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我们来了
——“朱村耕沃土,红旅振乡兴”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侧记
为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青岛城市学院团委利用暑期组织学生深入基层、服务乡村,结合专业优势,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充满青春与活力的“朱村耕沃土,红旅振乡兴”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于8月1日建军节当天,前往朱村开展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朱村位于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曹庄镇,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红色革命圣地。抗战时期,朱村是著名的红色堡垒村。解放战争时期,朱村是典型的支前模范村。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朱村视察,并做出“让老区人过上好日子”的重要指示。
近年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朱村积极响应号召,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条件,探索出一条文旅融合、产业振兴的新路径。
访书记学领航,忆老战士峥嵘
“朱村耕沃土,红旅振乡兴”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与当地村委进行深入交流。朱村王济钦书记向实践团介绍朱村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更加深入了解了朱村的现状,并且对实践团的工作表示支持和鼓励。为了更好地服务朱村,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认真聆听王书记的讲话,了解朱村过去的成就与当下的挑战,并开会讨论,总结乡村振兴经验,探讨现存问题的解决之道。
朱村,这个坐落在沂蒙山区腹地的小村庄,不仅风景秀丽,更因孕育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而闻名遐迩。在当地工作人员王舒晴的带领下,实践团满怀敬意与期待,前去拜访一位令人景仰的革命老战士——王克昌老先生。老人虽然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王克昌老先生的家是一栋简朴而整洁的平房,在老人热情的邀请下,实践团队员进到屋内排排就坐,狭小的空间一下子热闹起来。屋内布置简单,墙上挂着几幅描绘革命战争场景的画作和几张珍贵的老照片,每一张照片都承载着老人对那段峥嵘岁月的深刻记忆。
王克昌老先生的话语平实而有力,他向实践团讲述了自己年轻时参加革命的亲身经历,那些惊心动魄的战斗、生死相依的战友情谊、以及为了信仰和理想不懈奋斗的日子,都被他以平静而深沉的语调娓娓道来。随着交流的深入,实践团的拜访也接近尾声。最后,王老先生语重心长地嘱咐说,你们青年一代就像那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红彤彤的。时代是我们的,但更是你们的。
临别之际,实践团与王克昌老人合影留念。这次拜访不仅让实践团深刻体会到了革命老战士的崇高,也让实践团更加坚定了进行此次实践活动的必要性。

图为队员在拜访支前模范代表王克昌爷爷。王子旋供图
瞻仰纪念碑,铭记纪念馆,探寻村史馆
“朱村耕沃土,红旅振乡兴”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朱村抗日战斗纪念馆,在优秀解说员王经臣的带领下,先后参访了钢八连纪念馆、朱村村史馆,朱村档案馆、临沭人民支前馆,瞻仰了朱村抗日战斗纪念碑。在钢八连纪念馆内,团队成员高声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实践团成员表示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以锐意进取的精神、昂扬向上的斗志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投身到学习和工作中去。
在王经臣讲解员的解说下,朱村的历史仿佛活了起来,一幕幕在我们眼前展现,优秀讲解员对朱村历史的详细介绍,加深了实践团对朱村红色文化的理解,激发了实践团保护和传承这份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当天晚上,“朱村耕沃土,红旅振乡兴”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前往临沭商业步行街体验当地烟火气息。

图为讲解员王经臣爷爷在讲述朱村的革命事迹。王子旋 供图
游朱村旅游区,品红色文化韵
“朱村耕沃土,红旅振乡兴”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朱村旅游区。朱村旅游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完善的旅游设施,一直备受游客青睐。其中最令人瞩目的便是红色文化,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前来参观。实践团还积极参与了乡村劳动。他们走进朱村明清古村落,协助环卫工人打扫景区,美化乡村环境。同时,针对古村落分布及当地文化特色,实践团现场拍摄文旅宣传片,充分挖掘素材,吸引游客驻足。旅游区的设立,切实增强了乡村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了乡村居民的幸福感。
朱村葡萄园:采摘乐土,发展模式探索记
“朱村耕沃土,红旅振乡兴”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跟随朱村农民学习葡萄采摘,了解葡萄种植技术。朱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积极探索,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形成了规模化的葡萄种植基地。村民们积极学习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和灌溉方式,利用大棚种植和滴灌技术,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和葡萄品质。
朱村葡萄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还促进了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在“三下乡”活动中,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了朱村葡萄产业的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并与村民进行了交流访谈。他们纷纷表示,朱村的发展模式和经验为周边地区乃至全国提供了可借鉴的示范和引领。朱村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始终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宗旨,推动农业发展与文化资源、乡村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同时引进新型电商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实践团成员在参观中看到,朱村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绿水青山与红色文化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实践团利用电商平台对朱村葡萄进行网络宣传,拓宽了销售渠道,提高了产品知名度。

图为队员在帮助当地村民进行葡萄采摘。王子旋供图
“探索非遗技艺,增强文化自信”
在“三下乡”活动中,实践团还跟随当地村民学习朱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编工艺,亲身体验柳编制作,近距离感受了传统非遗技艺的魅力。同时,实践团成员结合所学的专业特色,对柳编产品的款式创新、出口外销现状提出了更好的发展方向和建议,为柳编销售的建设贡献了创新思路。队员们也与当地村民的交流学习中丰富了对柳编历史的认识,了解到柳编对当地经济发展与社会效益的重要作用。

图为队员在体验学习当地特色柳编文化。王子旋供图
夏日的烈阳会晒湿少年的衣领,但不会晒干少年的热情和心。“朱村耕沃土,红旅振乡兴”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到乡村振兴模范村朱村,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风采和精神风貌。同时,以实际行动探索朱村集文化传承、生态保护、产业融合于一体的乡村振兴发展经验,对于带动朱村以及整个”好日子片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推广意义。
(通讯员 张靖轩 王诗雨)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