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江苏省古籍数字资源集成平台启动,平台目前主要涵盖“古籍目录资源、古籍全文影像资源、古籍视频和展览资源”三大部分内容,提供104807条古籍目录的综合检索、5035部24644册古籍全文图像的阅读、2个专题40个短视频和7个古籍专题展览的浏览。用户可登录“南京图书馆”官网,从“数字资源-自建资源”板块进入平台即可使用。

活动现场
江苏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重要的古籍收藏大省,全省古籍分布广泛、数量众多、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根据古籍普查可知,截至2024年底,全省现存古籍总量在25万部以上,其中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1422部,占全国总量十分之一。南京图书馆作为江苏省级公共图书馆,同时又肩负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的重要职责,近年来大力推进古籍数字化和智慧化进程,着力推进“江苏省古籍数字资源集成平台”建设。
截至2024年12月,平台以全文影像形式发布南京图书馆藏古籍5035部24644册3272938页,图像清晰,阅读方便,可观性强。其中设有“清人文集”和“稀见方志”两个专题数据库,实现序、跋、目录等四个层级的标引,方便使用者按相关字段检索。为了更好地向普通读者介绍古籍知识,传播古籍保护理念,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平台设有“视频”“展厅”两个板块,展示南图古籍活化利用成果。
江苏古籍数字资源集成平台为互联网公开发布平台,用户登录“南京图书馆”官网,从“数字资源-自建资源”板块进入平台即可使用。平台首页“联合目录”搜索框可对站内所有古籍影像与书目进行跨库通检,“古籍影像”搜索框可对所有上传古籍影像进行跨库通检,也可按提示进入各个数据库内进行检索。平台提供标题、责任者、出版者、出版发行者等多种检索方式,提供如“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版本类别”“朝代分布”“馆藏分布”等分类检阅项目,书影阅览界面支持画线、做笔记、添加书签等操作,方便读者使用。
平台既面向专家学者和古籍从业人员提供专业服务,也可以满足更广泛的大众需求。大量的古籍全文书影和目录信息,为专家学者的研究提供丰富的文献支持,也为古籍保护单位、出版社开展古籍整理、影印出版等工作提供检索便利。“视频”“展厅”板块作为公共图书馆开展古籍活化利用的窗口,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活泼生动的形式介绍馆藏古籍文献、演绎古籍故事、传递古人智慧,为普通读者提供了更多接触和了解古籍,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机会。平台以免费、开放、融合为原则,用户随时随地可通过电脑及移动客户端访问。无需注册即可阅览全部资源,注册即可使用全部功能。
南京图书馆馆长陈军介绍,平台现有各栏目数据持续更新,并将根据江苏省内其他公藏单位的古籍数字化资源与古籍活化利用特色,创设新栏目,不断丰富平台内容。在此基础上,南京图书馆计划持续开发平台功能,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古籍数字化服务。深入挖掘内容,提升用户体验,加强统筹协调,实现共建共享,吸引用户参与,推动活化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