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虎山不会忘记
——父辈们和“邵大娘”的那些往事(50)
王玉华
淄川重要人物介绍
淄川县县长晏兴堂
晏兴堂(1902—1984)又名晏春起。淄博市淄川区双沟乡藏梓窝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淄川独立营连指导员。1945年任淄博特区公安局副局长兼淄川县公安局局长。 1948年6月,任解放后淄川县人民政府第一任县长。1950年南下,先后任安徽省肥东县县长、马鞍山向山硫铁矿党委书记、矿长,马鞍山钢铁公司副经理,马鞍山向山化工厂党委书记、中共马鞍山市监委副书记等职。1984年病逝。

抗日战争时期的晏兴堂(左一)
晏兴堂县长的老家--藏梓村位于淄川城东北黉山北麓的梓橦山下,原属淄川区双沟公社(镇)所辖,现为淄川区双杨镇下辖。该村约于元代立村,因村东山谷中紫草丛生,初名紫草窝。后以村东山上多梓橦树改称梓藏窝,清末演变为藏梓窝,20 世纪末改称藏梓村。

2013年“全国美丽乡村”藏梓村
抗日战争时期,不管是根据地或敌占区,人流物流都受到严格的监控,我方人员凡是通过各个哨卡都需持有特别证件。淄川区的通行证没有晏兴堂局长的亲笔签名加盖私章是不能放行的。
淄川老乡、文友张承珍老师说“看到晏兴堂的名字,总有些亲切感,因为舅父家存有他签署的一张通行证,干革命不是件容易事。我俩个舅舅都去世多年,表弟说通行证原件不好找了。通行证记得大意内容:
各哨卡:
兹有我部xxx,持短枪一把,子弹×颗,见信放行并提供方便………
晏兴堂(签字)
私章
×年×月X日

淄川县公安局局长晏兴堂
晏兴堂,又名晏春起。山东省淄川县藏梓窝村(现淄博市淄川区双杨镇藏梓村)人。为谋生计,17岁时到大荒地下煤窑养家糊口。1924年,入华坞岭煤矿做搬运工。
1926年,淄博矿区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工会组织相继建立,晏兴堂作为工人代表三次参加罢工斗争。为壮大斗争力量,他与其他积极分子一道组织建立藏梓窝村农民协会,被选为干事,带领农民同恶霸地主进行斗争。
“七七事变”后,晏兴堂组织失业工人成立了拆破队,进入日本人开办的煤矿毁井架、扒机房,并将搞出来的物资变卖,周济失业工人。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淄博矿区职工抗日联合会。10月,调往淄川县独立营任3连指导员。
1939年初,益都、博山、淄川3个独立营合编为特务大队,晏兴堂任特务大队3中队指导员兼特派员。6月,淄川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他调任淄川县公安局局长兼保卫部部长。在淄西抗日根据地只剩“一沟之宽,十里之长”的艰苦环境中,为保卫县委、县政府坚持斗争,多次清除暗藏在根据地内的汉奸匪特。
1940年6月,为了坚持淄东地区的对敌斗争,上级决定成立淄川东部行署,晏兴堂任武装部部长兼中队指导员。1945年3月,被派往鲁中区党校学习。结业后任淄博特区公安局侦察科科长,后又升任为淄博特区公安局副局长兼淄川县公安局局长。1947年秋,再度去省党校学习。
1948年6月,晏兴堂担任淄川县政府县长。其间,他率全县人民发展生产,医治战争创伤,组织安排失业工人恢复矿井生产,发动乡村兴修水利工程,稳定了全县的政治局势,提高了群众生活水平。为了支援全国解放战争,他组织全县10余万农夫参加淮海和渡江战役,动员数千名青年参军参战。
1950年,晏兴堂响应党中央号召,积极报名南下,开展新解放区工作。曾先后任安徽省肥东县县长,马鞍山向山硫铁矿党委书记兼矿长,马鞍山钢铁公司副经理,向山化工厂党委书记,马鞍山市监委副书记等职。1978年离职休养。1984年病逝。
1951年夏,肥东地区天气炎热,晏兴堂县长带领县府干部蔡学俭等到龙塘区检查工作。
中午,他在路边一家小饭铺里喝水,忽然看到县里的一个年轻干部骑着一头毛驴从饭铺前匆匆走过,后边紧跟着一个满脸汗水的老人。晏兴堂看在眼里,气在心里。立刻让蔡学俭把这个干部追回来,气愤地问:“你是不是共产党的干部!你这样的干部给我们共产党丢脸!”他停了停,又说:“共产党的干部不能脱离群众,你骑在毛驴上,让老人在后边跑,群众会有什么看法呢?”
听了晏兴堂的批评,这个青年干部惭愧地低下了头。沉默了一会儿,晏兴堂的气慢慢消下去了,又耐心地对他说 : “我们时时处处,都不要忘记是共产党的干部,只要想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脱离群众,工作也就好做了。”晏兴堂推心置腹的一番话,让这个青年干部深受教育。最后,他跟晏县长步行回到了县机关。1952年9月,肥东县连日阴雨。18日,晏县长接到报告 : 排头区粮库被洪水淹没,几十万斤粮食将有被洪水卷走的危险。他心急如焚,立刻动员全县干部参加抢粮,并提出除女同志和不会凫水者之外全部参加。当时,县委、县府的100多名干部都参加了抢粮。晏兴堂忘记了自己也不会凫水,亲临现场指挥。他第一个跳进洪水里,却被一个浪头打翻,他刚刚爬起来,又被一股强大的洪流冲出几十米远。
同志们把他救出来,劝他到安全地方休息,他却坚决不走,他说: “我是县长,有责任,不能离开现场; 不会水,可以在岸边传接粮袋。”
经过大伙的奋力抢救,粮食保住了。可是县医院的三名女同志却被洪水卷走了,民兵连长王群生为抢救这3名女同志壮烈牺牲。在安葬这4名同志同志的时候,晏县长亲自参加了追悼会,并把上级刚刚发给他的一套新军衣,亲自给王群生穿上。在场的人无不感动,都说晏县长心里想着的是全县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1954年春,正是向山硫铁矿生产欣欣向荣的黄金季节,不幸的是,旧矿坑内瓦斯爆炸引起了火灾。晏兴堂闻讯后,即刻带消防队深入现场救火。经过一昼夜的抢救,火灾被扑灭,他却几处被烧伤,后来又因劳思过度晕倒在矿坑内。当他从医院醒来时,他头一句话就问:“矿坑内工人怎么样了?生产怎么样了?”当他知道矿坑内工人都已脱险,生产已经开始时,脸上终于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抗战时期淄川公安局长晏兴堂
1984年3月,晏兴堂心脏病复发,病情十分严重,爱人、孩子都劝他住院治疗,他怎么也不答应。他说: “我已经是80多岁的人了,多种疾病在身,已经不能为党、为人民工作了,怎么好意思再去浪费人民的财富呢?”爱人、孩子知道他的性格倔强,只要他决定了的事,没有挽回的余地,但他组织观念很强,只要是组织决定的,他就无条件的服从。他的爱人、子女不得不求助于干休所的党组织。但还是晚了一步,在他入院的当晚23点55分,他永远的停止了呼吸……
晏兴堂是千千万万共产党人的缩影,他们同晏兴堂一样“心里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我们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我们应学习以晏兴堂为代表的革命先烈,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坚持尽己所能,为社会办好事儿,办实事儿。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