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李国峰 王军卓)在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的31所中小学里,有这样一道独特而靓丽的风景线:31名退役军人身着“橄榄绿”,以驻校教官的身份活跃在校园中。
早在2022年,杭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上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便着手探索退役军人进校园的多元化路径,杭州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杭州市惠兴中学率先引入退役军人担任驻校教官。那么,究竟什么是驻校教官呢?他们并非学校安保人员,也不是传统意义上体育教师或其他学科教师的“替补”,而是由退役军人常态进驻学校,主要开展学生国防教育和管理工作,旨在培塑学生健康心理素质,促进学校的德育教育以及安全管理。 其岗位职责主要涵盖四块内容:根据校方需求制定相应的“军事化”管理方案、开展军魂课程教学、负责学生日常秩序管理以及校园安全管理等。而要成为驻校教官,杭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发布的招聘要求明确:需服现役年限5年及以上(特别优秀的可放宽到2年以上)、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且信用记录良好、志愿致力于国防教育事业,服役期间担任过副班长以上职务、有教学(指挥)类培训经历者优先,中共党员、立功受奖、取得国防教育辅导员证书者更是优先考虑。待遇方面,普通驻校教官年薪超10万元,资深驻校教官年薪超15万元。并且,这31所学校的驻校教官均按照“六个一”,即一个宿舍、一个办公室、一个部门、一个师傅、一个仪式、一个计划来落实相关工作。
今年5月,退役军人黄灿灿被选为驻校教官候补人选,经过暑期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正式走进杭州天地实验小学。黄灿灿和杭州市景芳中学的钟夏艳是这31名驻校教官中仅有的2名女性,她们外形相似,一水齐耳短发、话音响亮。驻校教官基本都是大学毕业,不少人如黄灿灿一样,将驻校教官作为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以黄灿灿为例,每天早起她会把被子叠成“豆腐块”,走路时腰杆笔挺,坐下时两手覆在膝盖上。早上7点40分到校门口迎接学生上学、监督仪容仪表,9点10分开始每隔一小时进行一次课间巡视,大课间带国旗护卫队训练,下午3点20分开始监督学生放学,还会利用班会课时间给学生们讲国防知识、教军体拳等。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的“00后”驻校教官丁子豪,曾当过狙击手,身高近1.9米。对于在学校工作,他表示“每天跟孩子在一起很单纯,也更治愈”。然而,驻校教官们在工作中也面临着挑战。“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但孩子的想法多样,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他喜欢A,你让他做B他可是会哭的。”改变“军人思维”成为了他们必须完成的艰难过程,驻校教官们需要在老师和军人的身份间找到一种平衡。为此,每所学校都安排了经验丰富的老师当他们的“师父”,像杭师附小教官郇泽政,案头放着两本考教师资格证的参考书,书页上密密麻麻做了不少笔记,一旁还有本练习普通话的书。目前,想考教师资格证的驻校教官不在少数,不少人已付诸实践,他们认为“别人叫我老师,我得更有底气回应”,教师资格证能让他们做驻校教官更有说服力。
驻校教官们的工作成效显著。在一些学生中不同程度存在着缺乏拼劲、挫败感强等情况,而驻校教官们身上充沛的军人气质与作风,恰恰弥补了这些学生所缺少的精神“钙质”。胜利实验学校学生应若安说,班上同学看到阳天宇教官走到窗边会不自觉将背挺直起来,阳教官第一次亮相大家都觉得很帅,和阳教官聊起校园趣事、当兵的经历大家又觉得他很幽默、和蔼。杭师附小学生徐程姝也表示“我很感谢郇教官!”参加学校国旗班训练后自己坐姿很正,当过兵的妈妈和外公都来问为啥不驼背了,她会自豪地说“因为郇教官训练得好!”蒋筑英学校六年级学生邵瑔觉得教官的国防教育课讲得很棒,“他很多故事信手拈来,像那次讲杨根思连的故事大家听得都很激动!”杭师附小校长感慨道:“这些教官的军人气质与作风成为学生们阳光成长的新养料。”
对学校而言,规范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体系、减轻日常管理和安全压力、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是大势所趋;对学生来说,意志品质和抗挫折能力十分重要,“兵教官”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些缺口。
近日,浙江省“橄榄绿进校园”驻校教官试点工作现场观摩会在杭州市上城区杭师附小召开。观摩会全面总结推广试点工作成果,探索部、省关于促进优秀退役军人到中小学任教相关工作的落地实践,为“兵教师”的选拔、培训、使用、培养探索新路径、新方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优秀的退役军人走进校园,助力学生的阳光健康成长。
来源:退役军人事务部
编辑:杨丽娜 刘丽
编审:张茂辉
审核:安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