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魂(1)
(2024.9.5晚肃北)

电影剧本(多幕剧)
故事梗概: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李国仁壮烈牺牲,李国仁一家悲痛欲绝。在深明大义的长辈的引导下,李国仁烈士的遗孀杜建华、弟弟李国军顾全大局从悲哀和世俗中走出来,他们携手喜结良缘抚养起烈士的遗孤。
人物表
李运昌(李国仁父亲,李家庄队长,已退休。)
吴淑兰(李国仁母亲)
李国堂(李运昌大儿子)
李国忠(李运昌二儿子)
李国仁(李运昌三儿子,烈士。)
李国军(李运昌四儿子)
李国兵(李运昌小儿子)
李国花(李运昌女儿)
刘玉花(李国堂媳妇)
宋桂兰(李国忠媳妇)
杜建华(李国仁遗孀)
承志(李国仁遗孤)
杜长顺(杜建华父亲)
赵玉兰(杜建华母亲)
杜寿山(杜建华哥哥)
陈惠萍(杜寿山媳妇)
李书记(四畦大队书记)
李主任(四畦大队主任)
王书记(市委书记)
马科长(市民政局优抚安置科科长)
赵书记(公社武装部书记)
王秘书(赵书记秘书)
黄政委(市军分区政委)
李益昌(李运昌邻居)
李国良(退休老师,村民。)
苏菊花(李运昌队里的村民,寡妇。)
李国福(苏菊花大儿子,无赖。)
大奶奶(杜长顺队里的神婆婆)
刘羊倌(李运昌曾经的搭档)
众乡亲
地点 四畦大队李家庄、五畦大队杜家庄、公社民兵训练基地
引子
背景(远景和近景交替出现) 日 外
巍巍祁连山,山涧宝塔白云缭绕。
山麓下的旱滩坡上坟冢累累。
远处的田野间是杨、柳树环绕着的村庄,鸡鸣狗吠,炊烟袅袅。村落间不时闪出小孩子们嬉戏的身影。
田野上村民们在劳作。
字幕
银幕中间出现大字“山魂”。
下面出现小字:
位卑未敢忘忧国,梦牵魂系桑梓情。青山何幸埋忠骨,碧血无悔铸英名。
旁白(拟男音 浑厚地):祁连山麓下,裸露的旱滩坡上坟冢累累,每一座坟冢后面隐藏着一个故事。蜿蜒的一干河旁村落点点,每一个孩子的声音告示着香火的延续。荒凉的坟冢与树木围绕着的村庄遥遥相望,生与死似乎就隔着一层黄土,生与死的密码在从村庄到坟冢的时空之路上被世人解读着,无论什么人最终都会深埋于黄土化为一抔灰,魂归故里。
从军入伍,书写不一样的人生。血染的风采,留下永不褪色的记忆。血浓于水,演绎出一个凄美的故事……(字幕消失,镜头转向李家庄村边的沙枣树、杨树成荫的支渠大道上。)
第一幕
日 外
太阳高照,青色的砾石铺成的宽阔的支渠大道上,李国仁和七八个年纪相仿的伙伴嬉笑着奋力蹬着自行车往家冲。
在自家的红砖砌成的院门前,李国仁刹住车子推开院门推车走了进去。
日 内
院子里干干净净的。
李国仁(支好自行车提着书包一只手拿着毕业证兴奋地高声喊):爹,妈,大哥,我毕业了!
李运昌、吴淑兰和李国堂、李国忠从书房里依次走出。
李运昌(手指间夹着纸烟卷笑着):国仁回来了?毕业了?我看看。
李国仁得意地晃着毕业证和成绩报告单。
李国堂没等李国仁说话就上前抢过他手里的东西仔细瞅着。
李运昌等人凑过来看着。
李国堂(笑逐颜开):二弟不错啊!各门功课都是“优”!
大家都笑着夸赞李国仁。
李运昌(笑呵呵地吸了口烟,他拍着李国仁的肩膀):小子,高中念完了,可上不了大学,以后想干啥呢?
