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子
父亲的一生,犹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虽无惊天动地的壮举,却以平凡中的坚守与担当,书写着属于他的传奇,深深烙印在我的生命里。
军旅铸就钢铁魂
父亲早年毅然投身广州军区,开启了六年的军旅生涯。部队的大熔炉,不仅锤炼出他强健的体魄,更让摔跤成为他的拿手本领。在那片绿色的军营,他与战友们摸爬滚打,挥洒汗水,练就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雷厉风行的作风。每当他回忆起那段时光,眼中总是闪烁着自豪的光芒,那是对青春热血的铭记,也是对军旅岁月的深情眷恋。
然而,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退役后的父亲,本应开启人生新的篇章,却未曾料到,一场重病如阴霾般突如其来,无情地笼罩着他。这场病来势汹汹,几乎将他的生命吞噬。在医院的病床上,他与病魔顽强抗争,承受着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经过漫长而艰难的治疗,父亲终于战胜了病魔,但身体却元气大伤,不复往昔的硬朗。曾经那个在训练场上生龙活虎的他,如今变得虚弱不堪,每迈出一步都仿佛用尽全身的力气。
困境中坚守与担当
彼时,整个社会就业形势严峻,而家中爷爷年事渐高,生活起居皆需人照料,家庭的重担如同一座大山,沉甸甸地压在父亲的肩头。家庭经济愈发困窘,每一笔开支都要精打细算。或许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我的身体也自幼孱弱。母亲常常回忆起我小时候的模样,说我频繁摔倒,却因家境贫寒,根本无力医治,久而久之,似乎落下了病根。
上小学时,我走路姿势的异样,成了部分同学眼中的笑柄。那些刺耳的嘲笑和异样的目光,如同一把把利刃,刺痛着我的心。甚至有老师也未能体谅我的处境,让我在讲台上行走,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那一刻,我的脸涨得通红,心中满是屈辱与无助。然而,如今三十余载岁月悠悠而过,这段不堪的经历,已然成为我人生的独特注脚。我能释怀过往,不怨他人,皆因父亲平日的谆谆教导。他常说:“人生的苦难,都是磨砺,要学会坚强,学会宽容。”
家风传承润心田
父亲对家风极为看重,要求严苛。自记事起,他便常教导我要孝敬老人、传承家风,传授为人处世之道。他的教诲,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成长的道路。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我从未私自享用过爷爷的营养品,每当看到爷爷满足的笑容,我内心也充满温暖。见了街坊长辈,我总是主动问好,礼貌待人成为我融入生活的习惯。
每至祭祖之日,父亲总会带我同去。儿时懵懂的我,虽不理解其中的深意,但那些庄重的仪式和父亲虔诚的神情,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犹记一年大年三十,正值祭祖,窗外鞭炮声声,我被浓浓的年味包裹着,只想睡个懒觉。父亲却神色凝重地走到我床边,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先辈们为家族延续,历经无数艰辛,付出诸多心血,我们绝不能忘。”那一刻,父亲的话语如同洪钟般在我耳边回响,深深烙印在我心,让我懂得了感恩,明白了家族传承的意义。
勤俭持家育美德
父亲为人质朴,秉持勤俭节约的理念持家。他极少给自己添置生活用品,奢侈品更是想都没想过。在他看来,生活的真谛不在于物质的奢华,而在于内心的充实与满足。成长过程中,他常告诫我不可挥霍钱财,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小时候,我并未深思这些话语的含义,只是觉得父亲太过节俭。从记事到初中,我兜里几乎没有零花钱,买零食对我来说是一种奢望。唯有一次例外,那是小学考试的那天,父母忙于农活,临近中午还没顾得上做饭,为了不影响我考试,他们让我买袋方便面充饥。那袋方便面的味道,至今仍萦绕在我的记忆中,它不仅是一顿午餐,更是父母对我的关爱与无奈。
如今想来,时代变迁,虽勤俭节约的倡导方式有所不同,但对普通家庭而言,这一美德依旧意义非凡。在那个就业艰难的年代,家庭的每一项开支都需要精打细算,才能维持运转。父亲用他的实际行动,教会我珍惜每一粒粮食,每一滴水,每一度电。他的节俭,并非吝啬,而是对生活的敬畏,对家庭的责任。
慷慨助人暖人心
父亲还常叮嘱我,对自己节俭无妨,对他人要大方。有好
东西,应与他人分享,不可独食。记忆中,父亲始终以身作则,将这一理念贯彻到生活的点滴之中。农闲时,父亲拖着瘦弱的身躯,在建筑工地扛重活,用自己的汗水换取微薄的收入,支撑着家庭的开支。即便如此,他依然热心助人。村里谁家有困难,他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哪家办喜事缺钱,他定会慷慨解囊,毫不吝啬。
