弈往情深 乐在棋中
作者:赵厚发
我爱好下象棋。说到下象棋,我总忘不了我的叔叔。记得我七、八岁时,常常陪叔叔下棋。开始不会,叔叔一步一步教我。叔叔有一副瓷器象棋,在那个年代,已经是上等奢华棋具了。每次下完后,叔叔都会把它锁在一个自制的红箱子里。这个箱子也是叔叔唯一上档次的家具。后来我上初中时,叔叔忍痛割爱,把这口小木箱给了我。他一头挑着被子,一头挑着箱子,步行二十多里路,送我到王场中学去报到。想起这些,我就会鼻子发酸,泪在心里流。叔叔不仅教会了我下棋,而且教会了我做人。
我叔叔是一位老共产党员,农村土改干部。他从解放初期就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一直干到70年代中期,又调到公社卫生院和榨油厂当了几年书记后,60岁才回家休息。
叔叔为党的事业奋斗一生,呕心沥血,殚精竭虑。过去干农村基层领导工作,非常艰苦劳累。天天开会到深夜,熬夜伤神。叔叔30几岁就落下了一身病,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胃下垂等。特别是一到冬天,气管炎发了,咳嗽气都喘不过来。我看着心疼,可他从来没有因病而耽误工作。叔叔党性原则非常强,从来是请吃不去,送礼不要。文革期间造反派把叔叔当“走资派”审讯批斗,从当干部起一直到批斗那会,把历史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查出啥问题,最后落实到有一件毛衣是别人帮他织的,结果叔叔还付了毛线钱。叔叔廉洁奉公,一身正气的高尚品德,对我一生影响很大。
我下象棋的爱好也是小时候经常陪叔叔下棋而养成的。叔叔忙完一天的工作,晚上回到家,都要喊我陪他下两盘棋,以缓解一天的疲劳,调剂一下精神。我越来越喜欢上了下象棋,下棋成了我业余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乐趣。70年底我应征入伍,到了部队后,一段时间没有棋下,我心里象缺了点什么似的。到了老连队后,老兵们利用废旧轮胎橡皮一块一块剪成圆型,再用小刀雕刻出車、马、炮、象、仕、帅、兵(卒),一边字刷红色,一边字刷白色,这样一副自制象棋做成了。然后,用帆布画一个象棋盘,星期天在帐篷里对弈,战友们轮流上阵,杀的人仰马翻,真是乐在棋中。
转业回地方工作后,闲暇之余,也常下下棋。退休后随孩子移居北京,在北京市海淀区当代城市家园住了十多年,结识了许多五湖四海的棋友。只要不是下雨下雪天,小区里一些象棋爱好者,都会聚在一起下棋,几桌对弈,围观的人更多。下的下,支的支招,好不热闹,棋友们为了共同爱好走到一起,既丰富了个人晚年生活,又促进了社区和谐稳定。我担任社区志愿者,还积极建议居委会和物业尽量提供和改善下棋的场所和条件,并买了几副新象棋,物业还专门钉了一个存放象棋的铁箱子,安了锁。每次下完后,都自觉把象棋放进箱子里。我和另外一位邻居棋友掌管着箱子钥匙,每天在规定时间内给大伙开箱子、锁箱子,既保证了象棋不丢失,又减少了棋友把棋带回家的麻烦,我热情耐心为棋友们服务,让大家玩的高兴。我自己也非常开心快乐!
孙子长大了,上高中住学校,不需要我们管了。我们老俩口便开始了候鸟式的生活。近几年,每到冬天,儿子儿媳就给我们老俩口买好机票,安排我们离开北京的寒冷天气,去
海南三亚过冬。我儿媳妇买了三亚市吉阳区迎宾路万科湖畔的一套房子 。万科湖畔社区比较大,分三期居住。一、二、三期都有象棋麻将和乒乓球等娱乐室。在二期区域一层有一个大活动室,里面摆了十多副象棋桌,门口挂着万科湖畔象棋协会的牌子,我加入了小区象棋协会,每天上午下午都去玩几个小时象棋。海南气候宜人,不同爱好者都各取所需,有休闲娱乐场所,真是到了天涯海角,仍然乐在棋中。
我这人爱好比较广泛,唯独象棋是陪伴我一生的“挚友”,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与它形影相随、不离不弃。我从部队回地方,曾把铁道兵战士特制的橡皮象棋带回家来作纪念;我从北京回潜江,又把下了几年的一副象棋随身带回,现在除了到交通局门口、物探活动室和和南门河公园等几个固定场所下棋之外,有时候也找爱好下棋的战友、亲戚等来家中对弈几盘。棋逢对手,乐在棋中。
作者简介
赵厚发、男、1952年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汉族,湖北省潜江市人。1970年入伍,在原铁道兵第九师四十四团,历任文书、班长、副排长、排长、副政指、政治指导员等职,1984年转业回原籍税务局工作,退休后随儿子迁居北京。爱好文学艺术,喜欢阅读写作。为充实退休生活,创作诗歌散文在自媒体网络平台推送3000余篇(首)。自2019年参加感动中国华艺之声原创词曲音乐会颁奖典礼后,听了王晓岭等老师授课后,激发了创作歌词热情。近几年发表原创歌曲30多首。
(图文供稿:陈茹)
《新京都文艺》
欢迎原创首发佳作投稿!
投稿请加微信:874376261
来稿请附个人介绍、自拍照片
投稿邮箱:874376261@qq.com
以及注明作者微信号等通联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