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漫记
(6721——6740)
张 鹏

6721.我的故乡,全国无数的乡村里的农民,都朴素地认为,博士学位是应该换算成某种级别的官阶,他们内心深处,甚至比博士本人还难接受念完博士依然是拿着粉笔头子教书的领死工资(死工资,泗水土话,没有任何外快的固定工资)的教书匠。每每返乡面对他们,从他们的目光中,我读出了很多惋惜甚至对我的怜悯。
6722.乡村关于成功人士的想象大抵如斯:每次你返乡,最好有拎包的随行扈从;任何难解决的事,比如申请低保、安排工作、宅基地纠纷、拆迁补偿、工程款货款拖欠乃至驾照被扣,你一个电话过去,立刻解决;能在家乡投资建个厂,让老乡去就业;在故乡广有人脉,当地的大小基层干部你都熟悉并能关键时刻请托办事。诸如此类,说得不雅一点儿,大概需要像个上海滩的杜月笙之流的形象了。也因此,大量走出乡村却无职无权的教学、科研人员,在老乡心目中,是算不上成功人士的。
6723.卡夫卡散记。卡氏爱世界,也爱人生。爱与恐惧血肉难分,真正的爱,伴随着张口结舌、不知所措,小心翼翼。卡夫卡不是演员,但常如笨笨的小鸭子,在惊骇中忘了游泳的本能,爬架子一筹莫展。坚强背后,是滚滚的泪水;凝视的几秒后,是无尽的漫漫忧伤与牵挂。有人心疼卡氏吗?恐惧中成长的小鸭子,越笨,越怕喝斥。但幸好,卡氏自身,是个心理治疗大师,所有的不适,自己皆能治好。卡氏还喜欢在黄昏,遥望远方,笔随心动。
6724.年过半百,听过见过无数厉害的人们的跌荡起伏的人生,早已失却了对任何人的艳羡与青睐。上午还在大会上作重要发言的人,午饭没来得及吃,可能要面对纪委监委的留置,甚至到了黄昏,除了吓得面如土色,那顿饭依然没吃下一口馒头或米粥。厉害时,常思落魄;不厉害时,别太自卑。任何人生,都不值得无条件崇仰。
6725.近年来,去过很多地级市、县、乡镇,判断这些地方的优劣,我偏执而简单,只看公交车之有无,能否按时按点运行,舒适与否。公交车是穷人的最后一点儿体面。凡是连公交车都不好好维持运营的地方,无一例外,都不值得丝毫留恋。你去省会和京沪广深走走看看,人家的公交车,运行得有章法,公交车上的人,有尊严。
6726.虽然这学期是从9月6日开始的,但因为上周五没有课,今天是星期一,迎来了我第29个年头的教学生涯。新的学年对于我来讲,也意味着是整个职业生涯临近退休最后十年的第一个学年的第一天。虽然已经工作快30年了,但每逢每个学期的第一次上课,我还是如初恋的少年男女约会一样,按捺不住心情的激动,早早地来到了教学楼。8:00上课,7:15我就进入教学楼,做一些课前的准备活动。用火热的激情拥抱工作的每一天,在扎扎实实的教书育人中去发现生命的价值。我遇到过很多尊敬的退休的老教师,他们对课堂非常依恋。总有一天,我们也会退休,让我们在上课的过程当中保持澎湃的激情,让滔滔不绝的个人所思和半世浮沉的个人求学从教经历以及读书治学的感悟,去启发青年一代的学生。把真理、正义、尊严、人文的火种播撒给可爱的学生们。
6727.教师节有感。从1985年首届教师节至今,教师节贯穿了我的童年、少年、青年和中年,从目睹自己的老师的人生,到投身教育近三十年,校园和课堂,为笨拙的我,提供了某种庇护。单纯、诚悫、正直、良善的我,很难从事教师之外的职业,教师岗位,是上天对我的恩赐,谢天谢地。农民般的性格,让我天然适宜于传统农业般的安静、舒缓、平和的教育事业,如同一株植物,安静成长,节奏匀称。压力山大,内卷剧烈的大背景下,唯愿身心健康,少填表格,开卷有益,教学相长。让智慧之光沐浴校园,愿岁月充满喜悦与美好,愿自己的文字辐射到远近的读者尤其自己的学生,愿未来的时空,形式主义让位于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愿常识普及,愿劳逸结合,愿校园成为人间最讲理、最诚信、最安全、最温馨、最雅致的港湾。
6728.与D兄通话,他说,现在年轻一代中相当一部分人的价值观,与父辈祖辈大相径庭,“视勤俭持家攒钱,早早结婚生儿育女,老老实实买菜洗衣做饭接送子女上学为迂腐”。他们的意识中,似乎挣了钱自己花掉了事,对生儿育女看得很淡,对婚姻不妥协不凑合不依不饶,自己想怎么就怎么。不知道未来这种氛围是否长期如此?经济压力大导致?自我意识觉醒导致?