对待亲属,父亲更是关怀备至。我七岁时,二大伯生病离世,那段时间,我家也正处于困难重重的境地。然而,父亲为了帮二大伯治病,不仅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还四处奔波举债,凑了四百元。要知道,在上世纪80年代,四百元绝非小数目,那几乎是家庭数年的积蓄。可在父亲心中,亲情重如泰山,他常说:“钱没了能再挣,亲情没了,就什么都没了。”父亲的这份深情厚谊,让我懂得了亲情的珍贵,也明白了在困难时刻,家人之间相互扶持的重要性。
田间劳作的身影
农忙时节,田间地头总有父亲忙碌的身影。家中种棉花那几年,天还未亮,父亲就和母亲一同奔赴棉田。在晨曦的微光中,细密的露水打湿了父母的衣服和裤子,丝丝凉意沁入肌肤,父母似乎浑然不觉。棉田间,父母的身影显得如此渺小,却又如此坚定。棉桃在他们的手中轻轻落下,装满了一筐又一筐。忙碌一天后,夜幕降临,劳累了一天的他们,还要在昏暗的灯光下分离棉絮,常常熬至深夜。次日,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大地上,他们又照旧早起,重复着这般高强度的劳作。
儿时家中种西瓜,酷热的夏日中午,太阳如同火球般炙烤着大地。我见父亲光着脊背,弯着腰在瓜地压蔓。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顺着脊梁骨不断流淌。我满心疑惑,问道:“爸,大中午这么热,为啥不在早晚凉快时干活,偏选这会儿?”父亲专注于手头的活儿,头也不抬,简短回应:“中午压瓜蔓最合适,这会儿瓜蔓柔软,容易固定,能让西瓜长得更好。”那一刻,心疼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我想帮忙,父亲却怕我晒伤,坚决阻拦。他说:“孩子,你还小,这活儿累,别把身体累坏了,好好学习才是最重要的。”望着父亲那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脊背,我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让父亲过上好日子。
党性光辉照我行
父亲身为党员,对毛主席思想满怀赤诚。40多岁时,他投身村党支部,从委员一步一个脚印干到副书记,默默奉献了十几年。他将自己的热情与精力,都投入到为村民服务的事业中。在他的心中,党员不仅是一种身份,更是一份责任,一份担当。
我从未参与过他的工作,他也很少提及工作中的琐事。但我知道,他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每一项政策的落实,每一次村民纠纷的调解,他都尽心尽力,力求做到最好。当我渴望入党时,父亲正负责相关事务。他直言只要自己还在任,就不让我入党。当时的我,心中满是不解与委屈,觉得父亲对我太过苛刻。后来我渐渐明白,他是因入党名额稀缺,一心想把机会留给那些更需要、更优秀的人,而非自己的亲属。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党员的公正与无私,让我对党员的身份有了更深的敬意与向往。
命运重击下的坚守
然而,命运却对父亲如此残酷。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瞬间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父亲在这场车祸中受了重伤,沦为重度残疾人,从此只能在病床上度日。在医院的日子里,父亲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他从未抱怨过命运的不公。医院的护士曾感慨地说:“我见过许多病人,但从未见过如此坚强之人。”我深知,父亲之所以能在病痛中硬撑着,是因为他放心不下这个家,担忧我稚嫩的肩膀难以扛起生活的重担。
在父亲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被病痛折磨得不成人形。每一次挣扎,都如同一把重锤,狠狠地敲击着我的心。他望着我的眼神,满是眷恋与不舍。我守在床边,紧紧握着他的手,仿佛这样就能给他力量,就能减轻他的痛苦。但我知道,我所能做的,是如此微不足道。这种无能为力的感觉,如刺骨的寒冰,冻结了我的心,成为我余生无法释怀的痛。
父亲最终还是离我而去,但他的精神,却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路。他的坚强、善良、正直、无私,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激励着我勇敢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带着父亲的期望,传承他的精神,努力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因为我知道,这是对父亲最好的缅怀,也是对他一生坚守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