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粉脂千般色 舍弃千岩画劲松
康斌(康者)的这九幅扇面泰山松,宛如一组雄浑激昂的乐章,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奏响自然与灵魂的共鸣曲,其构图与用墨技巧更是精妙绝伦,值得细细品味。
构图之奇巧:方寸间的乾坤万象
扇面形制,本就小巧玲珑,宛如一扇通往微观艺术世界的窗棂,而康斌却能于其中纵横捭阖,构建出宏大深邃的景致。在部分扇面里,他采用“特写聚焦式”构图,将泰山松的树干局部作为核心表现对象。粗壮的树干如巨蟒蜿蜒,蛮横却又极具秩序地占据大半画面,观者的目光瞬间被其吸引,那些历经岁月雕琢的纹理——干裂的缝隙、凸起的结节,仿若岁月铸就的浮雕,清晰且震撼。如此构图,舍去冗余繁枝,恰似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将松树顽强不屈的生命力在咫尺间无限放大,每一处细节都是对坚韧灵魂的特写诠释。

另有扇面运用“深远全景式”布局,巧妙营造出多维空间感。前景以浓墨重彩渲染几簇茂密松枝,仿若触手可及;中景里,松树主干隐现于缭绕云雾间,虚实交替,云雾的留白不仅未显空荡,反而增添了仙逸空灵之韵,恰似泰山松于山岚雾气中神秘现身;远景则用淡墨轻扫山峦轮廓,绵亘起伏,与前景松树相互映衬,让观者有置身泰山绝顶、俯瞰山川之势,松在山川怀抱中卓然而立,尽显顶天立地之姿,成功把宏大的自然气象浓缩于扇面方寸,拓展出无尽深远意境。
用墨之精妙:浓淡间的神韵流淌
康斌的用墨宛如一场酣畅淋漓却又细腻入微的水墨盛宴,精准拿捏着黑与白、浓与淡的艺术天平。画中松干,初下笔时,惯用浓墨中锋,果敢落下,墨线苍劲有力,恰似书法笔意入画,一笔一划皆蕴含千钧之力,塑造出树干坚实的骨骼架构,赋予其屹立不倒的力量质感。如遇背光或凹陷处,再以焦墨反复皴擦,积墨成影,暗沉深邃,凸显岁月沧桑的厚重沉淀。

描绘松针时,用墨则轻盈灵动起来。先以淡墨铺底,层层晕染,营造出蓬松轻盈之态,仿若日光穿透枝叶洒下的斑驳光影;继而在叶尖处轻点浓墨,似露珠凝萃,瞬间提神醒目,又强化了针叶的立体感与锐利锋芒,微风拂过,松针似沙沙作响、摇曳生姿。
云雾的处理堪称一绝,巧用淡墨与留白结合,淡墨轻拂,水色交融,洇染出云雾的缥缈之形,留白之处恰似云气流动的空灵通道,时隐时现间,松与山岩仿若被仙袂萦绕,虚实相生,墨色的边界模糊又清晰,模糊处意蕴悠长,清晰处风骨卓然,将泰山松置于这亦真亦幻之境,超脱凡尘,尽显神韵天成。
康斌借这九幅扇面,摒弃世俗纷扰之色,以匠心独运的构图、炉火纯青的用墨,让泰山松从千岩万壑跃然纸上,根植观者心间,成为不朽的精神图腾,引人沉思自然伟力与生命本真。

赞康斌扇面泰山松
康者丹青韵自成,松魂九扇展豪情。
构图奇巧乾坤纳,方寸微观万象生。
特写彰坚凝气魄,全瞻隐现唤仙鸣。
墨分浓淡传神意,笔落苍虬傲骨铮。
千仞岩间姿不朽,烟霞漫处梦犹萦。
拂尘绘就凌霜影,静守初心世象明。

这首诗开篇点明康斌以独特笔触绘就扇面松魂,颔联和颈联详述其构图精妙,有特写凸显顽强,全景营造仙逸与壮阔;接着写用墨出彩,浓淡间尽显松之神韵风骨,尾联升华情感,赞其超脱世俗,绘出松之凌霜气质,成为引人思索生命本真的佳作,呼应原文对画作的高度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