李国仁(忸怩了一下认真地):爹,书就念完了,我去当兵吧!解放军现在正和越南打战哩!我有这个高中毕业证说不定在部队上能提干或许还能报考军校!
李国堂和李国忠点头同意。
李运昌收敛了笑容望着吴淑兰。
吴淑兰(含笑整理着李国仁的衣领):也行哩!你看李科当了回兵才娶了个俊俏媳妇,虽然他复员好几年了,但日子过得火炎炎的,不然他们弟兄四个讨不上婆姨啊!
李国堂兄弟们听得笑了。
李运昌(吸了口烟悠悠地):当兵吃粮,保家卫国,是好事儿!可是这些年国家边境形势的确紧张得很啊!
吴淑兰等人停止了笑疑惑地望着李运昌。
李国仁将绿色军用书包挎在肩上倔强地望着众人。
李国堂(拉了李国仁一把训道):真要去当兵?进屋把书包放下吧!现在还没征兵哩!
李国仁(撇撇嘴调皮地):只要一征兵我非要去!当兵有啥不好?!
李国仁像军人一般迈开步子进了书房。
李运昌(望着众人犹豫着):是块当兵的料子!只是……
众人没有听到李运昌后面的话就散开各干其事去了。
第二幕
日 外
田野上庄稼、草木葱郁。
村外的土路上,李运昌一手提着镰刀另一个胳膊下夹着一捆青草赶着七八只羊往家走。
村支书骑着嘉陵摩托车在李运昌旁边停下了。
李书记(掏出纸烟递给李运昌):队长,羊养得好啊!公社下个月基干民兵要集训了,一个生产队一个名额,您五个儿子自然得去一个参加集训。这次集训可没有补助。
李运昌接过纸烟和李书记随着羊前行。
李运昌(吸着烟不紧不慢地):嗯。我的国仁恰好高中毕业在家,就让他去,这小子机灵着哩!国家边境形势紧张,我们不能要什么补助。
李书记(动情地点着头骑上了摩托车):好啊!就是老党员!我见过李国仁,是块料子。具体情况我已给李国堂主任说了。
李运昌:李书记上我家吃碗饭再去。
李书记(摆着手):不了!我还有其它事儿哩!改天了吧。
李书记骑着摩托车走了。
李运昌赶着羊回到家。
李国堂及家人等着李运昌吃饭。
李国堂(郑重其事地):我们队的基干民兵训练名额给国仁了。国仁,去那儿了要好好训练!
李国仁(俏皮地立正):是!大哥,我一定不会辜负家人的期望!
李运昌一家人有说有笑地吃饭。

第三幕
日 外
李国仁穿着一身绿色军便服兴冲冲地骑上自行车去大队报到。
村外的土路边有好多乡亲在闲聊。
一个蓄着长发的小伙子站在路中央拦住了李国仁。
李国仁(刹住车子心平气和地):李国福,你要干什么?快让开,我要去大队报名,民兵集训可是大事!
李国福(拉住李国仁的胳膊冷笑着):报名?怎么没有我的份啊?!我比你差哪儿了?我妈妈低三下四地求大队里的人要不到这个名额,就是你的爹爹也不同情我家,我家也是有三个大小伙子哩,全家就我妈妈苦苦支撑着……
李国仁摔开李国福的手。乡亲们围了上来。
李国仁:哦。这事不由我爹,你们问大队的干部去!
李国福(冷笑着捋起了袖子):不让我去,你也别想去!你问问我的拳头它答应不?
李国仁明白了,他支好了自行车。
李国福步步紧逼挥拳朝李国仁脸上砸去。李国仁灵巧一闪一扫腿将李国福踢倒在路上。李国福面朝地半晌爬不起来。
乡亲甲:一个大小伙子就这样子想当民兵?
乡亲乙:当兵吃粮也得有点本事才行!
……
乡亲们议论纷纷。
苏菊花(拨开众人拉起李国福嚷嚷着):国福怎么样了?!李国仁你怎么不讲理啊?!乡亲们你们评评理,我家那个条件该有一个娃子去当兵吃粮,我一个寡妇的日子好过吗?!
