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审判队伍建设之进,促中国式现代化之兴
文/张铁林 郭卫卫
摘要
本文聚焦人民法院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深入探讨通过队伍建设现代化推动审判工作现代化,进而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强调在司法工作中落实常态化管理、 “三个规定”,构建从严管理与科学考核体系,提升法院干警素质,以法治保障改革,实现 “中国之治”。
关键词
审判队伍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司法改革;公正廉洁司法
一、引言
法治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贯穿于国家治理与改革发展的全过程。人民法院在这一宏大进程中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法治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又是改革部署的坚定捍卫者。实现审判工作现代化,关键在于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审判队伍,以此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司法支撑。
二、常态化管理与公正廉洁司法
2.1 偶发行为的常态化规制
对法院干警的亲属经商办企业、从事律师职业实施常态化管理,是净化司法环境的重要举措。此类行为若缺乏有效监管,易滋生利益输送与权力寻租空间,侵蚀司法公正的根基。常态化管理旨在将这些潜在风险点纳入日常监督范畴,通过定期排查、严格申报制度等方式,确保法院干警专注于司法审判本职工作,维护司法队伍的纯洁性。
2.2 “三个规定”的严格落实
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是保障公正廉洁司法的制度防线。严格落实“三个规定”,要求法院干警杜绝外部不当干预,确保每一个案件都能依据事实与法律公正裁判。通过加强宣传教育,使干警深刻认识“三个规定”的重要性;建立健全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机制,对违反规定的行为严肃处理,切实维护司法的独立性与公正性。
三、以 “案” 管 “人” 与审判队伍建设
3.1 以案件为核心的管理导向
将管住“案”作为管住“人”、治好“院”的落脚点,是基于案件审判质量直接反映法院整体工作水平与干警能力素质的考量。每一个案件都是司法公正的具体体现,通过对案件流程的精细化管理,从立案、审理到执行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能够及时发现干警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性地加强管理与监督。
3.2 从严管理与考核评价体系构建
建立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体系,是打造过硬审判队伍的必然要求。从思想上筑牢干警的政治信仰与法治理念,确保审判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在工作中注重业务能力提升,通过培训、案例研讨等方式提高干警审判水平;加强作风与纪律管理,杜绝慵懒散奢、吃拿卡要等不良现象。
与之配套的科学考核评价体系,犹如“指挥棒”与“风向标”,引导干警积极作为。科学设定考核指标,既关注案件审判质效,如结案率、服判息诉率等,又兼顾司法为民的实际效果,如群众满意度、司法公开程度等。通过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激励干警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推动审判队伍整体发展。
四、审判队伍现代化与司法改革及中国式现代化
4.1 以队伍建设推动审判工作现代化
审判队伍现代化是审判工作现代化的核心驱动力。高素质专业化的审判队伍具备敏锐的政治洞察力、精湛的法律专业素养、高超的司法实践能力以及过硬的纪律作风。他们能够准确把握法律精神,妥善处理各类复杂案件,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升审判效率,以公正高效的审判工作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新期待,实现审判工作在理念、方式、能力等全方位的现代化。
4.2 司法改革与审判责任履行
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是人民法院的重要使命。“六五改革纲要”为深化司法改革指明方向,法院干警应运用改革思维,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水平和现代化建设能力。在落实改革纲要过程中,积极探索司法体制机制创新,如优化审判权运行机制、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等。
同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人民法院要更好履行政治责任、法治责任、审判责任。政治责任要求法院坚定不移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司法工作的政治方向;法治责任意味着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推动法治社会建设;审判责任则强调公正高效审理案件,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通过履行这些责任,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有力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五、结论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法治的有力保障,而人民法院审判队伍建设则是法治建设的关键环节。通过实施常态化管理、严格落实“三个规定”,建立科学的管理与考核体系,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审判队伍,推动审判工作现代化。在司法改革的浪潮中,人民法院应勇担使命,以审判工作现代化为基石,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添砖加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