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炎夏日,江西省谱牒研究会李氏文史委员会新建理事单位(会)(以下简称“新建理事会”)积极响应总会视频会议精神,并根据自身工作部署,继续对所属辖区李氏村庄进行走访。
7月28日,由新建区理事会会长李松亲自带队,副会长李恒湖,监事长李国华,秘书长李万云陪同,一行四人驱车前往新建区西山镇的落瓦李氏村,旨在了解并传承当地李氏家族的深厚历史文化,同时推进“三修”(修谱、修祠、修墓)工作,挖掘并上报李氏文化背后的精彩故事与人物价值等。
上午,阳光洒在稻香环绕的村庄,新建理事会的车子刚驶入落瓦李氏村,就受到了宗长李贵生、老书记李平世及宗亲代表李志龙、李林水、李小荣等人的热情迎接。在宗长李贵生家中的温馨氛围中,双方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共同探讨李氏家族的历史与文化传承。

李松会长首先阐明了此次走访的重要意义,他强调:“我们此行不仅是为了传达省总会的视频会议精神,更重要的是要深入了解落瓦李氏村的历史渊源、家族文化传承以及当前的‘三修’工作进展,同时关注并收集关于李氏文化、百岁老人及优秀学子等方面的信息,为李氏家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宗长李贵生对新建理事会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承诺将全力配合与支持理事会的工作。他满怀激情地讲述了落瓦李的悠久历史与传奇来历:“落瓦李,作为衟公四子輅公的后裔,自宋朝年间便迁徙至此,历经风雨,生生不息。特别是元末明初,始祖如梅的四子绍叶,在逃荒途中发现了这片四面青山环抱、依水而居的风水宝地,最终决定在此定居。而‘落瓦李’这个名字,更是源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和民间传说。”
据说是宋朝年间,衟公四子輅公之后裔,历经风雨飘摇,迁徙至江西这片富饶之地。时至元末明初,世道纷乱,如梅始祖的四子绍叶,携家眷踏上逃荒之路,最终驻足于梦山脚下。此地群山环抱,碧水绕村,恍若人间仙境,令绍叶一家沉醉不已。一日,天色渐暗,风雨欲来。正当绍叶一家焦急万分,寻觅避雨之处时,奇迹发生了——天空突现异象,一块硕大无比、形似古瓦的青石,仿佛被天神之手轻轻抛落,不偏不倚地横亘在他们头顶,为他们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避风港。雨过天晴,绍叶惊叹不已,只见这青石长约十数丈,宽亦有数米,其形其状,恰似古时屋顶之瓦,浑然天成。绍叶深感此乃天意安排,遂决心在此地安家立业,繁衍生息。他仰望那块庇护全家的青石,感慨万分,遂将此地命名为“落瓦”,寓意着家族的命运如同这从天而降的青石一般,虽历经风雨,终得安宁。从此,落瓦李之名不胫而走,成为了后人口中传唱的佳话。
岁月流转,落瓦李的子孙们在这片被神石庇佑的土地上辛勤耕耘,不仅传承了先祖的智慧与勇气,更将这份传奇故事代代相传,激励着后人勇往直前,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

贵生宗长还告诉我们,落瓦李的来历,还有着另外一处说法。相传许真君力降蛟龙,以铁链将其锁入西山万寿宫深井之中。最初时,蛟龙不甘束缚,在井中翻腾,铁链如鞭,所触之处,皆成废墟。尤记那日,万寿宫顶一瓦砾,受蛟龙龙尾狂扫之力,腾空而起,穿云裂石,最终轻盈落于此地,化作一方福祉。自此,此地得名“落瓦”,李氏一族在此繁衍生息,将这份传奇融入血脉,传承至今,使得落瓦李不仅承载着家族的记忆,更镌刻着与自然共舞的壮丽篇章。
不论是传奇色彩故事,还是民间传说,现在都已无从考证,但这块形似“瓦状”的巨石是真真实实的,由于青石巨大,当年没有现代工具,再加上时代变迁,此“落瓦”巨青如今一直掩埋在街上李村去落瓦水库的路途中,见证着落瓦李氏村的变化。
老书记李平世则补充介绍了落瓦李村的变迁与发展:“自绍叶公在此繁衍生息以来,落瓦李氏村逐渐壮大。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1958年因国家建设水库的需要,落瓦之地不得不进行迁移,分散成现在的落瓦街上李村、落瓦岭尾李村和落瓦象鼻嘴李村,但无论身在何方,我们李氏家族的血脉与精神始终相连,人口总数大约1300人左右。”

座谈中,大家纷纷表示,李氏家族的历史是一部充满智慧与艰辛的创业史,先祖们以超凡的智慧和不懈的努力,为后代子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大家也积极探讨了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李氏文化,推动“三修”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及如何通过实际行动,关心和支持村里的百岁老人和优秀学子,让李氏家族的优良传统得以延续。
座谈结束后,在李贵生及宗族代表的陪同下,新建理事会一行参观了落瓦李街上村的祖堂、象鼻嘴祖堂以及岭尾村的村貌。古朴的祖堂见证了李氏家族的辉煌与沧桑,而岭尾李氏村置于群山环绕、树木葱茏之中,则展现了新时代落瓦李氏村世外桃源的生活与村貌。通过此次走访,新建理事会不仅加深了对落瓦李氏村的了解与认识,更为今后李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文化交流与探访,它更是一场心灵的深度对话与家族情感的凝聚。新建理事会将以此为崭新起点,携手辖区李氏宗族,编织更加紧密的联络之网,共筑李氏文化繁荣昌盛的未来图景,不仅要在历史的脉络中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更要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创新传承方式,让李氏文化之光照亮更多人心,让家族的情感纽带更加坚韧,共同书写李氏辉煌的新篇章。
消息来源:江西李氏文史委员会秘书处
责任编校:郑婉儿
责任编辑:本地之焦
审稿核发:江语
报料信箱:dsttbdzj@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