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年过九旬的“老八路”王志轩,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一位离休老干部和老新闻工作者,曾长期担任广电部(中央台代管)云南记者站站长。他1946年14岁时到张家口参加八路军。傅作义率部攻占张家口时,他跟隨聂荣臻的晋察冀解放军撤退到太行山革命根据地。他看了《崔正来文汇》长篇连载《傅作义》104期后,写了如下一篇读后感:
正来老友:
首先向你问候,接着说几句心里话:
你的长篇大作《傅作义》费尽心血,可我头昏眼花,很少阅读。还有个重要问题,傅作义在我心目中是敌对人物,虽然他对(和平)解放北平作出了贡献,但是我仍有自己的看法。昨天从你的《傅作义》连载中偶然看到聂荣臻部队主动撤离张家口一事,特别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句充满哲理的名言,引起我的兴趣。
我是1946年刚满14岁时,从北京八达岭穿过国民党军队封锁线到张家口参加革命工作的。当年十月跟随老八路撤退到太行山区,行程跟你的长篇纪实小说《傅作义》讲的一样,先在涞源县休整了几天,然后去到阜平县。当年我是一名红小兵,先后在邓拓丶张春桥主持工作的《晋察冀日报》社和和晋察冀新华广播电台做跑腿的通讯员。不到两年,党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来到平山县西柏坡。新华社的口播部,即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西柏坡附近建临时台时,我也来到这里工作,我作为通讯班副班长,带着十来个人,踏遍了许多县和冀中大片土地,在“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中度过三年艰苦岁月。你在小说中写的几大战役我虽然没有直接参加,但也在战争的环境中渡过,有很深的感受。看到你的作品,引发了我对当年的很多回忆,深感你写的(撤离张家口)这一段不是写傅作义,而是歌颂解放战争那难忘的一幕丶令人感动。说到这里我便想起很多难忘的事情,比如(晋察冀)解放军(在正太战役中)攻打正定县时激烈的场面,我进入刚刚解放的石家庄的心情终生难忘啊!在此不多说了。
王志轩
1946年,王志轩刚满14岁时,便到张家口参加了八路军
1948年10月王志轩(右一)与战友们一起在刚刚解放的济南创建山东新华广播电台
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打过长江后,王志轩跟随刘邓大军陈賡丶宋任穷的第四兵团向西南(云贵川)进军时佩戴的胸标
卢汉起义丶昆明和平解放后,王志轩是伪电台接管人员之一,随后便长期在云南广播电台工作。1965年,中央广播事业局在云南组建云南记者站时,王志轩是建站元老,直到1992年,在广电部云南记者站站长岗位上离休
1992年,王志轩在广电部云南记者站岗位上离休
@山寨老人王志轩
王大哥:您好!
您老年过九旬,能看拙著《傅作义》连载,使我非常感动。您老与叶勇前老站长年龄相仿,老叶已不幸去世一年多了。与逝者相比,您已经被“阎王爷”忘记了。祝您老象宋平一样,跨过白寿,向茶寿进军,寿比南山不老松。我作为晚辈,要好好向您老学习。
您老作为“老八路”,参加了张家口战役,经历了从张家口撤退的艰难历程。您的看法是有道理的。
抗战期间,傅作义率部与八路军在山西战场上并肩战斗丶共同抗日,结下了深厚友谊。因此日寇投降后,傅作义不愿意与八路军打内战,先后四次向蒋介石要求辞职丶解甲归田,但蒋介石不予批准,否则便要拆解他的部队,于是傅作义便被蒋介石绑上了“勘乱”“剿共”的战车,与解放军打了三年。傅部先后从解放军手中攻占了包括张家口在内的64座城镇。在这三年里,傅部当然是敌对势力。但在平津战役的关键时刻,傅作义选择了与共产党丶解放军和谈的道路,使北京得以和平解放,保护了北京的文物古迹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让50多万国民党军队改编为人民解放军。因此毛主席当面对傅作义说:“傅将军是北平和平解放的大功臣,应该奖给你一个像天坛一样大的奖章。”
北京和平解放后,傅作义又亲自领导了绥远“九一九起义”,使绥远省不费一枪一弹回到人民手中,使近十万名国民党军队变成人民解放军,继“北平方式”之后,傅作义又创造了“绥远方式”。因此1955年,毛泽东主席在怀仁堂亲自授予傅作义一级解放勋章。
