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剪纸三大流派之一的广灵剪纸,以其鲜艳的色彩、生动的造型、纤细的线条、传神的表现力和细腻的刀法独树一帜,自成一派,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2006年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广灵剪纸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保护、传承、发展与创新成为推动广灵剪纸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保护是广灵剪纸发展的基石
起初的广灵剪纸艺人像游兵散勇一样单打独斗甚至自生自灭,老的去世,新的不学,脱档断线的问题摆在面前。作为广灵剪纸创始家族第四代传人的张多堂为了抢救和保护广灵剪纸,于1998年组建和注册了广灵剪纸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一边挖掘、搜集、整理,一边培训、设计、生产。结束了一家一户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形成了从设计、刻制、染色到包装一条龙经营规模。从此,张多堂接过了广灵剪纸创始家族手中的接力棒,成为新的一代广灵剪纸艺术掌门人。

传承是广灵剪纸发展的核心任务
一是建立展览、展示、教育、互动、体验平台——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是全国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的剪纸专题博物馆,占地面积80亩,建筑面积15639平米,馆舍3600平米,内设十三个大展厅和一个地下收藏厅。现有藏品16000余件,其中展出国内外各种流派、各式风格的剪纸精品1640余幅,各展厅作品琳琅满目,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据悉,博物馆建馆以来,坚持节假日不休息、全年对外免费开放,年接待中外游客25万多人次。每年的文化遗产日,组织展演、展示,并制作展牌,用文字和图片进行详细地介绍,让更多的群众通过多种形式对广灵剪纸有更多的了解。一系列活动逐渐在全社会形成保护广灵剪纸的共识,让广灵剪纸深入人心,让更多的人加入保护、传承的行列。
二是建立广灵剪纸人才培训基地——大同市广灵剪纸职业培训学校。大同市广灵剪纸职业培训学校开设专业有广灵剪纸刻制、剪纸点染、装潢设计、装帧包装等。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广灵剪纸,开展广灵剪纸线上教学线下培训,编辑制作《广灵染色剪纸刻与染》网络教材,方便剪纸爱好者在线学习。同时,每年分四期培训200名本地剪纸人才,并颁发相关证书,现累计培训剪纸人才1200多人,其中获得省级传承人3名,市级传承人11名,县级传承人22名,成立剪纸合作社4个,剪纸工坊6个。同太原理工大学、大同大学、太原师范大学建立研学游基地。

发展是广灵剪纸持续繁荣的关键所在
成立保护性生产单位——山西多堂剪纸文化产业园区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多堂剪纸文化产业园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至今累计投资8000多万元,建起占地80亩、全国首家中国广灵剪纸文化产业园区,形成了文化与旅游融合的集设计生产、教学研究、旅游观光、展览销售一体化的剪纸产业链。
其产品从小到大、从普到精、从传统到时尚,由原来的几十种扩展到5000多种,小剪纸做成了大产业,产品远销美国、日本、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规模化、多元化、品牌化发展格局,为传承广灵剪纸技艺、打造广灵剪纸文化品牌,构建区域特色文化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为了进一步实现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促进由单纯文化产品向文化旅游业态转变,该公司未来五年计划投资3.37亿元,拟实施建设广灵剪纸文化旅游特色小镇项目。实现一业领先,多业并举,让文化提升旅游,让旅游传播文化,打造广灵剪纸特色文化旅游小镇大品牌。

创新是推动广灵剪纸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这些年来,在保持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广灵剪纸的从业者不断探索新的创作手法、表现形式和展示方式,让广灵剪纸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张多堂和他的团队通过实施广灵染色剪纸不褪色技艺项目、广灵多层套色剪纸推广项目和广灵染色多层剪纸技艺推广项目,研发出广灵彩色套层剪纸、广灵单色套层剪纸,在视觉效果上,剪纸的立体感更强了。
同时,还有剪纸工具的变化。从前是用剪刀剪,只能剪一种对称的图案,数量也只有三五张,现在可以做出很多模仿名家名作的作品,还可以做出更多的层次,更好满足市场的需求。新工艺、新产品,为传统的广灵剪纸注入新的活力,使剪纸产品更加精细化、高档化。其效果彰显艳丽多彩、典雅华贵、富丽堂皇、雅俗交融,生活气息浓厚,形象逼真、立体感强的特点,为各层次、各行业人士所青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