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虎山不会忘记
父辈们和“邵大娘”的那些往事之52
王玉华
廖司令刚忙完对日寇的军民联合“破袭战,”赵一川县长就找上门来。
月余不见,各自都忙的不可开交。此次前来,赵县长一是要面向老首长汇报汇报工作,二是想找汪瑜帮帮忙,为淄西根据地选调两名妇女干部,帮助开展工作。
廖司令饶有兴致地听完淄西根据地的创建工作后,两手在胸前一摊,无奈的说道:军事上的事我可以帮忙,妇女工作归地委管,你找刘莱夫书记和赵笃生他们才行。更不巧的是汪瑜她去沂南县青驼寺开会去了,一时半会回不来。
1940年7月26日至8月26日在沂蒙山区青驼寺召开的山东省联合大会,到会代表三百余人,会期历时一个月。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选举成立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山东省各界救国联合会和省级工、农、青、妇、文等各群众团体领导机构。

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创立纪念碑
会上汪瑜被选为27名主席团执委和9名常委之一,还被选举为山东省妇救总会的宣传部长。
山东妇救总会成立的筹备工作是从1940年2月开始的,年初汪瑜和廖司令去马棚调研时就是为筹备会议做准备的。大鲁南区妇救会,在鲁南妇女宪政促进会的基础上,于3月10日在青驼寺成立,由汪瑜任会长,隋佩兰任副会长。
这次汪瑜又被选举为省妇救总会27名执委和7名常委之一,并被选为汪瑜为宣传部长,所以一直在青驼寺忙着筹备会议。
从1937年8月起,汪瑜就参加了泰安抗敌自卫团在泰城南篦子店村和泰城附近农村的宣传抗日救亡。
1937年底,省委在徂徕山准备起义时,韩豁、赵新、唐克、蒋平、傅生、范琳等女同志为起义赶做了红旗。旗上绣着五角星、镰刀、斧头,中间有“游击”两个大字,番号是“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
1938年1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领导了徂徕山起义,参加武装起义的有10位女同志,她们是:杨纯、唐克、赵新、蒋平、何浩、王冰、范琳、傅生、韩豁、夏明(注:起义后,又有汪瑜、张维等女同志参加)。起义后她们被编入四支队政治部的宣传队,主要工作任务是:组织发动群众,拥护抗日武装,唤起民众参军参战。
1938年3月底,四支队和黑铁山起义五军在“马棚会师”时,汪瑜、韩豁、赵新、唐克四位女战士跟随部队来到马棚负责政治宣传、医务和开展妇女工作。
四月下旬的一天上午,上级通知四支队四中队各班不带武器到七、八班驻地听林浩同志讲话。林浩同志讲完话走了后,周绍南又领着战士们开始学习新歌曲《献给八路军》。
大家正学得起劲,外面突然响了一枪。不一会,一、三中队从四面包围了四中队的屋子,一时,喊叫声、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响成一片,屋内尘土飞扬,乱成一团。这时大家听到洪涛司令在外面喊话:四中队的同志们,不要自己人打自己人了,你们中队里有坏人,快把枪放下吧!听到是洪涛司令在喊话,院里的战士都放下了武器。
这时,政治部宣传队的女同志汪瑜、赵新、唐克、韩豁等都跑过来给大家作解释,说你们四中队里有坏人,想搞叛变,分裂四支队,要拉走一部分人。司令部发觉后,才采取了这一措施,大家要冷静,不然是很危险的。

抗日战士韩豁(1916——2001)
此次叛兵事件全队受伤十多人,多数是被手榴弹炸伤的。事后,莱芜、泰安的新兵全部编到了十中队。收编的国民党溃兵愿走的都发给经费让他们回家了。
“马棚叛兵事件”中,汪瑜、韩豁、赵新、唐克四位女兵沉着机警的工作能力和作风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得到了马棚村广大妇女的由衷赞叹和敬佩。
四支队中当时共有12名青年妇女,先后有6人被调去做妇女工作,如赵新、汪瑜、韩豁等。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妇女工作涌现出不少典型事例,如莱芜县的孙子秀同志,被民主选举为区长。沂南县的韩大娘、彭大娘、段大娘、于大娘等19名妇女担任了副乡长以上职务。1940年8月15日统计,仅全省参政的妇女干部,专署以上的有11人,县以上的有128人。

在各级妇救会的领导下,各地 妇女组织通过宣传抗日,张贴标语,站岗放哨,査路条,盘査行人,防奸防特,防止敌人搞破坏,动员妇女放脚学习文化,动员参军抗战等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赵一川非常清楚妇救会她们的工作能力,各地也在争相邀请甚至抢夺优秀妇女干部去发动开展工作,所以,他想直接找汪瑜委派两名精明干练,且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年青妇女干部到淄西工作,但一直到了9月初,汪瑜才费了好大周折把王宏瑜、刘士铁从其他地区调到了淄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