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腾空而起的宗教之塔
——夏王朝七鸟串(guàn)凵( kǎn)公壶
王德埙
规格:高72.5公分,通宽29.4公分,腹径25公分,上口径16.5公分,底径19.5公分:重8.1公斤。夏王朝后期器。
摘要
从七鸟串凵公壶20字铭文中,新发现了夏朝的一个方国,叫“串”( 音guàn)和串国国君“凵”。串凵:音guàn kǎn,人名。七鸟串凵公壶基础是三只张口欢唱,展翅飞翔的龙雀;盖上有三只幼小的天鸡;最顶上是一只仙鹤,亭亭玉立。加上满饰的凤凰,青铜壶艺术的主题就是鸟崇拜,因而其整体形象就是一座腾空而起的宗教之塔。该飞行器的动力来源,是依靠飞壶下面三只龙雀托举圈足的上升托举力。因此,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和可付诸试验的实用性。本器实际上就是中国最早的飞行器模型。本器不但为马踏飞燕的前身,而且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和可付诸试验的实用性。七鸟串凵公壶立鹤为夏王朝青铜艺术精品,是战国有铭铜铺(另文介绍)的直接前身;寄托着中国人的飞天梦。鸟崇拜设计使之若腾飞的宗教之塔,此乃良渚文明之夏朝风尚。串国起源于良渚文明。从壶盖到壶腹,从窄到宽,分别有四层凤凰纹饰。大卷尾凤鸟纹,为西周中期穆王左右所继承的纹饰。。腹部三层凤鸟纹饰是夏王朝典型的凤凰符号。
关键词:
串国、 串凵 、七鸟、 壶、夏朝遗风
一、七鸟串凵公壶各侧面形制概况

王德埙采用寻龙尺场共振年份检测仪检测,距今4036年,为公元前2012年,夏王朝后期青铜器。此数据还需要采用其他检测手段核实以后才能最终认定。




为提取准确的铭文信息,不得不采用水洗、机械除锈、酸除锈、水洗、蒸馏水洗、蜡封等技术手段。



二、七鸟串凵公壶细部介绍
从壶盖到壶腹,从窄到宽,分别有四层凤凰纹饰。大卷尾凤鸟纹,为西周中期穆王左右所继承的纹饰。
腹部三层西周凤鸟纹饰是夏王朝典型的凤凰符号,长冠舒展而美丽,勾喙、尾羽颇有特色:


上面为简化凤凰纹:

衔环兽辅首二:

三、一座腾空而起的宗教之塔
七鸟串凵公壶基础是三只张口欢唱,展翅飞翔的龙雀;盖上有三只幼小的天鸡;最顶上是一只仙鹤,亭亭玉立。加上满饰的凤凰,青铜壶艺术的主题就是鸟崇拜,因而其整体形象就是一座腾空而起的宗教之塔。


底盘的这个形制,直接影响了战国时代的青铜器艺术创作①:

(图片取自:《先秦的“飞碟”》)


七鸟串凵公壶是一座腾空而起的宗教之塔。该飞行器的动力来源,是依靠飞壶下面三只龙雀托举圈足的上升托举力。因此,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和可付诸试验的实用性。本器实际上就是中国最早的飞行器模型。本器不但为马踏飞燕的前身,而且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和可付诸试验的实用性。七鸟串凵公壶立鹤为夏朝青铜艺术精品,是战国有铭铜铺(另文介绍)的直接前身;寄托着中国人的飞天梦。在神鹤的引领下,崇拜鸟的良渚人或者东夷的少昊族人张口欢唱着生命之歌,展翅飞向天帝庄严神圣的宫苑。古人制作这个青铜器的目的,就是想沟通天地人之间的联系。
王德埙另文《良渚文明中的鸟崇拜考》,我们将以实物证史,证明良渚文明之虞朝玉鸟高踞于帝王头顶,乃负有沟通天帝之责。而这个梦想的卓越践行者,就是富于艺术想象力的夏王朝七鸟串凵公壶。
作品七鸟串凵公壶既有鸟崇拜的宗教情绪,也充满了早期浪漫主义的气息。
四、铭文研究
七鸟串凵公壶的铭文由于年代久远,锈蚀严重,以致多模糊不清。


