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叩谢关爱《泉城晨话》/第300期
杨延斌
在过去的940天里,《泉城晨话》已经出刊300期。从2022年1月22日第一期开始,就有文友为我勘误。至今,至少有10个文友经常性为我的文章“刮骨疗伤”,我感到十分荣幸,由衷感恩他们的无私高尚!
在文学圈里,最泛滥的就是庸俗的吹捧,很稀缺文学批评,或者给文章挑毛病。我以为一个虚夸、附庸、讨好,连点赞都有团团伙伙意味的文学圈子,很难涌现思想深邃的作品。
当下的文学圈里,有很多人想批评却不敢批评,因为许多人的“希望批评指正”,是从骨子里冒出的虚伪,一旦真批评,他心里会咒骂你。我认为没有批评的文学,相当于人类没有了治病救人的医生!
我在这种氛围中能得到那么多人勘误,真是一种难得的幸运!更令我感动、感恩的是,有几个给我文章挑毛病的人,一直没有机会谋面。
我可能记不得别人的赞扬,但会牢记每一次勘误或者批评。有人不切实际的捧杀可能导致我的疏远,而有的人一次纠错也可能吸引我走近。
借300期之际,我恳请有某面之交或只能神交的勘误者,接受我的由衷叩谢!恳请你们一如既往,为以后每期的《泉城晨话》斧正!你们的无私善良之举,已经演化成我的创作动力!我誓将以工匠心态,打造好今后的每一期《泉城晨话》!
更感到意外幸运的是,我在7月2日去北京拜望原中国作协副主席邓友梅先生时,老人家又一次给与我莫大的精神鼓励,为《泉城晨话》300期写来了如下美言妙句:
今天延斌又来京看我,给我带来老家的德州扒鸡。我嗅着家乡的美食味道,勾起思乡之情。如今我已经93岁,感觉写不动也走不动了,但脑子里对家乡的印象仍依稀清楚。看到延斌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势头,我既高兴又欣慰。如今像延斌这么埋头创作的作家,不是很多。希望延斌不断突破自己,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延斌的创作计划很庞大,他要把《泉城晨话》打造成文学名片的宏伟设想,我相信能够实现。俗话说眼是懒蛋,手是好汉,去年年底他写到二百期时,我感觉就像一忽悠的事儿,所以写了那篇短文《写出人间烟火气》,以表示支持和祝贺。这一转眼他又写到了三百期,我还是写几句话表示支持和赞扬。
延斌对文学创作的矢志不渝精神,正是一个作家应该具有的优秀品质,创作需要持久的耐心和毅力。2022年初,延斌着手创作《泉城晨话》时,他说预计写到一千期,那可是一千个话题接近二百万字啊,我还真担心他难以实现。现在我不担心了,因为他既有功底又有坚韧不拔意志,这点非常可贵。
延斌的《泉城晨话》能够针砭时弊,爱憎分明,颂扬人间正义,这点与他刚直不阿的性格很契合。
祝延斌的《泉城晨话》越写越精彩,祈愿《泉城晨话》能够成为山东乃至全国的一道特立独行、且引人入胜的文学风景。
邓友梅
2024年7月2日
十分难得的是 ,在创作《泉城晨话》过程中,幸有王景科、郭洪志为代表的专家教授,能够适时地为我提供话题,还有几位热心的文友,经常以不同方式探讨研判社会现象,就连山东省写作学会会长韩品玉教授,也为我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并且能够为不恰当的一字一词矫正、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借此一并致谢!
常常有人替我担心话题的匮乏,我高兴地敬告关爱《泉城晨话》的文友们,因为有了众多人“添砖加瓦”,我在话题选择上处于游刃有余状态,甚至我可以承诺,只要对社会、对读者有意,我可以谈论任何社会话题。
我自知社会知识面很有局限性,视野也不够开阔,所以渴望听到有建设性的批评或者建议。有道是众人拾柴火焰高,我祈望在大家协助下,把《泉城晨话》打造成很具特色的文学名片。
原本打算,要力争在刊发500期之前,把《泉城晨话》打造成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文学专栏,现在看来,这样的期望已经实现。
力求语言的流畅只是一个侧面,关键是文章的思想性、政治性要严格把控,这方面我更是幸运:因为有宋俊忠主编严格把关,前300期刊出后,没有对社会产生任何不良影响。需要爆料的是,至少有过三篇《泉城晨话》被宋主编判处了“死刑”,有几期标题也被“手术”。
在文章的政治性、社会影响性方面,宋主编成了我的“保险公司”,这更是求之不得的幸运。我从没当面说声谢谢,借这个时机一并叩谢!
有时因故推迟某期的刊发,就会招来某个或某几个文友质询:你是身体有恙还是不在济南?我感动于有这么多人关爱《泉城晨话》专栏,我以后唯有写好每一期,才能无愧诸多文友的关爱!
2024年8月17日于济南

作者简介:杨延斌,笔名水务。《都市头条·济南头条》首位特约专栏作家。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