乡亲丙(挡在李国仁和苏菊花之间):好了!好了!庄稼人都差不多,现在实行土地责任制了,日子会越来越好的。李国仁是去民兵集训又不是去当兵,嚷有啥意思啊?
乡亲丙说着示意李国仁走。
李国仁整了整帽子骑上自行车走了。
苏菊花(望着远去的李国仁恨恨地):你们说得倒轻松!‘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我的国福差了啥了?要个子有个子,要长相有长相!不行,在秋上征兵时我想办法让我的国福去当兵!
众乡亲议论着散开了。
李国福拍着身上的土凶巴巴地望着乡亲们随苏菊花走了。
第四幕
日 外
公社民兵训练基地上彩旗飘飘,参训完的民兵列队等待训练汇报。
训练基地周围是围观的群众,五畦大队的杜长顺和女儿杜建华也在人群里。
一队队民兵紧握半自动步枪斗志昂扬在教官(各队复员军人)的口令声中有条不紊地演习着。
四畦大队的民兵教官刚发出整队口令后捂着肚子蹲下了。
公社卫生院急救车拉着教官驶向医院。
训练场上一阵骚动。
身穿军便服的李国仁从队列中跑出。
李国仁(面向民兵):全体都有!稍息,立正……从头到尾报数!
民兵们(声音洪亮地):一!二!……三十八!
李国仁(一个向后转健步跑到检阅主席台前敬礼):报告首长,四畦大队参训民兵列队完毕,应到四十人,实到三十九人。请首长指示!
公社武装部长(还礼):班长同志,请按汇演程序操作!
李国仁(还礼):是!
李国仁一个向后转迅速跑回队列前。
四畦大队的民兵在李国仁的口令声中一丝不苟地演习。
观看的人纷纷称赞着李国仁。
十八岁的楚楚动人的杜建华从人缝里瞅着李国仁,她的脸上浮出一片红晕。
杜长顺(递给李书记一支烟):李书记,这是谁家的小伙子啊?这么机灵大胆?
李书记(笑着接住纸烟看着执勤的武装部战士):告诉武装部长去,这小伙子是四畦大队李运昌队长的三后人李国仁,刚高中毕业!
杜长顺:哦,是李运昌队长的后人啊!像李队长了!有魄力!
李国军(踮着脚高声喊):那是我的三哥哥李国仁!
杜建华(激动得脸色绯红,情不自禁地自语着):果然是他!在学校里就是尖子生、活跃分子!
周围响起一片夸赞声。
公社民兵训练汇演完毕,枪械入库后民兵们解散回家了。
李国仁骑上自行车捎着李国军也回家了。
杜建华出神地望着远去的李国仁,直到杜长顺轻咳一声才羞涩地回过神来。
第五幕
夜 内
中秋节(八月十五),一轮金黄的月亮从东方冉冉升起。
李运昌家的院子里的方桌上献着大月饼、苹果、西瓜,李运昌一家人坐在院子里望月。
月亮高挂在天空里,香和蜡烛燃完了。李国堂兄弟、妯娌们开始分吃供品。
刘玉花和宋桂兰把月饼切开盛到盘子里端到八仙桌上。
李国堂:今晚的月亮分外圆啊!
刘玉花(笑盈盈地把月饼递给李运昌和吴淑兰):是啊!三炷香着(zhao)得很齐,是个好兆头!
宋桂兰(咬了一口西瓜):两炷蜡着得也一样齐,还有圆圆的灯花哩!
李运昌满面笑容地品尝着月饼。
吴淑兰(吃着月饼点着头):月亮圆,瓜果香,灯花儿圆了来几个钱……
李国军、李国兵和李国花(拍着手):妈妈说得好啊!
刘玉花(笑着):我家的三个秀才会学有所成光宗耀祖哩!
李国堂(亲昵地拍着李国仁的肩头):我们的国仁能圆梦,未来的解放军!
