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精神元素简析
向德荣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从成立之日起,在建党精神的指引下,铁道兵精神就开始形成和完善。那么,铁道兵精神其基本内涵元素从哪里来的呢?作者简析如下:
一、 铁道兵精神元素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来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涵盖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其文化体系对中国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影响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的是“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理念,《论语》《大学》《中庸》等经典,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历史上灿若星河的爱国先贤,不断丰盈着精神元素的宝库,屈原在楚国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用生命铸就爱国传统;苏武牧羊的家国情怀;民族英雄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一身正气铁骨铮铮树立民族英雄榜样;戚继光沿海抗击倭寇的卫国之举;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勇敢和决心;詹天佑中国铁路人独立自主修铁路的开拓与进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品格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传承与发展,是永不枯竭的精神资源,千百年来一直滋润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一代一代的铁道兵指战员从小就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滋润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孕育了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家国情怀。
铁道兵历史是铁道兵广大指战员书写的历史。因为,历史的主角是个体的人,铁道兵的历史也是铁道兵指战员行为经年的组合。铁道兵个体的情感也就汇聚成铁道兵群体的精神世界。
树有根,水有源。在铁道兵成立之前就有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等和铁道兵成立不久并参加践行的抗美援朝精神。回望历史,早期参加革命者,铁路纵队的兵员来自铁路工人、成建制的其他部队,以及少量的征招入伍新兵;军官多数是出自野战部队干部,这些指挥员中,有很多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正是这些老红军,用长征精神带领出声名赫赫的铁道纵队,可以说这是根正苗红,家传深厚。之后,不断地被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等综合精神滋润与营养,铁道兵精神显得更加壮实和饱满,一支有精神的部队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部队,是不可战胜的部队,以致成为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名牌铁军。

二、 铁道兵精神元素从参加解放战争中来
受红色基因和文化影响,铁道兵从解放战争时期组建到发展壮大起来的每个历史时段都有历史的烙印。随着解放区的扩大,铁路线的恢复和延长,护路军的任务日益加重,部队也在不断扩编,发展成铁路纵队,广大战士凭借着对新中国的强烈期盼,使得他们能够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保持高昂的斗志与激情,勇猛顽强视死如归,将自己的汗水与热血毫无保留地挥洒出来与敌人进行搏杀与较量,切实做到了 “大军冲锋,路桥递进”“野战军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 的血性承诺。铁道兵组建初期的主要任务是担负着东北地区约 5000 公里铁路的护路任务,如执行保护铁路运输安全和协助接管铁路等。铁道兵一手拿着枪,一手拿着工具,敌人来了拿枪打,敌人退了修铁路,把战争补给及时运到前线。从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到支援解放军南下和渡江作战铺平道路。尔后又相继修复陇海、湘桂等铁路干线,使陷于瘫痪的 8000多公里的西北铁路全部恢复通车,铁道兵为解放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著贡献。铁道兵精神深刻展现着顽强斗争、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这一诞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精神品质伴随着时代而不断发展。

