诗书交流展等多项展览。举办过个人书画展,多家报刊介绍,出版有《李运熙作品集》。书画作品由中国美术馆、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周恩来纪念馆、中央档案馆、国家体育馆、奥林匹克艺术中心、吉林省美术馆、天津美术馆、贵阳美术馆、甘肃省图书馆、杜甫草堂博物馆等多家单位收藏。评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二届德艺双馨会员。中国书法进万家活动先进个人。授予纪念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三十周年“贡献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艺术作品浩如烟海;然而古往今来,堪称艺术经典之作的寥若星辰。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作品均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和丰厚的精神内涵;是该事物之最精粹、最优秀的部分;是领域中最完美、最权威性的代表。
它闪烁着民族精神文化的光芒,是该时期艺术成就及其文明发展的里程碑。
经典是通过时间的检验,经过历史的洗礼而流传下来的。在没有文化艺术氛围的社会环境下,是很难诞生出经典的。
它不仅承载了一个时期的记忆,而且烙上了不同时代的印迹;它不仅仅属于一个时代,应该属于永恒;它可超越时空之价值,经久不衰。
艺术经典,是艺术发展的根基与土壤,是艺术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民族灵魂和社会精神的给养。
致敬经典,以诚敬的态度贯注其精神底色与文化内涵,增强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情感。致敬经典,用致用的方法注入时代底色,赋予时代内容与社会理想,获得时代价值。
致敬经典,以便走进经典,融入经典。致敬经典,亦非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而是以经典为桥梁,承前启后,与时俱进,开创未来。
壬寅年酣春于日照 运熙
书法传承之见
大地逢春,万象更新。科学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一日千里,人工智能突飞猛进。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书法传承赋予了新的目标和使命。
今日的信息技术,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快速的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等。如今的通信,虽在千里之遥,随时可面对面一屏之隔的交流。打开电脑和手机,想了解什么输入搜索即可。
输入晋代书法,瞬间,一幅幅尚韵之美的书法作品如出水芙蓉般映入眼帘。搜一下唐代书法,一幅幅尚法而不拘绳墨、气魄雄伟的书法作品尽收眼底。
输入中国书法搜索,银屏上显示出百度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一亿个,数目令人瞠目咋舌。有关书法的技法、美学、鉴赏、哲学思想等内容应有尽有,琳琅满目。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上下五千年的书法信息唾手可得,给予我们学习书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是,时而搜索显现的内容,也不尽人意。点开中国书法图片,查看林林总总的作品,入眼的作品很少。如搜索书法的定义,显示出的数条不同答案,让你无所适从。如解释中国书法时显示出的,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这儿无行的舞还是无形的舞?再搜寻显示的是,书法是无行的舞中行,无行其实是错的,应当是无形,正确的是无形的舞中行!相关的问题再点击出来的答案,让你更不知所可。在搜索出的内容中,时常存在结果不准确,无用信息过多;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让人失望,事与愿违。 为发挥信息技术在书法传承中的积极作用,希望大家:在原始信息资料的收集中,要真实客观,保持原汁原味。在编辑中,要分类排序,整理归纳,臻于至善。在信息录入中一丝不苟,准确无误。银屏版面设计要简洁实用,选用更合理的字体、颜色,以达到最优效果。应用信息技术,做好书法的广泛传播,努力完成书法传承这一历史重任;让书法艺术薪火相传,源远流长。
癸卯年春于日照运熙
北京墨真书画院于2013年在北京成立,2020年在天津成立分院,是一家专注于学术研究,组织开展大型书画展览、全国采风、公益事业以及国际交流活动的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