李国仁得意地笑着。
李国忠(盯着宋桂兰打趣):我女人能给我生个小千金!
宋桂兰脸红了嗔怒地望着李国忠。
众人笑起来。
李运昌含笑望着李国仁。
小孙子虎子、燕燕、龙龙拿着刘玉花、宋桂兰面蒸的麻雀、小鸡围着李运昌和吴淑兰无拘无束地玩耍着。

第六幕
日 外
田野上一片金黄,人们忙着收割庄稼。
旁白:秋季征兵开始了。
李国仁、李国福等青年匆匆去公社卫生院体检。
村头,乡亲们议论着公社验兵的事。
苏菊花(望着李国福的背影扬言):我就不相信我家娃子验不上兵!
体检完,李国仁骑着自行车赶回家。
李国福也风风火火地赶回来了。
李国堂(迎头就问):体检没问题吧?
李国仁(自信地):应该没问题!是城里来的穿军装的人检查身体,公社的几个干部还特意问了我呢!
李运昌(吸着烟):嗯。那就等着大队的通知吧!
李国堂(望着李运昌):全大队只有两个名额,我们队上定了一个,可前去体检的有三个人……
李运昌(深邃地):放心吧,我的国仁够格着哩!
苏菊花(急切地拉住李国福):国福,验兵的事怎么样了?有把握吗?
李国福(甩了一下长头发):体检应该没问题!只是那军医嫌好我的外表。
苏菊花(脸色大变):不行!机不可失!我设法走动走动。
苏菊花说着风急火燎地走向李运昌家。
苏菊花(装出温顺的样子):队长,您行行好吧!您让我的国福去当兵吧!您看我一个女人家养活着三个大小伙子,将来怎么给他们说媳妇子啊?您让我的国福碰碰运气去吧!当兵的有姑娘追着跟呢!
李运昌(笑着):当兵得体检、政审通过,还有……这不是我一人说了算!
李运昌给苏菊花讲着征兵政策。
苏菊花(满脸不高兴地):您是队长啊!您……我找李书记去!
苏菊花拉着脸奔向大队。
第七幕
日 外
李运昌家的院门上钉上了“光荣军属”的牌子,书房里的寿星图旁挂着公社武装部赠送的“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红色锦旗。
李国仁穿着崭新的军便服背着绿色挎包在家人的簇拥下走出院门。
李运昌(拉住李国仁的手声音有点颤抖):国仁啊,到部队上了好好听话,当一个好兵,积极向上!
吴淑兰(噙着泪水):娃娃,去吧!好好当兵,将来能有出息。想家了就勤写信,能探亲就回家来。
刘玉花挽着吴淑兰的胳膊,宋桂兰扯平吴淑兰皱了的衣襟。
刘玉花:我们的国仁出息了。
宋桂兰(看着依依不舍的李国仁竭力高兴地):国仁放心去吧,我们兄弟妯娌们会照顾好爹妈的!
李国忠等人挥着手。
李国堂骑自行车捎着李国仁去公社武装部。
李国兵(挥手):三哥哥再见!
李国花(挥手):希望三哥哥佩戴红花来家乡!
村口,乡亲们热烈地朝李国仁挥着手投去赞扬目光。
苏菊花嫉恨地望着李国仁啐了口转身走进家门。
李国福(靠着路边的杨树心灰意冷地):他光荣啊!我这辈子就没有出头之日了,命啊!
公社武装部前整齐地站着两排胸戴大红花的新兵。
市军分区的两辆解放牌军车停在公社武装部门前,车头上挂着大红绸子扎成的花,车厢上插着彩旗贴着毛笔书写的“欢迎新兵!”、“提高警惕保卫祖国!”、“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等彩纸标语。
公社、武装部的领导致欢送词后,鞭炮噼里啪啦响起,新兵依次登上军车。
军车鸣笛缓缓驶向公路。
围观的群众(拍手、挥手、呼喊着):一人参军全家光荣!保家卫国无上光荣!
