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濡以沫,生死相依
谢海蓉
来源: 南楚风光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当年十六岁的元好问感动于大雁的忠贞不渝修筑雁丘,写下这首《摸鱼儿·雁丘词》,年少时第一次读到它,尤感震撼,只觉得这种可圈可点的场景,幻想着某天可以遇到。
等到走入婚姻,日子浸染在柴米油盐中,不知不觉褪去了风花雪月的颜色;再后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现身边充斥着很多速食爱情和不道德感情,“一夜情”、“网恋奔现”、“小三小四”“好聚好散”这些戏码不断在周围上演、落幕,我竟也渐渐无感于那些似乎只存在古诗词和影视剧中海誓山盟的句子。
可在冬月的第一天,一个晴朗温暖的日子,我亲眼目睹了一对相濡以沫的老人情比金坚实的感情,不禁肃然起敬!

这是大屯营白洋村王家坪组一个普通的农家,二层小楼建在村子渠道旁的堤坝路边,一楼楼道西边摆放着几盆植物,阳光下,一盆紫红色的三角梅开得耀眼夺目;如果不是崔老师介绍,我根本不知道,这个他口中的嫂子,在70多岁的年纪,还照顾瘫痪在床的老伴,十二年如一日,不离不弃,用平凡日子里的一粥一饭,一针一线,一举一动表达着她心中绵绵不绝的坚贞与情感;我猜想,十多年前,大难来时,老人也一定痛苦悲伤过,也一定苦不堪言过吧?如今,老人面带微笑平静地跟我们述说着老伴的病情:一次突发的脑溢血,虽然从死神手中夺回了生命,却导致了半身不遂,尽管精心照顾,后来竟然还陆续发生了6次脑梗,现在老伴只能平躺在床上,腿永远弯曲着,一半身子没有知觉无法动弹,加上糖尿病、高血压,照顾起来真是难上加难。无法想象,四千多个日子里,老人每天要给老伴喂食一日三餐和各种丸药,要掰着老伴弯曲的腿给他翻身擦洗、脱换衣服,要为老伴接屎接尿......久病成良医,长期学习各种护理知识,老人都能驾轻就熟地替老伴打针、测血压;我充满钦佩地看着老人,一件紫色的夹外套整洁素净,套着袖套的双手瘦削粗糙、布满青筋,就是这双手不知疲倦的操劳,让病人的脸色红润有光、让病床上的被褥干净柔软,让病人的房间没有异味,让病床的老伴坚强地生活着。

杨绛先生说,“真正的爱情不仅仅是激情和浪漫,更是责任与承诺”。
是的,也许,老人一生都并不懂爱情的浪漫,可是这长长岁月里的陪伴和照顾,却无不阐释者她的深情厚意。
我记住了她的名字:谭建良,我也感动着她的深情;我想以后我会经常跟身边年轻的朋友们说说这种“平凡的”爱情故事。
作者简介:谢海蓉,宁乡市诗散文协会会员,微名“海棠依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