对傅作义的功过,毛主席已作了结论:“过去在战场上见面,清清楚楚;现在是姑舅亲戚,难分难舍。”因此,新中国成立时,傅作义作为50多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和国家领导人,上了天安门,参加了开国大典。他被毛主席任命为新中国首任水利部长长达23年,领导了黄河丶长江丶淮河等大江大河的治理,领导修建大中小型水库成千上万,初步解决了中国人“靠天吃饭”的问题,被誉为“新中国的大禹。”他还被选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和全国政协副主席。傅作义1974年去世后,毛主席送了花圈,周总理主持了追悼会。作为新中国的一位副国级领导人,他的骨灰被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室。
拙著《傅作义》对傅作义的人生经历和功过均实事求是地进行了描述,得到中央有关部门的肯定。我把中央统战部《关于<傅作义>书稿的审读意见》附后,供您老一阅。
再次祝您老健康长寿![抱拳][抱拳][抱拳]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崔正来120万字的长篇纪实小说《傅作义》上中下三卷本
2024年3月,王志轩在厦门和泉州向东遙望,盼望祖国早日统一
2024年春,王志轩在南昌八一广场留影
王志轩离休后,到阜平县栗园庄看望当年晋察冀解放区的乡亲们。解放战争时期,他在这个山村住过一年多,和乡亲们亲如一家。
附:崔正来||《傅作义》(长篇纪实小说连载104)
孙连仲连吃败仗 傅宜生逆水行舟
山间土路上,一辆辆满载货物的大车在部队的保护下缓缓行进,骡子和毛驴背上驮着各种口袋和箱子,口袋和箱子里装着各种生活用品、布匹、药品和食盐,竹筐里还坐着小娃娃,数以万计的解放军指战员在向太行山区的老革命根据地转移,许多人情绪不高,一些人眼角上还挂着泪水。
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书记、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率领党政军机关撤离张家口、在河北涞源县落脚后,他的警卫员一直想不通。小伙子看着聂司令的脸、流着眼泪问:“司令员,咱们钻了八年山沟,好不容易打败了日本鬼子,进张家口才一年多,为啥要把张家口让给国民党?让给傅作义?”
聂司令的警卫员原先是个文盲,参加八路军以后才识了几百个字。聂荣臻是四川江津人,他的四川口音很重:“男子汉大丈夫,流啥子眼泪嘛!你别哭了,我给你讲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说古时候呀,靠近内蒙古的地方住着一群人,这些人大概离张家口不远,其中有个白胡子老头会算卦、善于推测吉凶与祸福。有一天,老头家里仅有的那匹马无缘无故地跑到长城外面胡人那里去了,邻居都来安慰他。这个老头子却说:‘你们不要安慰我,我能想得开,说不定这件事还是我的福气哩!’大家都不信。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那匹马领着胡人的一群骏马回来了,邻居们都来祝贺他。老头子却说:‘这不一定是好事,说不定还是个祸害呢!’由于家里一下子增加了不少好马,老头的儿子喜爱骑马玩。有一天,儿子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腿,大家又来安慰他。老头子又说:‘你们怎么就知道这不是我的福气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侵入边塞,国家要求所有的青壮年都得参军、拿起武器投入战斗。由于战争残酷,住在边塞附近的青壮年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战死沙场了,因为老头的儿子是个残疾人,按规定不能参军,因此他们父子的性命都得到保全。听了这个故事以后你说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说明了什么?”
警卫员一听这个故事,破涕为笑说:“司令员,这个故事是说坏事不一定是坏事,好事也不一定是好事!”
“对呀,你小子脑瓜子蛮灵的嘛!”聂荣臻司令员一听高兴地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问题要辩证地看,要从各个方面去看,不要只看到一个方面。我们被迫撤离张家口,表面看起来丢掉一座城市,就像‘塞翁失马’一样是一件坏事,但是我们甩掉了包袱。如果我们不撤离张家口,敌人二十万大军东西对进、两面夹攻,我们的力量弱于敌人,在张家口周围被动挨打,要为守张家口死多少宝贵的干部和战士呀?现在我们把这个沉重包袱甩掉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用张家口一个地方换取了自由和主动,可以更好地机动作战了。这难道不是坏事变成好事了吗?”
