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由刘建魁老师点评李新国临《韭花帖》。
李新国临《韭花帖》
点评老师
刘建魁,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石家庄市书法家协会顾问,栾城区书法家协会主席。
评语:
新国书友这副临五代杨凝式《韭花帖》,在用笔上比较沉稳。但在字形把握、章法气息上还存在一些不足。
个人认为,我们临帖的标准是准确,也就是把古人的字复印到自己的纸上,这样才能达到临摹的目的。新国书友这副临作没有表达出《韭花帖》“萧散淡雅,舒朗空灵”的特征。在空间松活,疏密对比上与原帖存在很大差异。因为原帖字距行距之大是在历代帖中极为少见的,应在临习中细致观察,仔细体会。
章法上应接照通篇七行,前三行较后四行字距,行距稍密。特别是首行最为密集,而五六七行空间最为疏阔,构成了通篇前密后疏自然变化。
此帖字法上,如“察”、“实”、“等”、“但”、“翰”等字,空间写平了,“翰”左上留大空间,上松下紧,右上,上松下密。希望今后在字的空白上再挖掘一下。落款应在主文之外,酙酌一下。
此帖在用笔上,有“露锋直书”和“裹锋入纸”两种起笔方式,今后一定加强对这两种起笔的训练。杨凝式用笔,以势取劲,用笔大多是空中露锋直入,线条干净爽利。如“蒙”、“餐”、“秋”、“花”等字。另外,杨凝式并不局限于取法唐人,他又上追魏晋,起笔稍重,较为含蓄,裹锋入纸,如“兴”、“正”、“忽”、“盘”、“韭”等字,起笔多是逆势落笔,行笔顶锋铺毫,行笔中或轻或重,含蓄而利落,顿挫有致。收笔也是纤毫毕至,蕴含尾端。
总之,新国初临的这副作品,总体上还算不错。今后临习《韭花帖》一定要在用笔、欹侧结字的处理、萧散淡雅的章法上下功夫,深挖究,以为我所用,创作出更满意地临作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