三、铁道兵精神元素从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援越抗美战争中来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崇高风范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这种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创造者包括参加抗美援朝的铁道兵团广大指战员。铁道兵参加抗美援朝的有10个师又 1 个团,铁道抢修部队4个师 1个团,即第一师、 第二师、第三师、第四师和铁道兵团直属桥梁团,这4个师又 1 个团于 1950年 11月至1951年6月先后入朝, 担负朝鲜铁道抢修任务。铁道兵新建部队 6个师,即铁道工程第五师、第六师、第七师、第九师、第十师、第十一师,1952年12月至1953年1月先后 入朝,担负朝鲜铁路新建任务。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铁道兵部队,与朝 鲜军民一起,共抢修、抢建、复旧正桥 128.88公里,便线便桥 127.79公里,线路 1003.3公里,车站股道 161.13公里,隧道 122座次,给水 310站次,通信线路 2.03万余公里,使朝鲜北部铁路通车里程由志愿军入朝时107公里延长到 停战前的 382公里,与其他部队共同建成了一条 “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把武装到牙齿的美国侵略者打回到朝鲜板门店谈判桌上签订停战协议后不久,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铁道兵团回国后成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征战人从里到外透射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光芒,从此注入的抗美援朝精神成为铁道兵的铁血基因。
1965年6月至1970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奉命以第二师、第 十三师为主组成了中国志愿工程队第一支队和六支队, 共计4.5万人。1965 年入越时,第一支队组成是:一师的二团,二师的六团、七团、九团,十三师的六十三团。1967年 2 月 ,二团一分为二,组建了十团。1968 年下半年又调十二师的五十八团、十三师的六十一团归一支队领导,共8个建制团,还有铁道部勘察设计队等。第六支队下辖十三师的六十一团、六十二团、六十四 团,后相继补入了云南省民工第四十大队,工程兵的三一四团、三一五团,铁 道兵十二师的五十八团, 昆明军区高炮六三○团。1966年12月28日 ,根据总参谋部指示改称中国后勤部队第一支队和第六支队。一支队、六支队头顶 ?“三 角板”(敌机 ),脚踩 "定时弹",不畏强敌,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抢修作战,共抢修铁路 371公里,抢建铁路 117公里,改建铁路 363公里,抢建 便桥98公里,抢建和保障公路434公里。对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的胜利和战后经济建设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部队开展对空作战 781次,共击落敌机213架,击伤敌机235架,俘虏敌飞行员 12人。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 “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再次创造了现代战争中军事运输的奇迹。

四 、铁道兵精神元素从参加祖国建设中来
1954至1983年的30年里,铁道兵部队先后担负和参加修建了“革命的速度” 的黎湛铁路,移山填海的鹰厦铁路,河西走廊的包兰铁路, 高寒林区的嫩林铁路,穿越“地质博物馆” 的贵昆、成昆铁路,秦巴变通途的襄渝铁路, 雪山高原的青藏铁路,跨越天山的南疆铁路,长城脚下的京通铁路,太行山麓的京原铁路,运煤通道的充石铁路等,共 52项铁路建筑和中国第一条地下铁道北京地下铁道,连同其他国防、林业和各种专用铁路在内,累计新建铁路干、支线 12590 多公里,抢修铁路3600多公里,抢建铁路690多公里、战备公路430多公里。占全国同期新建铁路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修建的桥梁总长度为420公里,修建的隧道总长 900公里,完成的土石方量总和达8亿立方米。在中国的版图上铺就出四通八达的 "钢铁经纬线",被誉为 "铁路建筑的突击队"。
铁道兵还担负的国防工程,主要有酒泉、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和核试验基地 的铁路线、战备公路、飞机洞库等项目。还参加修建中 (国 )尼(泊尔 )公路,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天津引滦入津等国计民生工程。还在京广、宝成铁路的抗洪抢修、唐山地区地震的铁路抗震抢修、江河防汛、森林灭火、草原清雪开道 等紧急抢险救援中 ,发挥了突击队作用。筑起一条又一条钢铁大道,建起了铁路史上罕见的宏伟工程。
铁道兵战士牢固树立“劳动为荣、艰苦为荣、当铁道兵光荣”的“三荣”价值观,以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作风,从大小兴安岭到五指山下,从内蒙古草原到金沙江畔,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从长城内外到天山南北,无论环境多么艰苦,条件多么恶劣,在机械化程度普遍不高的情况下,精心设计,精心施工,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风餐露宿、沐雨栉风、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直至流血牺牲,在平原、 高原、山区、荒野、沙漠、盐湖、溶洞、高寒禁区等严酷条件下,征服无数悬崖峭壁,闯过一道道急流险滩,战胜了千难万险。
铁道兵参加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其精神的发展更具有时代印记和兵种特征。

