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巷里的济南名士》系列作品
中店铺,清初名御史张世祺
侯林 侯环
街巷,乃城市的骨胳与血脉,而名士与建筑,则是骨胳与血脉的支撑,有了它们,城市文化才变得鲜活且流动起来。济南向有《济南地名漫谈》《济南老街史话》《历下老街巷》等书,对发掘济南老街文化甚有裨益,然其中名士贤达多有遗珠之憾。今据读书所得,予以补录,使夫读者看到,济南作为名士之城,在那些看上去普普通通不为人知的小街僻巷里,都会隐藏着许许多多的名人遗踪和风雅旧事。因自即日起,特在风香历下开设《老街巷里的济南名士》栏目,以飨读者。
今槐荫区西北吴家堡街道有中店铺村,村东原有一片墓地,名张家林。其中埋葬着清初著名御史张世祺。
之一,四川知县,号为能吏
据清道光《济南府志 卷五十三》“张世祺传”、乾隆《历城县志·列传四》“张世祺传”,道光《长清县志》卷十二“张世祺传”与《张世祺墓志铭》等文献记载:
张世祺(1651——1730),字肇祥,号介眉。其先河间人。明成化间迁徙济南,六传至世祺。世祺生时,其所居之中店铺隶属长清县郭保里。
世祺生而聪明颖异,口授句读不忘,十五岁出外就学,十六岁入历城县学。康熙十一年,二十二岁的张世祺参加山东壬子乡试,考中第二十六名举人。此后,他两次进京参加会试,均未考中。

乾隆《历城县志·列传四》“张世祺传”
康熙三十六年,张世祺选为四川蓬溪知县。他为官清正,县里征粮旧有浮费,世祺全部予以裁减,并勒石纪其事。蓬溪文教落后,县里很少有应童子试的,因而县学不能满额,世祺采用各种方法,训诫启迪,终于使得县学满员,文教兴盛起来。
与此同时,勤政爱民的张世祺特别留心谳狱,以为那是民命所系。他精心办案,判决迅速,使得狱无留滞,监狱中满是蓬蒿。康熙三十八年,他作为同考官分校四川乡试,所取一半为知名士。四十一年,大军征伐打箭炉,命令世祺收散军粮,他备历险峻艰难,以劳绩著称。

嘉庆《四川通志》“蓬溪知县张世祺”
之二,工部管缮,谨慎理财
其后,世祺通过“行取”,官工部管缮司主事,管理修缮并掌管仓库出纳(“司管鈅出纳”),有藩王修理墙垣,开出绳的价格为三百五十两,世祺说:这样的价格,可买数千斤绳,修一座墙能用这么多绳吗?立即驳回,止给予十五两。他管理宝源局事务,因督修琉璃河有功,升任都水司员外郎。

本文作者之一侯林在槐荫中学
之三,名御史上疏救人,冤家对头成道长好友
最为人们记取的,是张世祺的御史生涯。
他于康熙四十八年考选授掌山西道监察御史,巡视南城,他上疏说:
今刑官于重案不能速行审拟,以至监狱拥挤,闻现收刑部狱者多至一千三百七十余人,地方狭小,不能躺卧,全部成排站立,今当溽暑时节,难保不传染疫病,请皇上下令速为淸理。
康熙为之动容称善,一举得释者数百人。

《国朝御史题名》“张世祺”
康熙五十年,世祺转江南道,历山东、陕西、河南诸道,他上疏弹劾主政福建的督撫范时崇,蒙混成狱。大致是说:
福建解到盗寇陈五显等二十二人,惟五人实经审讯,余下的十五人,有在狱中从未审讯者,有县府虽审而院司未审讯者,亦有拷至六、七次未承者,而虚悬定罪,其草菅人命,尚忍言哉?
上疏之后,皇帝诏令范某陈述,得平反者十余人。

道光《长清县志》卷十二“张世祺传”
后来,被他弹劾的范时崇升左都御史,但范不计前嫌,且由此更加器重张世祺,他对世祺感谢地说:“道长教我。”并推荐世祺升为通政司右参议。
张世祺年七十致政归济南,自此优游村塾,在吴家铺不入城市又十年,卒。世祺精通中医,谁找他治病都不拒绝。朝野称赞他的人品。
张世祺诗文集未见著录。清人陆廷灿《艺菊志》载有张世祺菊花诗两首,不知是否此张世祺所作,全诗如下:
花开晚节露香浓,一片秋光三径中。
疑是主人元亮侣,原来杞菊有家风。
其二
把酒东篱啸咏频,多君乐事满天伦。
批图浑识槎溪路,他日扁舟好问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