杜长顺笑呵呵地望着那些英姿勃勃的新兵。
杜建华面若桃花,她扎着两条乌黑的长辫子穿着干净的方格呢制服。
杜建华一眼就认出了李国仁,她情不自禁地挥动了手。
李国仁在送行的人群里看到了出众的杜建华。
小伙子甲:国仁,那是你的妹妹吗?
小伙子乙:你的妹妹真漂亮!
李国仁(红着脸笑着解释):不是!她是我的校友,不在一个班。
小伙子甲:嗬!有福气,女同学前来送别亲哥哥参军啊!有缘啊!
车厢里的小伙子羡慕地望着李国仁笑了。
李国仁(别扭地):不是!不是!
李国仁望着亭亭玉立的杜建华不觉挥动了手。
军车走远了,杜建华还使劲挥着手,李国仁的影子一直晃动在她的眼前。
杜建华跟着杜长顺夹杂在人群里回家了。
到自家院门口了。
杜长顺(停下来关爱地望着女儿):建华,你给我说实话,你是不是看上李国仁了?
杜建华(羞红了脸摆弄着长辫子低声):爹,是……
杜长顺(爱抚地看着女儿):李国仁是个好小伙子啊!
第八幕
日 外
大年三十。
白雪覆盖着山峦、田野。
村子里,炊烟袅袅,乡亲们在杀猪、宰鸡、烧馍,小孩子们拿着鞭炮和自制的火柴手枪在玩耍。
家家户户贴春联放鞭炮,家家辞旧,户户迎新。
日 内
刘玉花和宋桂兰在厨房里忙碌着。
丰盛的烩菜端上了八仙桌。
吴淑兰笑逐颜开招呼家人入座吃饭。
李国忠(环顾四周慷慨地):吃团圆饭就是少了国仁兄弟!
众人都四下张望。
李国堂(从衣兜里掏出一个信封放在了桌子上):就是啊!国仁来信了!
李国军抢先抓过信封晃了晃拆开读了起来。
众人望着李国军侧耳倾听。
李国兵(高兴得跳起来拱着手):三哥哥当班长了!恭喜恭喜!
众人看着李国兵调皮的模样都忍不住笑起来。
李国堂(笑着):国仁兄弟不负众望啊!就他那泼辣劲儿说不定以后还能提干呢!
李国忠:就说提不了干能转成志愿兵留在部队上也好啊!
李运昌(嚼着菜):是啊,你们兄弟中总得有一个出色些的。家里这么多的娃子们哩!
刘玉花(眉飞色舞地):我们的国仁就是争气!
宋桂兰(喜形于色):就是啊!

第九幕
日 内
大年初一。
旭日东升,橘红色的朝阳洒在雪峰上、雪地上、庭院里。
家家户户的春联、版帘传递着节日的喜庆。
罕见的喜鹊在村旁的树枝上“喳喳、喳喳”叫着。
李运昌一家人吃过早饭围着生铁火炉说笑着看电视节目。
李运昌家的院门“吱呀”一声响。
李运昌出门去看。
李书记推着摩托车进来了,杜长顺提着一个鼓鼓囊囊的提包跟在后面。
李运昌(惊喜地伸出手):哟!李书记来了?长顺兄弟也来了?
李运昌家人闻声都出来了。
李国堂:喜鹊叫,客人到!李书记、杜家老爸请进!
李书记握住李运昌的手笑着进了书房。
李国堂接住杜长顺的提包让着杜长顺也进了书房。
主客寒暄笑语阵阵。
刘玉花和宋桂兰忙着端馍、沏茶。
李国堂和李国忠笑着向客人敬酒、上烟。
杜长顺(呷了口茶喜滋滋地):好长时间了没有上过李队长的家,您看您的娃子们都这么大了!真攒劲!
李国堂兄弟们相互看着笑了。
李运昌(吸了口烟笑呵呵地):都是装饭米的袋子嘛!杜兄弟的娃娃们也不小了吧?
杜长顺(笑呵呵地):娃子们都大了。
李运昌听着点着头。
李书记(弹了弹烟灰):长顺的娃子们也不赖!儿子长寿已结婚,姑娘建华今年十九岁了,好一个人见人夸的大姑娘啊!队长,你的国仁二十了吧?还没有定亲吧?
