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門涾擬三耳獸面紋方罍
王德埙
兽面纹方罍,酒器。规格:高47公分,通宽28公分和21.5公分,上口径13.5X11公分,底口径:14X12公分;重9.3公斤。纽盖由二A形和二梯形构成,长方形口,短颈折肩,肩部有一对兽首㘅环耳,另一面下腹部有一辅耳。通体有八道扉棱,饰兽面纹和鸟纹,雷纹打底。立圈足。罍盖和罍内底有12字错金铭文,内容相同。本器为
(xun)国的君侯门涾擬自作自用器,自名为盂岄、尊。到秦朝还出现了门氏龙凤剑。网搜,王德埙:秦汉门氏龙凤剑。在现代还有名叫门合的英雄人物。

采用寻龙尺场共振年份检测仪检测,距今4512年,公元前2468年,夏朝时期青铜器器。
门氏为帝尧农官后代,在夏朝建立了
(xun)国,到秦朝还有门氏龙凤剑传世。
参考:今日头条:王德埙《秦汉门氏龙凤剑一对》。
本器铭文摹写本

下面是1980年房山出土的兽面纹方罍,现藏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跟本器相比较,积为相似,其共同点是风格相同,类型相同,通体有八道扉棱,且均为商后期器。然大同有小异,下面谨编码指出二者同中之异:

区别:此器1、3、6、7扉棱与本器齿数不同;此器4、5鸟纹走向与本器不同;7此器圈足外撇成斜坡,本器圈足直立;2此器上翘,本器为小兽头;3此器㘅环大,含两齿,本器环小,含一齿;此器双耳,本器三耳;此器纹饰含糊不清,本器纹饰清楚,毫发可见。
下面继续介绍本器。















上图,罍内底和内壁有支钉。
下面为错金铭文:

罍盖有12字错金铭文:

考证
编码为“门”,之古体。《说文》:“聞也。从二戶。象形。凡門之屬皆从門。。”
编码2为“涾”,音ta, 沸溢。《说文》:“涫溢也。今河朔方言謂沸溢爲涾。从水沓聲。”
编码3为“擬”,。《说文》:“度也。从手疑聲。。”
段注:度也。今所謂揣度也。
从手。疑聲。魚己切。一部。
门涾擬:人名,即

(xun)侯、
编码4为“厥”,代词。《说文》:“發石也。从厂欮聲。”
编码5为“

”,音xun,国名。
编码6为“侯”。

(xun)侯:

(xun)国的君侯。
编码7为“作”, 起。《说文》:“起也。从人从乍。”
编码8为“盂”,。《说文》:“飯器也。从皿亏聲。”
编码9为“岄”。
盂岄:本器自名。
编码10为“宝”。
编码11为“旅”,陈列。
编码12为“尊”,。《说文》:“酒器也。从酋,廾以奉之。《周禮》六尊:犧尊、象尊、著尊、壺尊、太尊、山尊,以待祭祀賓客之禮”
共名。
作者介绍
王德埙: 1950-汉族,贵州民族大学研究员,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前所长,世界智慧科学院院士、西南师范大学毕业,双专业。贵州省社会科学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奖获得者,贵州文史研究馆特聘专家、中国名山名寺名观文化研究委员会高级顾问、厦门上古文明研究室委员、《上古文明研究丛书》编委、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贵州省易学与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特聘专家,贵州省收藏家协会顾问、贵州省桐梓县夜郎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贵州镇宁竹王文化研究会顾问、重庆巴渝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僚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