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不同文明间的碰撞与融合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艺术,作为文化的精髓与灵魂,跨越了语言与地域的界限,成为连接人心、促进理解的桥梁。
“艺术无界 文化共鸣——中国榜样人物国际艺术展”。本次展览旨在通过展示中国榜样人物在艺术创作上的卓越成就,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同时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这里,每一幅作品都是心灵的对话,每一次观赏都是文化的共鸣,让我们携手共赏这场跨越国界、触动心灵的艺术盛宴。



陈义水,一位卓越的典范艺术家,凭借其超凡的技艺与非凡的创意,成功跨越了文化的界限,让全世界得以领略中国艺术的独特韵味与风采。他的作品匠心独运,蕴含着深远的文化意蕴,不仅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激发了全球艺术心灵的共鸣,引领我们畅游于艺术的广阔天地,共同品味那份超越时代、触动心灵的文化交响。

陈义水,1940年生,福州长乐人,国家一级美术师,曾军旅画家,从艺60余载,专研中国画“鱼水相融”,在传统慎密的绘画中,具独特表达方式,为画鱼之典范名家。
在海内外上百家报刊杂志与中央电视台,福建电视台,香港、台湾多家电视台做过专题报道。论文《从画鱼看中国传统鱼文化》、《把鱼画水里的探求》等,发表于《美术向导》杂志。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社出版有《中国优秀美术家陈义水》画册,中国出版总局批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独树一帜名家·陈义水画鱼》画集,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独树一帜画鱼名家陈义水画集》。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上海、广州、福州、厦门、珠海、香港、台湾台北、高雄,与赴新加坡、美国旧金山、纽约等20多次举办个人专题画展。“鱼水相融”深受世人欢迎,被誉为“天下第一鱼”。



鱼跃纸上
——陈义水绘就艺术传奇
在历史的长河缓缓流淌中,中国绘画以其独有的艺术风华与深邃的文化底蕴,滋养了无数丹青圣手,其中,陈义水先生便如一颗璀璨的星辰,于20世纪80年代的画坛中熠熠生辉。1940年,他诞生于福州长乐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自幼便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军旅生涯的洗礼,不仅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更为他的艺术之路铺设了坚实的基石。转业之后,他更是得遇名师指点,专攻画鱼之道,终成一派宗师,自成一格,屹立于画坛之巅。
陈义水先生之鱼画,宛若古韵新风交织曲,质沿古义显沉稳,文变今情添逸趣,文化底蕴与时代感,完美交融成一律。笔下鱼儿跃纸上,非止自然之美描,更是心灵之境照。以鱼传情通幽微,自由欢娱祥瑞意,生动笔触绘鲜活,祥和寓意满图绘。“画鱼妙手,栩栩如生,跃然绢素,宛在水中。”陈义水之作,此境之最佳诠释也。

其笔墨运用,老辣中寓温润意,秋风扫叶之飒爽,春泽润物之细腻。不拘古法寻新径,笔走龙蛇心随意,墨舞云涛情自飞。每一笔触皆生命,律动间藏情感细。色彩运用更非凡,随类赋彩自然理,又添情感入其间,丰富不杂见功力,细腻大气相兼济。画面流转显沉稳,气韵生动难言喻,妙在似与不似间,神韵超然脱俗去。此乃陈义水艺术之精髓,令人叹为观止矣。
陈义水先生的鱼画,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哲理与情感的抒发。他以鱼为喻,寄情于物,将个人对人生的感悟、对自然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融入到了这一幅幅画作之中。《和为贵》中的鳜鱼,寓意和谐共生,相得益彰;《昌盛有余》中的鲳鱼,则寄托了对国家繁荣、人民安康的美好祝愿;《吉庆有余》中的鲤鱼,更是直接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些作品,不仅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是对现代生活美学的一种探索与诠释。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陈义水先生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他深知“传统不是自己,创新才有出路”的道理,因此,在画鱼的过程中,他并不满足于对前人技法的简单模仿与复制,而是更加注重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从生活中提炼艺术元素,将观察、妙悟作为自己探索艺术的主攻方向。他创造的“鱼水相融”的艺术手法,便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在他的作品中,鱼与水相互依存、相互映衬,既有具象之美的生动描绘,又有意象之韵的深远意境,真正实现了“致广大而尽精微”的艺术升华。
正是凭借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艺术造诣,陈义水先生的鱼画作品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与赞誉。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并引起轰动效应,还在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并受到高度评价。他还是爱国爱民的老中共党员,长期助力家乡的中学美术教育,并设立“陈义水奖学基金”,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以艺术之名回馈社会为培养艺术人才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陈义水先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艺术造诣在画坛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的鱼画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画的传统精髓与时代精神更以其创新性和独特性为中国画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灵感。对于后学者而言他的艺术成就无疑是一座宝贵的灯塔指引着他们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勇攀高峰。
作者:蒋瑞霖(原人民日报美术专版评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