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和外孙儿一起玩翘翘板)
昨天是外孙儿孙大骞12周岁,姥爷把12年所记的“外孙儿成长日记”发给他爸爸妈妈、还有姥姥和爷爷奶奶,他们看了都很感动。现摘编如下。此为序。
外孙儿的婴幼儿期
(一)
外孙儿孙大骞于2012年12月25日即圣诞节这天的八点三十二分降生了!这个世界又多了一个男子汉。
当看到孩子的第一眼时我马上意识到,我已经升级当姥爷了,人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小家伙的头发足有一寸长,毛茸茸的。第二天上午睁开了眼睛,很亮,很有神,而且能够跟着大人手动的方向转。最有意思的是不哭,不舒服或者要大小便的时候就发出一种“嗯、嗯”的声音,给他弄好了就老老实实地睡,而且一睡就几个小时。别看只有五斤三两,可真挺硬实,往起抱的时候小脖就挺起来。
男子汉嘛,就应该这样。
第三天,开始喂奶,因为剖腹产,母亲的奶水没下来,喂点奶粉,吃得不多。
第四天,母亲的奶水下来了,小家伙好像识货,挺能吃。
今天是第五天,小家伙的胎便排空了,开始正式排便。这一条其实很重要,胎便都排净了,对成长有好处。最有趣的是排尿,挺有力气,能浇出一米多远。我的外孙儿真有尿!
(十六)(2013年2月12日)
外孙儿出生不到50天就赶上过年,长了一岁。春节后这两天小家伙进步很明显,吃完奶能玩好长时间,眼睛亮亮的看着外面的大千世界。而且也好像懂一点事了,姥姥和妈妈给他换尿布换衣服也不像原来那样使劲儿哭了。这也许是姥姥的功劳吧,爸爸妈妈总想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结果弄得孩子一哭小脸憋通红,看着真心疼。培养好习惯是对的,可是孩子这么小,也不一定对。这就出现了分歧,老一代跟年轻一代总是有差异,年轻人认为老一代观念落后,方法陈旧,老一代认为他们本本主义,教条。
(三十七)(2013年9月15日)
外孙儿进入9个月后好像大了许多,显得更聪明了。今天下午给他几个奶豆,其中两个掉到床上,他先自己抓起来一个,另一个可能嫌抓费劲,只见小家伙把小嘴贴在床上,直接将奶豆吃到了嘴里。床头小纸箱放着他自己的衣服,他一件件全掏了出来。还有,这几天嘴不闲着,叨叨话,有时还发出带有音调的声音,看来离要说话已经不远了。
(五十三)(2014年3月10日)
外孙儿懂事,每次吃东西,总是先让大人吃一口。今天上午吃草莓,小家伙非让姥爷先吃,中午吃苹果,非让爸爸跟他一起吃,而且看着大人吃的时候,他开心地乐。这是一种很好的品质,从小就知道礼让,长大了才懂得感恩。
(五十九)(2014年5月8日)
昨天晚饭后外孙儿爸爸开车,全家五口人去乐购买米。一路上外孙儿表现很好,在乐购里面,看见猕猴桃用手指,想吃。当大人告诉他得先交了钱才能吃的时候,小家伙似乎明白,不再要了。最让人高兴的是,才16个半月的孩子竟然懂得帮爸爸推车,而且推得非常认真,很使劲儿的样子蛮可笑。他爸爸见他这么使劲儿便把手松开,让他自己推,小家伙竟然一个人推出几十米远。商场内备用的购货车虽然很轻便,但是也装着3袋大米(60斤)还有西瓜等食品,也是有一些重量的。让人高兴的是孩子从小就懂得责任,懂得担当,有男子汉的气概。

(外孙儿在牧哲幼小衔接班参加了“曹冲称象”短剧演出,饰演曹操)
(一百七十七)(2017年11月28日)
外孙儿用积木摆一座“城市”,姥爷看见后问他城市里都有哪些建筑物,他用手指着告诉姥爷,这是发电厂、儿童乐园、领导办公大楼等等,姥爷问“这座城市里什么是最重要?”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发电厂。”“为什么是发电厂?”他说:“没有发电厂,城市就乱了。”姥爷又问道,“还有什么是重要的?”“领导办公大楼。”他肯定地回答。姥爷笑着问:“为什么?”他马上说:“没领导管理指挥,这城市也会乱的。”姥爷无话了。
第二编,外孙儿的小学生活
(一)2019年8月29日
今天到大连十四中小学部报到了,表明外孙儿孙大骞正式的学校生活开始,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早上七点四十五分,所有一年级新生在家长的陪伴下到学校操场上集合,大骞被分到一年一班,班主任是一位刚从辽师教育学院毕业的女老师,姓于,很漂亮,看起来也很干练。大骞穿戴整齐,特别是一双红鞋很亮,在队列里个子又最高,可以说鹤立鸡群。因为是第一天上学,大骞多少有些紧张。中午十一点放学的时候,他们班是最后从教室里走出来的,大骞因为个子高,走在最前面,见到姥姥姥爷后,虽然没有什么表示,但从表情上看还是挺高兴的。
