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水古城的“水”与“泉”
黎 明

农历十月上旬,正是冬日初来乍到、秋色将褪未褪的时节。我与家人驱车前往邻近的章丘,畅游闻名遐迩的明水古城。
时值周末,游客云集,车水马龙。红男绿女扶老携幼,拥挤着、喧嚷着,排长队涌向大厅检票口。
还好,并非浪得虚名。进入古城,但见风光旖旎,美不胜收。宛若烟雨江南的园林建筑,明清风格的街巷店铺,扑面而来的小桥流水,青石铺就斑驳杂陈的曲径小路,琳琅满目香气四溢的特色小吃,绚丽多彩高低错落的花草树木,无不令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单是那或攀附于城头墙角,或悬挂于屋檐房顶,或缠绕于枯枝古树的“爬墙虎”,便可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仿佛一团团跳动的火焰,遍布于古城内外、大街小巷、河湖侧畔,光焰闪闪,耀眼夺目。

然而,令我过目不忘、铭刻于心的却不是这些,而是潺潺流动于古城街巷的水,从地下喷涌而出的泉。
进入城门,扑面而来的是一条缓缓流动、贯通城区的小溪。河面并不宽阔,溪水清澈见底,水色绿中泛蓝,在阳光辉映下反射出钻石般的光泽,蓝莹莹,光灿灿,让人沉醉,让人迷恋。年届古稀,我走过许许多多的江河湖泊,印象中从未见过如古城溪流这般纯洁透彻的水质,如此纯正清澈的水色。河的两岸,绿树成荫,花木扶疏,亭台廊榭,若隐若现。碧波之上,时而划过一、二只搖橹船。
不只是河,古城做足了“水”的文章,随处随时可邂逅“水”的景观。小桥流水,水声潺潺。山岩飞瀑,浪花四溅。激流险滩,动人心弦。还有那观鱼的池,赏荷的塘,无一不是“水”的景观。

印象中,河、湖、池、塘之水,水质无一不是清澈见底的清,水色无一不是绿中泛蓝的蓝,那种浅浅淡淡的蓝,闪耀着光泽的蓝。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古城的“活水”,“源头”却是泉。泉水汇成河,河中也有泉。明水古城,特色在水,灵魂在泉。
明水,处于山水形胜之地,因山明水秀而得名。地方史志载:此地“逶迤山峦,周延曲折数十里,宛似巨龙盘绕。”又云:“百脉泉水系与十二芹沟环绕、北折,汇于绣江河”。

明水多泉,素有“小泉城”之誉。古城内“一代词宗”李清照故居之侧,有漱玉泉。泉水喷涌,水花四溅,如珠如玉,前人谓之若“碧水洗白玉”,故名漱玉泉。不远处有梅花泉。五柱清泉涌上水面,散落开去,状若梅花。还有墨泉。泉孔幽深,泉水喷涌如巨柱,声若雷鸣,色如淡墨,故称墨泉;又因其水量巨大,有“一泉成河”之美誉。
声名远播的百脉泉,藏身于千年古刹龙泉寺内。
一方清池,水面淼淼,泉水突兀而出,蔚为壮观。寺院墙壁上镌刻着十数首咏泉的诗词佳作。其一为清代著名诗人马汝舟所作。诗曰:“寻到泉源别有天,梵王宫殿锁云烟。珠玑万颗霏霏雨,一片空明在眼前。”

出龙泉寺左转,映入眼帘的是一湾清澈明净的湖水,名为东麻湖,又称万泉湖。后者名称或更为精当,浩瀚的湖面上有成百上千股泉水汩汩而出,如玉如珠。湖水清冽见底,游鱼历历可数。泉从地下涌出,千姿百态,形状各异。或如银花吐蕊,娇柔亮丽;或如白浪翻卷,忽散忽聚;或如细雨潇潇,时缓时急;或如洪涛喷涌,声若虎啸;或如明珠璎珞,晶莹剔透。参差错落,多彩多姿。

这些年来,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新造“古城”,比比皆是。明水古城虽起步较晚,却以水、泉取胜,独树一帜。据报道,在古城正式运营的一年间,省内外、国内外游客已达200余万人次。其夜晚“泉秀盛宴”,中秋“国风演绎”“非遗巡游”,尤其是“李清照诗词艺术节”等系列文旅活动更是好评如潮,大获成功。我与家人虽是走马观花一日游,却也是印象深刻,不仅领略了这千年古城的无穷魅力,更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古城的一泉一水,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仿佛深情款款讲述着过往的故事,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动和收益。愿明水古城再创“新高”,越走越好!
2024.11.15于颐泽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