李运昌点头笑着望了吴淑兰一眼。
吴淑兰(笑着和善地看着李书记和杜长顺):好啊!儿子结婚娘老子的任务就完成了。姑娘嘛迟早是人家的人。我的国仁今年二十了,还没有相亲哩!我们也是庄稼人,国仁找媳妇也只能找个农村的劳动的姑娘当媳妇。我们还有三个小伙子等着要媳妇哩!您们看有合适的给我们的国仁找一个。
李书记和杜长顺相视一笑。
李书记:那好!天作良缘啊!长顺家的建华还没有家儿,建华和国仁的相生相合,建华端庄,国仁俊朗,二人称得上郎才女貌,而且建华那丫头早看上国仁了!呵呵!李队长,长顺,你们看怎样?
李运昌笑着没有啃声。
杜长顺(挠了一下头笑乎乎地):就看李队长怎么想了。
吴淑兰(瞟了李运昌一眼不好意思地):刚才我已表态了呀!如果杜家亲戚不嫌好我家就成全这门亲事吧!
宋桂兰(看着李国忠急忙说):妈,人家刚进门您就称呼亲戚,这太也……
杜长顺憨厚地笑着望着李书记。
李书记(趁势端起酒盘郑重地):好!喜鹊叫,喜盈门,国仁和建华的婚事由我作证,我们干了这盘酒亲事就算定了。我抽时间给李国仁写信让他在探亲之前打好结婚报告,等他探亲时我们就抓紧时间把婚事给办了。
李国堂把着酒壶斟酒。
刘玉花和宋桂兰端上了炒菜和卤肉。
李运昌一家人热情地招待着客人。
刘玉花(笑嘻嘻地望着李国军等人):你们又有新嫂子了!
李运昌家的书房里发出一阵阵爽朗的说笑声。
第十幕
字幕
两年后。
日 外
田野上一片金黄。
李国堂骑着摩托车捎着身穿军装的李国仁来到家门口。
站在院门前的李运昌等人一齐涌了上来。
李国仁(站军姿敬礼):爹、妈、哥嫂您们好!
李运昌(额头的皱纹更深了):回来就好!快进门吧!
吴淑兰(耳边多了几缕银丝,上前拉住李国仁的手):娃娃,我们都想你哩!快进屋。
李国忠笑着接过李国仁肩上的背包。
李国军、李国兵和李国花高兴地围着李国仁转。
日 内
李国仁随家人进了院子,他摘下军帽环顾着庭院。
一阵切菜声从厨房里传出来。
李国仁(笑着):两个嫂子呢?忙啥呢?
刘玉花和宋桂兰闻声从厨房里走出在碎花围裙上擦着手。
刘玉花(拢了拢刘海笑道):国仁回来了?当兵就是好!你看他越来越结实了!
宋桂兰(快嘴快舌地):招待解放军啊!可不是么!那个杜建华一见肯定乐得合不拢嘴!
吴淑兰等人开心地笑起来。
李国仁(惊讶地望着众人):二嫂说什么啊?爹,妈,您们笑什么啊?您们见过她了吗?
李运昌笑着示意吴淑兰。
吴淑兰(笑着抹着眼角):国仁啊,是这样……杜建华早看上你了!
刘玉花和宋桂兰给李国堂和李国仁沏上了茶。
李国仁(顾不上喝茶舌头抿着嘴唇):我正好给您们说呢!李书记来信让我打结婚报告,他和国堂哥把我的政审材料早寄过去了。他们在信中给我讲了好多道理,我斟酌再三就按他们说的做了,我的报告也批下来了。
李国花(端起茶杯递给李国仁):三哥哥你先喝茶润润嗓子再说。我们就要有新嫂子了!