(三十三)2020年10月18日
前天(10月16日),大骞光荣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系上了红领巾。他们班只有三分之一的同学第一批入队,外孙儿很高兴,全家人也都跟着高兴。
客观地说,大骞还真够入队的条件。从上学第一天起,大骞就主动为同学服务,倒垃圾、抬热水,还协助老师维持纪律。一天放学,大骞跟姥姥姥爷说,我是我们班个子最高的,应该多为班级做点事儿。第一学期,大骞就得到“坚毅之星”的奖状。二年级开学后,大骞在班级当上了纪律委员,胸前挂着“纪律委员”的牌子,挺像一回事儿。
大骞学习很努力,做作业也很认真,而且有独立思考的习惯,理解能力也比较强,未来的学习生活应该很顺利。
大骞在家里很听话,也很有责任感,爸爸妈妈招呼他,他马上回应,而且还经常主动帮大人做些家务。每次看电视之前一定征得爸爸妈妈同意,而且到了规定时间自己就闭掉。大骞在周围小朋友中很有人缘,特有大孩子样,总是谦让小朋友,所以,周围小朋友谁都愿意跟他玩儿。可以说,大骞是个情商很高,有爱心的好少年。
(三十九)2021年1月22日
大骞这几天都来姥姥姥爷家,前天姥爷教他读背写《大学》一段名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骞很快读熟并能背诵下来。今天姥爷让他背诵,大骞背诵得非常熟练。今天大骞做了一套数学题,尽管有一些难度,但大骞完成得很好,说明大骞的数学思维还可以。毛病是:一是不认真看题,如,“6个8的积是多少?”他看成了“6+8=14”。二是字写得不规范。寒假这段时间要解决这个问题。
(外孙儿帮姥爷扛米袋)
(五十二)2021年9月19日
大骞今天到姥姥家,姥爷带他复习语文,考生字,基本上都写出来了,有很大进步。下午大骞跟姥爷到超市买了一袋大米,路上,大骞主动提出要替姥爷背米,姥爷考虑大骞差不多能背动,便帮他放在肩上。大骞背了10公斤大米上坡,在后面看非常像个男子汉,姥爷抢拍了一幅图片发到朋友圈,得到很多点赞。姥爷其实是在培养大骞的担当精神。
(七十)8月5日,大骞近几天有两件事儿值得记录。
第一件事:爸爸妈妈的同事送给大骞一个拼“索斯长牙虎”的“高达”玩具,好复杂,差不多得有上千块部件,光示意图就一大本。大骞非常高兴,便自己动手开始按照示意图拼,拼到一半儿的时候,遇到困难了,气得直摔。但他没放弃,仍旧一点点抠,一点点做,经过三天的努力,终于把这只“索斯长牙虎”拼成了。兴奋之余,自己拍个图片发给姥爷。
第二件事:这件事儿是最让姥爷欣慰的,也是最值得记录的。
大骞完成临帖任务,快7点了,姥爷便送梧桐回家。从姥爷家到梧桐自己的家得下山坡,得走两站地。下山坡时,大骞说,“姥爷我渴了,能给我买瓶水吗?”姥爷说,“好!没问题。正好山下路边有一家刚开业的便利店,到哪去买吧。”快到山下的时候,大骞说,“姥爷有钱吗?如果有,把钱给我,我自己进去买。”姥爷说,“正好有10元钱。”到了便利店门口,大骞拿着钱进去买水。透过便利店的玻璃橱窗,姥爷看到大骞买了两瓶水,心想,大骞买两瓶水,莫非也给我带一瓶。店主收款后又找回零钱,大骞把钱揣进衣兜里,拿着两瓶水出了便利店。“姥爷,给你一瓶。”“还真是给我带一瓶。”姥爷高兴地接过了水。在姥爷接过水的一瞬间,大骞从衣兜里掏出店主找回的三元五角钱,说,“姥爷这是找回来的钱。”因为给姥爷带一瓶水,姥爷已经很感动,姥爷便说,“这钱算姥爷给你的。”“不行,一定得给姥爷。”大骞用非常肯定的口气说到。
(外孙儿野外写生很像一会事儿)
姥爷从这件小事儿看到大骞的未来。从小能想着别人,能懂得事理,将来应该错不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最基本精神,大骞在自己口渴想喝水的时候,也想到姥爷可能口渴,也应该给姥爷带瓶水,不正是这种美德的体现吗?
中华民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就是这种总想着别人的美德和基因在一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