五、铁道兵精神元素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指示、题词中来
铁道兵作为国家和平的保卫者,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力量,党和国家 及军队的统帅、领袖十分重视、关心队伍的发展、建设。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为铁道兵题词,接见铁道兵的领导、英模及指战员,视察铁道兵承建的工程, 累计多达百次以上。其中 ,毛主席接见铁道兵 11次以上,周总理接见铁道兵 17次以上,邓小平接见铁道兵 10次以上。1949年 8 月,毛主席为铁道兵团《铁军报》 题写报头,1953年12月25日,毛主席接见即将赴任铁道兵司令员、政委的王震,亲笔题写《铁道兵》报报头,极大鼓舞了从将军到士兵的自豪感与荣誉感,成为这支部队独有的精神符号。1965年2月4日 ,毛主席在修建北京地铁的报告上做出批示:“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在建设过程中,一定会有不少错误失败, 随时注意改正。”1959年 2月 20 日 ,毛泽东、周恩来、陈云、彭德怀、陈毅等中央领导同志,接见出席铁道兵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全体代表。毛主席同铁道兵司令员李寿轩、政治委员崔田民、副司令员郭维城等领导亲切握手。毛主席说:“你们要多快好省地修建铁路。”毛主席的指示赋予了建设祖国遵循的本质要求。周恩来总理对铁道兵的重视、信赖、关怀,大到队伍的性质、任务、编制,小到每年施工的天数、出工率、重大工程施工方案,都有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要求。周总理把铁道兵作为共和国的铁路建设主力军,将重大工程交付铁道兵,具体到铁道兵官兵人数比例、训练与施工时间等,周总理曾亲自指挥、领唱《铁道兵志在四方》。朱德题词:“人民铁军”既是对铁道兵的褒奖,同时也寄予厚望; 勉励铁道兵要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铁路",为国家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1978年 7 月 5 日 ,铁道兵机关隆重集会庆祝铁道兵成立 30周年。7月 4 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叶剑英元帅题词:“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坚持这一革命精神,为建成社会主义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铁道兵部队指战员将叶剑英元帅的题词作为铁道兵精神宣传和弘扬。正是有这些红色基因与精神传承,铁道兵在祖国的大好河山描绘出一道道彩练般的铁路网,在促进祖国强大的历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身影。

六、铁道兵精神元素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哺育中来
35年间服役铁道兵的官兵都是沐浴毛泽东思想哺育成长起来的,“为人 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与执政使命,也是军队的根本宗旨 ,参战戍边,只为国安,修路建桥,只为民好,国家强盛人民安康就是铁道兵人的初心。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贯穿于铁道兵的所有历史,从上至下融化于每一个将士的日常里和思想中,构筑起强大的思想钢铁长城。有一个时期每一位官兵都有一套《毛泽东选集》《毛主席语录》和《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老三篇” ,很多人学马列著作,通读毛主席著作,“老三篇”几乎人人能背,大家写心得,谈体会,开讨论会,甚至“早请示、晚汇报”学习体会,执行任务前高 唱毛主席语录歌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下定决心,不怕牺牲……”等。很多官兵被评为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或标兵,铁道兵部队参加援越抗美战争期间,为保密起见,立功喜报写的是 “ ×××同志执行任务中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业经批准荣立×等功一次,特此报喜。”正如当年所说的 “毛泽东思想学到脑海里,融化在血液中,落实到行动上!“有的英雄在牺牲前,高喊 “毛主席万岁!毛泽东思想万岁 !”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铁道兵官兵能战胜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创造战场抢修铁路、和平时期建设铁路的奇迹。
总之,铁道兵精神从源头积小而成大,如同长江汇溪流成就自己的澎湃,源远流长,经久不息。铁道兵精神内涵元素十分丰富。我们应该在伟大建党精神指引下,深入研究传承弘扬铁道兵精神这个课题,应悉心体悟铁道兵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深厚意蕴,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让铁道兵精神永放光芒!
此文原载2024年12月出版的英雄铁道兵丛书《不朽的军魂·铁道兵精神卷》

槛外人 202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