“我懂了,司令员。”警卫员说。
“你能懂,我相信其他人也能懂!”聂荣臻说,“但是我们还得开个会,把这个道理给大家讲清楚。”
于是,张家口失守后,聂荣臻主持晋察冀中央局在河北涞源召开了一个扩大会议,组织大家学习了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的《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三个月的总结》等文件,说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存人失地,人地两得”、“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的道理,使许多原先觉得丢了张家口可惜、情绪不高牢骚满腹的将领转过了思想弯子。
这次会议后,聂荣臻司令员率领二十多万名晋察冀解放军,在贺龙司令员的晋绥军区六万名解放军指战员的配合下,在华北大地上与三十四万四千名国民党军队打了一系列大快人心的运动战,演出了一幕幕格外精彩的活报剧。
为了打击国民党军占领张家口以后的嚣张气焰,1947年元旦前后,晋察冀野战军主力部队连续发动易县涞水战役、满城战役、保(定)南战役,整建制地歼灭国民党军八个团四个营共一万六千余人,斩断了保定与石家庄国民党军的联系,使冀晋和冀中地区连成一片。
紧接着在1947年4月到7月,聂荣臻又指挥部队大踏步进退、主动向国民党军守备薄弱的点线出击,围点打援、调动敌军,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于是又取得了三战三捷:
第一仗是正太战役。当时正太路上的国民党军以山西娘子关为界、分属两个不同的指挥系统:娘子关以东属于孙连仲的保定绥靖公署指挥,娘子关以西属于阎锡山的太原绥靖公署指挥。国民党新军阀有一个顽疾:为了保存实力,事不关已,高高挂起。聂荣臻估计,解放军打孙连仲,阎锡山会不管;解放军打阎锡山,孙连仲会看热闹。既然如此,柿子检软的捏,先打孙连仲:因为早在1947年1月的保南作战中,解放军已经把保定至石家庄的平汉铁路破坏、不能通车,这样,解放军在石家庄周围打孙连仲的部队时,保定、北平的国民党军就难以快速支援。
1947年4月3日到4日,杨得志、李志民指挥第二纵队,杨成武指挥第三纵队,分别挺进到石家庄以北;陈正湘、胡耀邦指挥第四纵队进军到石家庄以南。4月8日石家庄外围战斗打响,在孙毅、林铁的冀中军区配合下,第四纵队攻克栾城,二、三纵队攻克正定。栾城与正定两县九十多个据点被解放军拔掉,歼灭国民党军一万五千余人。正定是石家庄的北大门,栾城是石家庄的南大门,正定与栾城一陷落,石家庄岌岌可危。
坐镇北平和保定的孙连仲、李文一看石家庄危险,又怕派兵南下中途被解放军围歼,便来了一个“围魏救赵”——派出第九十四军、第十六军、整编第六十二师、第五十三军、整编第九十六旅等部队,向大清河以北的解放区发动进攻,占领了冀中解放区霸县东南的胜芳镇。聂荣臻在石家庄东北的安国召开会议研究对策,决定稳住阵脚、在正太路的作战计划不变,主力部队不去大清河以北保卫冀中解放区,只让孙毅、林铁指挥冀中军区的地方部队与民兵和敌军周旋,部队主力依然挥师西进、完成正太战役既定作战目标。
于是,第二、第三纵队沿着滹沱河西进,一举攻克井陉、获鹿、盂县、娘子关,包围平定,直逼太原以东的阳泉城。
孙连仲、李文一看解放军打到山西境内去了,没有攻打石家庄,便命令所辖部队在保定附近“坐山观虎斗”——看解放军如何收拾阎锡山。
解放军打到山西境内时,阎锡山急了,慌忙下令第三十三军第七十一师、暂编第四十六师火速增援阳泉,使阳泉总兵力达到一万一千多人,寿阳附近兵力也达到一万两千多人。解放军采取迂回包围、穿插分割、断敌退路的战术,三个纵队密切配合,歼灭阳泉和寿阳的阎军两万余人。就这样,到1947年5月8日,晋察冀解放军只用了三十多天时间,就在“正太战役”中解放了河北的正定、栾城、井陉,同时解放了山西的盂县、阳泉、定襄、平定、寿阳,以及井陉、阳泉、黄丹沟三个煤铁矿区,共计歼灭国民党军三万五千余人。
正太战役的胜利使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这次战役后,毛泽东把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列为“十大军事原则”之一,聂荣臻用自己的实践和智慧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
在正太战役进行期间,蒋介石的嫡系将领胡宗南带领二十三万人马进攻延安,面对十倍于己的强敌,中共中央主动放弃了延安城。为了防止被胡宗南一网打尽,1947年3月29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清涧县枣林沟召开会议决定: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三人留下来转战陕北,指挥彭德怀、习仲勋等人率领的两万多名解放军与胡宗南周旋;由叶剑英、杨尚昆、邓颖超等人组成后方工作委员会,率领中央机关到贺龙的晋绥解放区工作;由刘少奇、朱德、董必武、彭真等人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东渡黄河,前往华北聂荣臻的晋察冀解放区,担负中央委托的工作。