6729.当下的扭曲的成功观,其实既要进行学历、职称、职务、收入的无限攀比,还在进行低龄化的攀比,比如同样是博士或者同样是教授,二三十岁的博士和教授,那就比四五十岁的博士和教授显得风光占尽。于是乎,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疯狂地压榨自己的精力,都企图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获得高职称、高职务、高收入,成为人生的绝对赢家。但非常遗憾的是,近来学界不断传来年轻的优秀的成功者,却因为身心的过度透支而走向了末路,无论如何,这是一种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现象。
6730.真才实学被边缘化的地方,也是人情世故泛滥成灾的地方,最可怕的是,许多时空中,在校园、科研院所、作协之类本应人人尊崇才华之地,才华却也如同羞答答的摆不上台面的东西,江湖气甚至痞气、匪气却如旌旗蔽空,无往不胜。
6731.G兄常言,那些熟谙人情世故、醉心于投机钻营的人,尚且常常在名利场中失势落时,更不用说那些本就云淡风轻、清高脱俗、狷介耿直的书生气极浓之人,根本别想染指江湖码头上的哪怕蜗名蝇利。
6732.而今,我每年买书的量明显少于青少年时代,但只要时间方便,路过书店时,一定入乎其内,即使嗅一下书香,手指掠过一排排书脊,随手展卷浏览,那种长期沉醉于阅读的快感,仍令我回味无穷,神往不已。惊回首,漫漫人生路,我真实的身份,无他,就是一介书生而已。这些年,不少书店提供开水,提供舒适的座椅,空调冬暖夏凉,简直是人间天堂,总让我忆及八、九十年代站在泗水新华书店里手不释卷并且不时摘抄好句子的静美时光。书不欺人,开卷有益,岁月早已馈赠我无数的丰厚与美好。
6733.无数个逝去的日子,无数个沉醉于阅读的昼夜,并未烟消云散,早已内化为你的引经据典、出口成章、落笔成文,早已让你游于人群不卑不亢倜傥自喜。书卷气,早已让你深深迷恋于经典,不屑于书斋、讲坛、校园之外的是非之地、市井之地和世俗之地,早已让你把激扬文字当作精神日常。不一定拥抱了富贵,至少远离了流俗与市侩,我格外感谢读书的日子。
6734.这个秋季,吃了太多丝瓜,我只要上街见到新鲜翠绿修长的丝瓜,不管家里还有没有,一律买几斤。我喜欢这种朴素的菜蔬,它的藤蔓、黄花和垂悬的果实,符合我的审美习惯。尤其是,丝瓜让我忆及故乡和童年,院落的石墙,由盛夏至深秋,总有丝瓜的生长,那么碧绿青翠的色泽,每每烧汤或清炒之前,母亲唤我去摘几枚,削皮,切块,下锅,清香四溢,是家常的气息,是乡愁的承载,是清淡的岁月,是温饱的自足。那时,虾仁还没吃过,而今,丝瓜的清芬,虾仁的海味,荤素搭配,相得益彰,色香俱佳,恰恰满足了我对饮食的基本需求。
6735.好文笔,是对一个写作者至高无上的夸赞。文笔并非仅仅遣词造句,而是笔随意转并精微呈现,文笔是情感和思想的落地生根。词能逮意,言能称物,已臻达写作之化境了。
6736.一些举世关注的重大突发新闻和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公民的知情权和好奇心往往得不到及时满足,这导致猜测与流言四起,加剧了人人自危之感。当然,现在通常有个能勉强能自圆其说的理由,那就是,“很多案子一旦公布细节,恐怕有人效仿”。窃以为,阳光透明,广泛的知情权,宛若十几年前二十几年前《南方周末》以及央视《焦点访谈》《新闻调查》般的新闻背景透彻分析,或是人心所向。一件事,一旦被压抑了知情权,极易导致大面积焦虑。
6737.这么说吧,你单纯天真,往往你遇到的事也相对简单,如同你酒量小,你的胃也少受酒精的伤害与折磨。
6738.我希望世人谈起我来,印象最深的是,这是一个不世故的人,一个痴迷于文字而热爱生活的人,一个对植物、云朵、星月、山水饱含深情的人,一个除了教书几乎没有任何一技之长的人,一个童心未泯的好奇心炽烈的人,一个喜欢远方和诗意的人,一个对时政和新闻高度敏感的人,一个偏执而单纯的人,一个执着而较真的人,一个沉醉于历史并遐想未来却无奈于现状的人,一个既自由放任又刻板坚执的人,一个喜欢把最大多数时间留给自己又陶醉于独处的人,一个喜欢听演讲更喜欢忘情于滔滔不绝演讲的人。
6739.特别彬彬有礼的人,你要多小心,他们往往把礼貌当成铠甲与戈矛,你休想从他那里获得什么具体帮助,倒是他的过度彬彬有礼,让你感觉到了不该求助。生活中,不拘小节,不那么分分钟把“多谢、抱歉、不好意思”挂在嘴边的人,更值得信赖和托付。
6740.今晚,与G兄通电话,聊起学者的身心健康,共同关注了前几日年仅34周岁的山大教授、博导李某病逝的例子,内心沉痛。G兄说,对其父母而言,儿子赢得教授、博导之盛名却累死了,甚至不如拥有一个身心健康哪怕卖个青菜、送个外卖、开个出租车的普通劳动者儿子。更令人痛惜的是,李某尚且未婚,猝然而去,我和G兄几乎同时脱口而出,“忙于学术和职称,甚至没曾拥抱过一个年轻女子”。是啊,幸福的人生,一定包含了爱情、自由、轻松、健康和长寿,而不是挖空心思狠命勤奋。
张鹏,泰山学院副教授、上海大学文学博士、山东省作协会员。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