李国军和李国兵在一旁不由得笑起来。
李国仁含笑接过茶杯。
李国仁(继而表情严肃地):爹,妈,大哥,二哥,嫂子们,现在边境形势吃紧,任何一支部队随时可能就要奉命上前线。打战面临着伤亡生死难卜,那可是与家人的生离死别啊!我找对象结婚好像不妥,我现在结婚了,万一我……可能要……
李国军(信口):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李国兵(肯定地):那是汉朝大将霍去病说的!
李国花(赞扬地):我三哥哥有骨气!
李运昌夫妇和刘玉花妯娌不解地望着李国仁他们。
李国堂不悦地望了李国军一眼。
李国堂:国军你们不要胡嚷嚷了!那是多少年前的事了,能和现在扯到一起吗?国仁别听他们的!你看你身后还有两个兄弟一个妹子哩,他们现在和以后都得花钱。我们是个农民家庭,娃子们早点能成家立业娘老子的头就轻了。
李国仁(放下茶杯犹豫着):爹,妈,大哥,我还想着复习报考军校哩!一旦成家许多机会就失掉了!我想我结婚是不是太早了!
李国军、李国兵和李国花怯怯地低头不言语了。
其余人都望着李运昌。
李运昌(吸了口烟意味深长地):国仁啊,你想得也对!可早成家就有早成家的好处,万一将来你留不到部队上,复员回来家也有了,娃娃们也大了,这也是好事。考军校是不是有些条件会放宽的?
李国仁(摇了摇头):不太清楚。
在李国堂的劝说下,李国仁端起了茶杯。
李国堂(耐心地):国仁啊,结婚是迟早的事,爹妈和兄弟们都是真心为你着想。再说了杜建华可是个好姑娘,李书记不会骗我们的。
李国仁(犹豫地):爹,我当兵已经两年了,再有一年就要复员了,而且可能再没有探亲的机会了。时间这么匆忙恐怕来不及办婚事。
李国堂(屈指一算笑起来):兄弟啊,完全来得及!除去你来回的三天还有十二天哩。领结婚证书没麻达,李书记会关照的,至于别的事也少不了他助力。我们人手多一个星期就能做好准备工作。
刘玉花(小心翼翼地):应该没问题,还有我们哩!
李运昌也笑呵呵地点着头。
李国仁听家人说得有理有据就点头答应了。
李运昌一家人喜气洋洋地围着李国仁叙话。
第十一幕
日 外
朝阳喷薄而出。
李国堂和李国仁去看望李书记。
李国仁给村里路口上的乡亲们和孩子们散发香烟和花糖。
乡亲们“啧啧”称赞李国仁。
孩子们羡慕地跟在李国仁身后。
李国堂骑上摩托车捎着李国仁来到了李书记家。
寒暄一阵后,在李书记的叮嘱声里李国堂和李国仁回家了。
李国堂给李运昌家人说了李书记的意思。
李运昌家人忙着洗梳、换装。
李国堂特意让刘玉花拿出大立柜里的那件蓝涤卡中山装穿上,他在穿衣镜前照了又照。
刘玉花在梳妆台前打扮着,雪花膏敷在脸上使她的面色更加温润。
刘玉花(望着照镜子的李国堂戏谑着):瞧,把你美的!搞清楚是去看弟媳妇的,当年第一次去我家恐怕没有这样收拾吧?
李国堂(笑着):就得臭美一下啊!谁让我是你们的大哥、刘玉花的男人呢!我要是像国仁一样穿上军装就用不着这么这么麻烦了,军人人见人爱嘛!
刘玉花嗔怒地瞪了李国堂一眼换上了新装。
李国仁(含笑着):就是,大哥也是我们的门面嘛!
众人都笑了。
收拾一番后,李国堂骑着摩托车捎着李运昌,刘玉花和李国仁骑着自行车带着礼物,他们汇合了李书记径直朝杜长顺家驶去。
作者简介:

男,甘肃武威人。用文字叙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都市头条”以推出名家新作,培养文学新人,传播先进文化,歌颂西部人精神为宗旨,向头条选送的是《西部人文学》、1号文化总网最优秀文章。
《西部人文学》《河西头条》《兰州头条》
主编:杨成名
副主编: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