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华夏文明,领略伏羲文化 ——济宁市任城区伏羲文化宣讲进校园活动
适学教育·济宁市第十四中学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何为中华文化的根?
济宁市第十四中学于2024年12月2日下午在五楼会议室开展了一场文化溯源之旅——济宁市任城区伏羲文化宣讲进校园。

活动由郭卫东副校长主持,济宁市政府始祖文化专班副主任、任城区始祖文化专班主任、济宁伏羲文化学会党支部书记刘昌国担任演讲人,初一的孩子们在刘书记的带领下开启了一段寻根问祖的旅程。
太昊伏羲

刘书记首先向孩子们介绍了太昊伏羲其人:太昊伏羲是我们中华人文始祖,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炎帝、黄帝、蚩尤是我们的人文初祖,我们都是太昊伏羲的子孙,华夏儿女!
研究背景

接着,刘昌国书记从国家、省、市三级向孩子们讲述了研究伏羲文化的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对伏羲文化的重要指示,山东省对深入挖掘伏羲祖源文化的重视以及济宁市对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整理工作的不断推进,无不彰显着研究伏羲文化的价值!
济宁始祖伏羲文化考证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济宁在研究传统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 刘书记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详细讲述了济宁对伏羲文化的考证与研究。

为证实济宁与伏羲文化的渊源,济宁伏羲文化学会工作人员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先后查阅不同的文献资料,终于在《任城县厅壁记》石刻碑中发现了关联:“风姓之后,国为任城。青帝太昊之遗墟,白衣尚书之旧里”。这一发现证实了猜想:济宁是伏羲的诞生地、生息地、殡葬地。
伏羲生于泗水

为了解伏羲与济宁更多的故事,工作人员在著名历史考古学家王献唐的《炎黄氏族文化考》八证中找到了伏羲生于泗水的依据。这一发现更激发了工作人员的考古热情,他们趁热打铁,先后多次亲赴青龙山遗迹、伏羲洞遗迹、雷泽湖遗迹、华村水库(华胥湖)、泗水伏羲庙遗址考察,并发现了伏羲庙遗址。
伏羲葬微山 两城镇伏羲(陵)庙

在清代学者孙星衍的考证文章《伏羲陵考》中证实真正的伏羲陵应该在山东省鱼台县,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记载微山县两城镇是伏羲葬身之地。以上充分证实伏羲葬微山的说法。
家祠在邹城郭里伏羲庙
在文献资料中找到了伏羲庙的纪录,他们依循文献资料,找到了邹城郭里镇东凫山伏羲庙遗址,原来伏羲庙被世人称为“爷娘庙”“人祖庙”“羲皇庙”等。
关于伏羲庙的历史那可悠久了,规模也是宏大的。从魏时伏羲庙已为名胜,后唐时的重修使其更具规模,唐宋至清文人墨客更是留下300多块石碑的庞大碑林,民国初的伏羲庙香火依然鼎盛。
济宁凤凰台 古任国国家祭祀坛

学会工作人员还在文献资料中查阅到凤凰台是古任国祭祀太昊伏羲的国家祭祀坛,并在考古工作中出土了大量祭祀专用器物。
华夏子孙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吗?刘昌国书记给出了“那可不一定”的答案,孩子们惊讶不已。刘书记从专业的角度给孩子们讲解了炎黄子孙是因为炎帝和黄帝,可当时还有一个非常庞大的部落蚩尤。三大部落战争导致蚩尤战败,部落也逐渐流落到南方,蚩尤部落在南方创造了一些先进的文化,蚩尤也成为了“三苗”的始祖。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民族团结,建议我们以后说华夏子孙、龙的传人或伏羲子孙!孩子们恍然大悟,报以热烈的掌声!
伏羲伟大功绩

刘昌国书记最后向孩子们介绍了伏羲的十四大功绩:一画开天,分阴阳;二画八卦;三结网罟;四养牲畜;五兴庖厨;六定姓氏;七制嫁娶,定婚姻,生殖崇拜,繁衍人类;八作甲历定规矩;九定节气;十造书契;十一制作琴瑟;十二造屋庐,改善居室;十三伏羲制砭制九针;十四以龙纪官。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寻根探源、叩问来处,以文明历史脉络为“钥”,探寻精彩文化故事,凝练宝贵文化精神。刘昌国书记带领孩子们从研究中华文化历史角度出发,还历史一个真实的考证,给中华民族子孙后代一个明确的答案。相信这场旅程必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记,那是华夏子孙的印记,是伏羲子孙的印记!
殷切期望

最后,郭卫东副校长对孩子们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希望孩子们多了解济宁历史文化,为自己是一名济宁人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作为生活在新时代的一名中学生要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造文化济宁名片,讲好济宁故事,弘扬好济宁传统文化,打好坚实的基础,将来为建设美丽的新济宁做出应有的贡献!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全方位了解伏羲文化,学校专门制作文化展览板,供学生参观学习。以文化人、凝心铸魂,学校一直在行动,让伏羲文化润物无声地深入人心,让伏羲文化在新时代重焕光彩!
编辑:侯云云
审核:郭卫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