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华诞看今朝文学作品征文106
今朝盛世 怀思我那被日伪活埋的爷爷
口述:张军 整理:于佃俊
1942年春夏之交的一天,在阴雨绵绵、薄雾蒙蒙的冀鲁边界大运河水面上,趁着能见度低,有木筏在东西两岸之间紧急地摆渡着五个人:一对中年夫妇带着三个孩子。
在当时日寇正肆虐横行的严峻形势下,这一家子人为什么冒着生命危险渡运河呢?这是遵从冀南区党委命令,奔赴运东的恩县(今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恩城)敌工部任职的八路军地下工作人员、统战工作的优秀战士、我的爷爷张波涛和跟随他一起革命的奶奶赵玉秀,还有三个孩子:我的父亲国良、叔父国栋、姑母国英。
我的爷爷出生于1910年,是河北省赵县杨户镇杨户村南门人。他原名叫张之昌,因隐蔽战线斗争需要,曾用张红昌、张波涛等名字。他从小就富有爱家爱国、嫉恶如仇的正义感,喜欢舞刀弄枪,练就了一身好功夫和一副好身板,后成长为一名有智有勇、能说会道的进步青年。
爷爷具体是什么时候参加的革命,无从考证。但据李学实(男,生于1920年,山东省夏津县银城街道刘江庄村人,先后任中共夏东县委书记、恩县县委书记等职,1984年离休。)回忆,他1937年在河北威县、清河、赵县一带开展革命活动时,就同在冀南六分区从事地下统战工作的我爷爷相识,并结下深厚的革命情谊。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于当年10月,以两个团的兵力,轰炸赵县县城,侵占河北赵县。在城乡烧杀抢掠,制造了赵县县城惨案、常洋惨案、豆腐庄惨案、宋村惨案等惨无人道的事件,激起了河北人民的无比愤慨,也激发了抗日军民的斗志。
1938年1月,由陈再道任司令员、李菁玉任政委的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奉命挺进中原,进驻河北南宫;3月,宋任穷率领骑兵团一部和独立支队,到达南宫与东进纵队会合;3月20日,在南宫建立了中共冀鲁豫省委;同月,成立了统一战线性质的冀南抗日军政委员会;8月14日,建立了冀南行政主任公署。随着八路军抗日组织机构的不断完善和强化,华北平原军民抗日力量不断壮大,南至平汉路、东至津浦路、北至沧石路、西至漳河、卫河的冀南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
随着冀南抗日斗争的深入开展,投降与反投降、面上斗争与地下斗争、分裂与统战的对峙和战斗日趋复杂尖锐。巩固和扩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更多力量加入抗战的地下斗争任务也更加重要、更加危险和艰苦。
在这种形势下,做为一个爱国青年、热血男儿,我爷爷张波涛以全部激情和精力投入到对敌斗争的第一线,用青春和智慧在燕赵大地上留下了闪光的战斗足迹。
据调查了解,我从没见过的爷爷长得身材高大,留胡须,穿长袍,持念珠,肩背宝葫芦;去城镇、游乡村、拜坛主,谈笑风生,宛然一幅仙风道骨的形象。许多会道门对他都以师父相称,十分尊重。
无论在风里雨里,还是在敌人的封锁下,他气宇轩昂地匆匆行走在赵县、宁晋、邢台、清河等地的城乡路上,不顾个人安危,经常出入“六离会”、“红枪会”等会道门及匪特、敌伪势力之间,利用自己熟悉本地人文地理环境的优势,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义、压之以正、聊之以势、劝之以忠、导之以党的政策等多种接地气、通心气的形式,千方百计做规劝,千难万险做工作,全力争取中间势力,策反敌伪人员,着力推进抗日统战工作不断壮大。
期间,我爷爷多次在家中或其他地方与陈再道、宋任穷等冀南军政领导会面,汇报重要情报,交流推进抗日统战工作的动态认识,听取首长们关于抗日战争的最新策略和上级最新精神。这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了我爷爷在河北的工作是出色的,得到了党组织的充分认可。
在战火硝烟中成长起来的富有家国情怀的爷爷在大约二十岁时,因一次偶然机缘,赢得了宁晋进步女青年赵玉秀的青睐。他们的爱情之花在战斗岁月中绽放出璀璨光彩。结婚后,爷爷和奶奶牵手抗日征程,同心共赴战场,为追求民族独立、捍卫祖国尊严奉献着她们的力量。
在当时严酷形势下,因安全和革命需要,奶奶和先后出生的爸爸、叔叔、姑母居住地在赵县张家、宁晋赵家等处,经常转移,漂泊不定。而爷爷则基本就是工作到哪里就住哪里,需要住哪里就住哪里,组织安排住哪里就住哪里,他完完全全地投入了党的革命事业中。
针对华北抗日形势,着眼全国整体情况,1941年1月,中共中央北方局批准将原来由鲁西区党委第五地委领导的山东省平原、武城、夏津、恩县划归冀南区党委管辖。
根据中共中央战略部署,为开辟运东抗日战场、巩固、扩展运东抗日根据地,进一步推进华北抗战,1942年冀南军区再次下达挺进运东夏津、武城、平原、恩县等地的命令。军区19团及武工队东渡运河作战,我爷爷张波涛也奉命赴恩县敌工部任职。
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风雨苍茫中一家人急渡运河的惊险一幕。
过运河后,先在武城县殷堤口村(现夏津县新盛店镇殷堤口村)短暂停留。随后,在组织安排下,爷爷用农家小红车(独轮推车子)推着三个孩子和少量日用品,和奶奶赵玉秀一起,冒着风雨,踏着坎坷土路,向恩县进发。经过十多天的艰难跋涉,一家五口终于按时赶到了恩县。
