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报告文学《我的诗路人生》连载之十
作者:东方剑
(五),乡土画匠
在学校学到的绘画技术在社会上得到进一步发挥和利用。比如为街坊邻居画炕琴,立柜,为大队或学校写大字块标语搞革命宣传。春节期间为大家写春联、福字或画年画,文革中画伟大领袖毛主席画像等,充分展示了我的一技之长。
一九六七年,大队为了进一步搞好革命宣传,大造政治声势同时也是美化村屯,在村子中央十字路口立了一座高大的木质牌楼。当时找不到画匠油漆绘画,大队党支部就把这项任务交给了我。我豪不犹豫的就答应了,因为觉得这是展示自己才华的好机会。当时正是夏天,我每天顶着炎热的太阳,爬上三、四米高的跳板上绘画。主要在牌楼上画毛主席像、红太阳、向日葵和书写毛主席语录,还有大字标语等。大约干了一周左右时间,完成了这项历史上从来没有的工程,受到了村民们的称赞和大队领导们的表扬。可是我确一分钱报酬也没有得到,当时根本就没有要报酬这个理念,反而每当走过这座牌楼,都会产生一种自豪感。
一九七零年,由县革命委员会派到我们大队插队落户干部,也是路线教育工作队一行七八个人,带队的是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李滨海,还有县委办公室和宣传部领导曾庆春、李清和等。他们进村后为了提高社员们的无产阶级革命思想觉悟,决定举办阶级教育展览馆。
展览馆如何举办,怎样设计,这个伟大而光荣的任务又历史性的落在了我的肩上。而我尽管没有做过,但不容推辞,那时的口号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别无选择。
我接过任务后又找到两名回乡知识青年郑喜德和张荣贵,他俩也是勃利三中往届毕业生,帮助我共同完成这项工作。大队腾出农机库做展室,然后由我承担总体设计兼书写绘画,历时两个来月时间完成了这项艰巨任务。然后进行展出。本大队全体社员以及全公社各大队都来参观,收到了良好效果。县工作队和大队党支部非常满意,同样没有得到一分钱报酬,全是白尽义务,反而感到很光荣和自豪。在当时编的顺口溜如下:
农村土画匠,画柜描炕琴。
把苦当乐趣,一心做好人。
不为名和利,只为效乡亲。
尝尽寒窗苦,苦尽是温馨。
第四章 从事教育工作是诗路人生重要节点
一九六八年我终于离开了卫生所,由大队党支部安排到学校当民办教员。做教育工作对于我来说如鱼得水,是我打心眼里最喜欢的工作。
(一),勇挑重担取得成功
一九六八年三月一日再次走进我小学时的母校,感慨无限。想当年我在这里起步、起飞,在知识的天空中翱翔,最终又回到这里。但是我的身份和思想产生了飞跃,以前是四、六不懂的孩子,现在是即将为人师的大人; 以前思想单纯只有淘气和学习,现在思想复杂考虑如何当好老师。
几年来母校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规模扩大了,由原来只有四个年级两个复式班的初级小学,变为六年制的完全小学。学生人数由原来的几十人,扩大到近二百人。可见十来年时间村子里人口增长的速度!二是学校又在村子南侧新建了两栋八个教室和一个办公室一个值班室的新校舍。老师由原来的两人增加到九人。
上班伊始学校分工让我担任五年级的班主任并负责五年级和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当时我虽然觉得负担重了点,但什么也没有说就愉快的干了起来。觉得教语文正是我的心愿,以我在初中学到的知识满可以应服得了。于是我虚心向老教师们学习如何备课,怎样讲课。不出一个月就基本上掌握了教学方法,能熟练的为同学们讲课了。并且在期末考试中两个年级的考试成绩都不错,使我感到很欣慰。
一九六八年下学期,教学体制发生重大变革。为了普及初中教育,规模较大的小学校可以附设初中班。当时长太大队小学校正附合规定要求,于是就成立了初中班,那时把这类学校叫做戴帽中学。学制为七年一贯制,即小学五年制,初中二年制。这样就把原来的小学六年级变为初中一年级,把已经毕业的六年级变为七年级。
初中班成立后,师资力量只在数理化方面有所增加,而文科方面没有增加。因为那时办学条件还很差,全公社各学校师资力量很贫乏,几乎是捉襟见肘。根据当时公社文教组考核,认为我还可以胜任初中语文教学。所以就把中学班的语文教学任务压在我的肩上。当校长找我谈话时,我当时没有答应。我说:“我才是个初中毕业生,怎能教初中呢?”杨校长对我一番鼓励,然后说:“根据学校和公社文教组对你上学期的教学水平考评,认为完全可以,你就大胆的干吧!”我只好答应担起这副重担,并表示坚决完成任务。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