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虎山不会忘记
——父辈们和“邵大娘”的那些往事(42)
王玉华
赵县长他们回到千峪村月余后,于1940年6月1日,接到中共泰山地委、泰山专员公署和泰山军分区的联合通知,指示中共淄川县委、县政府领导机关迁往淄川西部,创建淄西抗日游击根据地。为此,县委专门召开会议,就如何执行上级指示进行了研究。

淄川县长赵一川
会上,有的同志还是强调认为淄西山区是个新区,没有党员,没有党的组织,群众基础薄弱,远离胶济和张博铁路,条件不如淄东好,还是继续留在淄东坚持工作最好,建议暂缓不去淄西,先给地委写个报告拖着,等待地委下一步指示后再说。另一种意见坚持认为:淄东形势极度恶化,处境非常困难,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迁往淄西靠近泰山地区抗日根据地,便于和上级党组织联系取得支持,县大队去淄西考察的结果。说明八路军“马棚会师”的影响还在,那里的群众基础并不差。没有党员可以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可以逐步建立,我们应当相信群众,相信上级组织,去淄西更有利于坚持开展全县的工作,而且淄东党的组织还在,仍然可以开展活动。上级的指示必须坚决执行。
经县委会认真分析,大家统一了思想,研究了迁往淄西的措施。为缩小目标,便于转移,决定分期分批进行,先由县政府和县大队迁往淄西工作,然后县委再西迁,同时淄东行署也相继建立,仍然在淄东坚持二区和九区的工作。
第二天拂晓,赵一川县长带领县政府和县大队从千峪村出发前往淄西。队伍出发分为两部分,赵县长亲自带一个班作前卫,县大队队长韩寿堂和教导员刘海岩带大队和政府人员作后续部队。
部队来到罗村地段,当赵县长带着前卫班快速冲过公路时,被罗村敌伪据点的伪军发现并包围过来,赵县长他们边打边走,最后穿插到了敌占区。
接近张博铁路了,前面就是瓦村,不了解村内有没有敌人。如果在这里和敌人遭遇,四面都是敌伪据点,无疑会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

日寇据点炮楼
怎么办?情况紧急又别无选择,赵县长他们只好十分警惕地进了村子。
进村不远,迎面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这时,一个战士跑到赵县长跟前说:“县长,这位大娘姓罗,我们下来了解情况都是在她家住下,大家放心吧!”
部队随着罗大娘走进她的院内。罗大娘叫她十多岁的孙女在门口放着哨,嘱咐孙女炮楼要是下来人,就赶快说一声,还告诫她孙女不要贪玩误事。然后回头对我们说:“同志们,快进屋歇歇,只要我这个老婆子在,决不叫同志们受损失!”
罗大娘这种冒着生命危险保护抗日人员的爱国精神和坚强意志,激动得赵县长他们几乎流下了眼泪。赵一川县长心想,有这样的人民群众大力支持,中国一定不会亡!大家更会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心。
不一会,罗大娘把煮好的一盆小米绿豆稀饭端了过来,歉意地说:“我没有什么好东西招待你们,连个鸡蛋也藏不住。那些三本鬼子一(指伪军)闯进来,到屋里乱翻,找到啥就拿走啥,不让他拿就说你私通八路军要报告皇军。”她叹了口气又说:“打不走鬼子兵,老百姓没法活了。”赵县长对罗大娘说:“大娘,不打走日本兵,消灭汉奸队,我们决不放下武器!”
赵县长刚吃完一碗稀饭,一位年约四十岁,衣冠整齐、颇带文雅的男子汉来到了罗大娘屋里,赵县长立刻警惕地注视着来人,罗大娘连忙介绍说:“这位是翟镇长,是我捎信叫他来的,请县长到他家去,比我家里保险。”翟镇长自我介绍说:“我叫翟文美,是共产党员,组织上派我当镇长,便于应付敌人,请县长到我家去吧!镇上办公在大旦村,我家是小旦村,敌人是不去的,在我家里安全些。”
没想到罗大娘为部队的安全想得这样周到,这使赵县长他们内心深受感动。

小旦村(现属张店区南定镇)
看到胶济铁路和张博线上敌人碉堡林立,层层设岗,防守森严。这天夜里,在翟文美家又较祥细地了解了罗村和南定地区的情况,赵县长认为形势严重,想从这里穿过铁路非常困难。无耐,第二天晚上,赵县长带着通讯员小高,战士们随后,又返回了千峪村去找县委,但县委的同志们却早已不知转移到什么地方去了。
经过在千峪村一夜的苦思冥想,赵县长决定改走南路,部队向南出发。经黑旺、太河、南北下册、口头、岳阴、崮山到了博莱边区的石马村时,正好遇上廖容标司令员。
赵县长苦笑着向廖司令汇报了一路遭遇的种种情况,廖司令员告诉他,根据淄川县委的实际状况,地委决定派边一峰任淄川县委书记,李治祥调地委工作,要赵县长立即赶往淄西青龙湾找到县委抓紧开展工作,青龙湾距离泰山地委很近,有什么困难及时联系。
于是,赵县长带着部队迅速出发,从石马经樵岭前的乐疃村北上西域城、大峪口、登上石门十八盘,赶往青龙湾去找县委……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