经过近一个月的长途跋涉,刘少奇、朱德、董必武、彭真等人于1947年4月26日,途径晋绥解放区,来到聂荣臻晋察冀解放区的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随后落脚在平山县的西柏坡。由于当时聂荣臻正在前线指挥作战,未能前往阜平县城南庄迎接;直到正太战役即将结束时,聂荣臻才于5月3日在西柏坡见到刘少奇、朱德等人。
正太战役后,聂荣臻为了配合林彪、罗荣桓的东北野战军发动夏季攻势,决定指挥晋察冀部队破坏河北境内青县到沧县的津浦铁路,阻止蒋介石通过津浦铁路向东北运兵。于是,6月12日到15日,晋察冀解放军进行了青沧战役。四天时间,累计歼灭国民党军一万三千多人,解放了青县、沧县、永清三座县城,控制津浦铁路160多里。
紧接着,聂荣臻于1947年6月25日至28日,指挥晋察冀野战军进行“保北战役”,全歼保定以北的国民党军七千余人,解放了徐水、固城、满城、完县等四座县城。
晋察冀军区进行的正太、青沧、保北战役,三战三捷,共计消灭国民党军队四万三千 余人,解放了十五个县城,使晋察冀解放区的面积扩大到五十多万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三千多万,解放区城镇达到一百多个。
三次战役结束后,刘少奇、朱德为落实离开陕北时,毛泽东提出的把晋察冀军事问题解决好的要求,使晋察冀野战军更加机动灵活地作战,集中优势兵力打更大的歼灭战,刘少奇、朱德指导聂荣臻对晋察冀部队重新进行了整编。他们决定把晋察冀军区与晋察冀野战军分开,并把在平汉铁路冀南一带作战的晋察冀野战军杨勇、苏振华的第一纵队,就近划归刘邓的晋冀鲁豫军区指挥,把詹才芳、李楚离的冀东军区与黄永胜的冀察热辽军区划归林彪、罗荣桓的东北军区。于是,晋察冀部队的序列便改变为:
晋察冀军区司令员 兼 政委:聂荣臻
副 司 令 员:肖 克
副 政 委:刘澜涛 罗瑞卿
晋察冀野战军 司 令 员:杨得志
第 一 政 委:罗瑞卿
第 二 政 委:杨成武
参 谋 长:耿 彪
政 治 部 主任:潘自力
第一纵队司令员:杨 勇
政委:苏振华
第二纵队司令员:陈正湘
政委:李志民
第三纵队司令员:郑维山
政委:胡耀邦
第四纵队司令员:曾思玉
政委:王 昭
炮 兵 旅 旅长:高存信
三个二级军区为:
冀中军区司令员:孙 毅
政委:林 铁
晋冀军区司令员:唐延杰
政委:王 平
察哈尔军区副司令员:肖文玖
政委:刘 杰
晋察冀解放区部队经过再次整编后,机动性大大提高;加之通过休整,部队杀敌心切,很快就打了两场歼灭战:在朱德总司令和聂荣臻的指导下,杨得志、罗瑞卿、杨成武等人利用蒋介石从华北抽调五个师出关支援东北战场的机会,采取围城打援方式,让陈正湘、李志民第二纵队和冀中军区独立第七旅共十二个团,将保定城的屏障徐水城团团围住,把蒋介石的嫡系部队第三军由石家庄调动到解放区“清风店”附近的南合营、南合庄、西南合村一带,由晋察冀野战军六个旅包围起来,于1947年10月22日予以全歼,俘虏毕业于黄埔二期的第三军军长罗历戎,相继消灭国民党军一万七千多人;紧接着,聂荣臻、杨得志、罗瑞卿指挥部队,经过六昼夜激战,于1947年11月12日攻占石家庄,全歼蒋军第三十二师,先后消灭国民党军和地主武装三万余人,俘虏国军三十二师师长刘英等高级将领多名。
这样,聂荣臻的晋察冀军区虽然把共产党“第二红都”——张家口丢给了国民党“杂牌军”傅作义,但却从孙连仲、李文等国民党中央军手里夺取了石家庄这一京汉线上的重要城市,为中共中央把自己的大本营从延安迁移到石家庄附近的西柏坡奠定了坚实基础。
[崔正来简介]
崔正来 晋南安昌村人,中国作协会员、中共党员、中央台高级记者。1965年春参军入伍,先后任兰空指挥所标记连标图员、文书等职,1971年春转业到《西安日报》社任记者。1972年春就读于西北大学,任中文系甲班党支部书记,毕业后留校任教,不久又回到《西安日报》、《西安晚报》笔耕;1981年春被选调到中央台,先后任记者、主任记者、高级记者,陕西记者站副站长丶站长,累计发表作品上千万字,有一百多篇作品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曾被评为中央台、广电部丶中直机关先进工作者。长篇小说《黄河滩》2010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120万字的长篇纪实小说《傅作义》上中下三卷本,2015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长篇纪实小说《还血记》(又名《久病成医》)2022年5月由华夏文学出版社出版丶面向海内外发行。
都市头条编辑:张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