恩县于1937年10月被日军占领,后建立了伪政府,大汉奸王化三任伪县长。日军侵占恩县后,大力推行“治安强化运动”,据点、碉堡星罗棋布,经常开展扫荡、清乡等,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广大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一些会门、道门等封建团体,依仗民间影响活跃起来。当时,一贯道、九宫道、圣贤道、茹素团、先天道、同善社、玄门道等会道门活动猖獗,许多会道门投靠敌伪,反对、破坏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国运动,争取会道门势力的工作尤为重要,任务也异常艰巨。
恩县敌工部,始建于1941年冬季,徐英杰任部长,工作人员有张汉杰、刘志杰、赵春如、刘魁轩等10余人。这是一支专门与各种敌人打交道的组织,对外绝对保密,对内单线联系,以联络站或者交际所等名义开展地下情报和统战工作。敌工部工作的基本任务:一是瓦解敌伪军军心,做规劝投诚和动员回家工作;二是在伪军内部制造矛盾,团结争取那些尚有民族正义感的人员,发展内线情报力量,待机策反;三是悄悄做情感宣讲工作,助长日军思乡厌战情绪,削弱日军力量;四是采取一切可用可行的方式,争取会道门、土匪及各种武装势力加入抗战队伍,最大程度巩固扩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早日将日寇消灭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早日取得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爷爷奉命到达位后,恩县敌工部壮大到30余人。分成几个战斗小组:他独当一面,负责领导一个小组的工作,主要承担做会道门的规劝、瓦解、争取等工作,活动在恩县城乡会道门活跃的地方。
我爷爷努力克服从运西到运东、从家乡到异乡人生地不熟的重重困难,充分发挥不怕苦累、无悔无畏、好学好思、敢打敢拼的自身优势,以最短的时间掌握了恩县的人文地理和现实斗争形势,在敌人枪口下全身心地投入同日寇生死博弈的战斗中。
在危险重重的工作中,爷爷始终是:匆匆忙忙又气定神闲,入所入流又正气凛然,因人施策又循循善诱,强力工作又不动声色。他奔走城乡,出生入死地干革命,坚定着革命信仰,追求着革命理想。一家人也是根据斗争需要居无定所,先后在恩县谭庄、高庄、小王庄等地临时居住。
期间,爷爷和战友们先后成功争取过来一些地方各色实力派人物:有红帮头目于子云(外号:于八爷)、伪县长王化三的盟兄弟、三部支队长曲德超(人称:东半天)、红枪会会长张庆常、黄沙会头子孙玉东等。他们通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有力地壮大了恩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力量,推动了整个华北平原抗日战争的深入开展。同时,也引起了敌伪分子的疯狂反扑。
1944年8月,爷爷在执行任务途中,路遇王化三部敌特盘查,不幸暴露身份,被捕入狱。
他的战友张汉杰在1984年7月17日寄给我爸爸张国良的亲笔信中,详细叙述了我爷爷不幸被捕和壮烈牺牲的经过: 1944年的8月份,张波涛同志在恩县二区被恩县王化三部伪军抓捕入狱。期间,他受尽了严刑拷打没有变节,保全了我们的组织。10月5号,被敌人活埋在恩县城东娘娘庙东山大杨树下,那里一起被活埋的有三个人。在10月15号,我和徐英杰同志通过内线关系弄清情况。徐英杰同志令姚聘卿区长准备的棺材、白布,在张官寺等候。我率领一个中队绕过恩县北门,爬过几处荆棘,棉袍被刮得稀烂。到了东门外,抓住一个打更的,由战士装扮更夫敲着帮子,部队封锁着东门。当时,才下过一层薄雪,我们很久才找到埋处。张波涛同志是两手被绑着、头向下活埋的。为了找到真体,我摸了一下他的胡子,因他被埋口鼻出血,嘴前一块血泥团,扒去后才摸胡子,就确认是他了。我们用苇席包好,叫带去的五个人抬着,拼命的跑出敌区。来到张官寺,我们给他洗净脸上的血泥,擦净身上的泥土,用白布包裹好尸体。安葬之后,我们亲自培了几锨土,肃立他的墓前,我读了悼词,大家都悄然泪下……
爷爷牺牲后,党组织对其妻子及儿女进行了妥善安置,为她们的安全、生活、成长、安置等均提供了有力保障。
到了1951年,从四川工作的姑母张国英和在夏津工作定居的奶奶赵玉秀和她改嫁的爷爷刘忠义(原八路军129师战士,张家口市禹县人)等家人一起将爷爷张波涛烈士的遗骸,迁送回河北省赵县杨户镇杨户村南门东边梨园里的祖坟埋葬。牺牲七年后,爷爷张波涛终于魂归故里。
2023年10月,瑟瑟清风里,朗朗秋阳下,我驱车赶到河北省赵县、宁晋县等地有关部门调查了解爷爷的事迹。25日上午,我和75岁的叔伯哥哥张增辉等,再次来到赵县老家杨户村南门东一片梨园中的爷爷墓前,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祭奠英灵。
此时,刚刚收获了累累硕果的梨园,落叶飘零,衰草摇曳,像是低吟浅唱着赞美英烈的歌。我想,烈士们用鲜血肥沃的土地上丰收的甜美果实,不正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所追求的理想吗?万亩梨园每年春天绽放的雪白花朵,也正是清明时节对像爷爷一样无数革命英烈最永恒、最真情的怀念和追思。
【作者简介】于佃俊,中共党员,夏津县公安局一级警长,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德州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夏津县作协主席,先后在《法制日报》、《中国老年报》、《人民公安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山东青年报》及《山东文学》、《当代散文》、《东方散文》、《鲁北文学》、《东方散文》、《水城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三百余件,作品多次获得省市及全国奖项。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