考证
铭文锈蚀严重,残缺不全;零星的单字页暂时放弃解读。稍微完整的20字页所幸有本器核心内容存在。
编码1为“由”, 凭借。《广韵》以周切《集韵》《韵会》夷周切《正韵》于求切,���音猷。《广韵》从也。《韵会》因也。《尔雅·释诂》自也。《注》犹从也。《论语》观其所由。《注》经也,言所经从。《礼·内则》由衣服飮食,由执事。《注》由,自也。《仪礼·士相见礼》愿见无由达。《注》言久无因缘,以自达也。
又《博雅》由,行也。《书·微子之命》率由典常,以蕃王室。《礼·经解》是故隆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疏》由,行也。
又於也。《诗·大雅》无易由言。《笺》由,於也。
又《博雅》由,用也。《书·盤庚》冲人非废厥谋,吊由灵。《注》吊,至,由,用,灵,善也。言我非废众谋,乃至用尔众谋之善者,指臣民以为当迁者言也。《诗·小雅》君子无易由言。《笺》由,用也。《左传·襄三十年》以晋国之多虞,不能由吾子。《注》由,用也。
又《博雅》式也。
又《扬子·方言》胥由,正辅也。燕之北鄙曰由。《注》胥,相也。由,正皆谓辅持也。
又《扬子·方言》由迪,正也。东齐靑徐之闲相正谓之由迪。
编码2为“仁”, 親。《说文》:“仁,親也。从人从二。”
编码3为“

”,音jiu,腹急病,人名。《龙龛手鑑》:“

,腹急病也。”
编码4为“古”,。《说文》:“故也。从十、口。識前言者也。凡古之屬皆从古。”
编码5为“包”,。《说文》:“象人褢妊,巳在中,象子未成形也。元气起於子。子,人所生也。男左行三十,女右行二十,俱立於巳,爲夫婦。褢妊於巳,巳爲子,十月而生。男起巳至寅,女起巳至申。故男秊始寅,女秊始申也。凡包之屬皆从包。”
编码6为“虬”,音qiu,无角龙。《龙龛手鑑》:“虬,无角龙也。”
编码7为“廿”,。《说文》:“二十并也。古文省。”
编码8为“兒”, 孺子。《说文》:“孺子也。从儿,象小兒頭囟未合。”
编码9为“串”,周朝的一个方国,叫“串”( 音guàn),甲骨文有类似之例。
《广韵》《集韵》《正韵》���古患切,与惯通。狎习也。《诗·大雅》串夷载路。《毛传》串习。夷,常也。《笺》串夷卽混夷。西戎国名。《荀子·大略篇》国法禁拾遗,恶民之串,以无分得也。《梁���文帝诗》长颦串翠眉。《谢惠连·秋怀诗》聊用布亲串。《注》言赋诗布与亲狎之人也。
又《正韵》枢绢切,音钏。物相连贯也。与穿读去声通。穿,亦作串。《前汉·司马迁传》贯穿经传,卽贯串,言博通经传大义也。
又与���通,别作賗。《文字指归》支取货物之契曰賗,今官司仓库收帖曰串子。
又《正韵》五换切,音玩。义同。
编码10为“凵( kǎn)”,人名。《广韵》丘犯切,上范,溪。
《说文·凵部》:“凵,张口也。象形。”王筠释例:“《广韵》作张口貌,案此形容之词也。”一说“坎”的古字。
串凵:音 guàn 、kǎn,人名。串国国君“凵”。
编码11为“公”, 周代有五等封爵制,即公、侯、伯、子、男。后代相沿,多以"公"作为"王"以下的最高爵号。如周朝的三公,是指"太师"、"太傅"、"太保"。《说文》:“平分也。从八从厶。(音司。)八猶背也。韓非曰:背厶爲公。”
串凵公:器主,周代的公爵。
编码12为本器自名“畢”。 《说文》:“畢,田罔也。从���,象畢形。微也。或曰:甶聲。”
编码13为“仁”,親。《说文》:“仁,親也。从人从二。”
编码14为“處”,。《说文》:“止也。得几而止。从几从夂。”
编码15隶定为“

”。
编码16为“纠”, jiū 。 《广韵》居黝切《集韵》吉酉切,音朻。《说文》绳三合也。《史记·贾谊传》何异纠纆。《注》《通俗文》云:合绳曰纠。
又《博雅》举也。《书·囧命》绳愆纠谬。《疏》纠,谓发举其愆过。《左传·昭六年》纠之以政。《注》纠,举也。
又《周礼·天官·大宰》以纠万民。《释文》纠,察也。
又《小宰》凡宫之纠禁。《注》纠,犹割也,察也。
又《诗·魏风》纠纠葛屦。《传》犹缭缭也。《疏》稀疏之貌。
又《后汉·公孙瓒传》纠人完聚。《注》纠,收也。
编码17为“百”,。《说文》:“十十也。从一、���。數,十百爲一貫。相章也。”
编码18为“八”。
编码19为“仃”,同酊。
编码20为“?”
注:
①王德埙关于战国有铭铜铺的研究见《立鹤有铭铜铺——先秦的飞碟”》图片如下:

作者介绍
王德埙: 1950-汉族,贵州民族大学研究员,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前所长,世界智慧科学院院士、西南师范大学毕业,双专业。贵州省社会科学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奖获得者,贵州文史研究馆特聘专家、中国名山名寺名观文化研究委员会高级顾问、厦门上古文明研究室委员、《上古文明研究丛书》编委、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贵州省易学与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特聘专家,贵州省收藏家协会顾问、贵州省桐梓县夜郎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贵州镇宁竹王文化研究会顾问、重庆巴渝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僚学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