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虎山不会忘记
——父辈们和“邵大娘”的那些往事(35)
王玉华
太阳爬到了东山顶上,阳光把院子里那片桃林照的绿中透亮。
早饭过后,王荣经一边在院子里散步,一边向大门外张望。 过了一袋烟的功夫,王光钿兄弟和商世浩终于走进了大门。
“大爷(淄川人习惯把大伯叫‘大爷’)早!”王光钿兄弟向王荣经请安。
“早,噢,有贵客?”王荣经问道。
“是,是之前和您说过的商先生。”
“大伯好?”商世浩忙上前施礼问好。
“好、好、商先生辛苦,快屋里坐,屋里坐。”
“黄家峪惨遭鬼子屠杀掳掠,赵临坊不幸遇难,王英小姑五内俱焚,悲情抑郁,外疾可治、心病难医啊。”
商世浩明白王荣经心中牵挂,一落座,便将去苏李探望病人的祥情直面相告。
王荣经长叹一声:“此情此景、此事此人,也是预料之中,天意如此,人力难为,先生所言甚是。”
王光铭去提水沏茶,王光钿靠近王荣经附身耳语后,冲商世浩点头示意。
商世浩问:“大伯高寿?”
“今年六十有六了,老矣!那今天就有劳先生了!”王荣经正身面向商世浩屈肘伸出前臂。商世浩轻轻将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搭在王荣经左右两只手腕之上,用不同的力度轻重在寸关尺部位测试脉象。

老中医试脉
过了好一会,商世浩才把双手轻轻松开,紧蹙的双眉也舒展开来,满面喜悦的对大家说:“大伯身体并无大恙,只是有些劳神过度,脾胃虚弱,要多多注意天气寒凉,规律饮食起居才是。”
这时,王荣珍也在儿媳郑桂兰和程桂兰的陪同下走了进来。
商世浩赶忙起身躬迎并问王光钿,“这是王伯伯吧?”王光钿回答道:“对,是我父亲。这两位是你二嫂和四嫂。”
“商先生好,商先生您先忙。”郑桂兰和程桂兰微笑着向商世浩点头问好后,双双退出去了院子外面等候。
“王伯伯高寿?”见王荣珍迎面坐好,商世浩深吸一口气坐了下来。
“家父五十八岁。”王光钿忙答。
王荣珍虽然有点耳背,但也能对看病先生的问话猜个八九不离十,伸手打了个五十八岁的手势。

王荣珍(王光钿和王光铭的父亲)
商世浩望、问、闻、切一套程序下来,也爽快地下了结论:
老爷子身体没啥问题,只可惜耳聋年久不好根治了。又说:“两耳不闻烦心事,平平安安过八十。”
商先生此言一出大家自然满心欢喜,王光铭赶忙添茶表达谢意。
正在这时,一个小男孩蹦蹦跳的进了屋。
“玉传过来,让我看看你脖上的疙瘩还疼不疼?”王荣经一把将那男孩拉在怀里。
“疼!疼!爷爷,我脖子疼!!”小男孩用力向外挣脱着。
商世浩起身走到小男孩跟前低头仔细观察,“哟,是瘰疬疙瘩,颈部感染,平时怎么治疗的?”
“没办法,治不了,都是这样挨着。”王荣经说。
“那怎么行,对,桃胶,来,都跟我来。”商世浩迈步出屋,来到院子里的桃树前细细寻找着什么。
“好,这么多,去拿把刀和一个盛桃胶的家什来,”

王光铭腿快,即刻从屋里拿来一个簸箕、一把刀。商世浩小心移移地边用刀收集桃胶边对大家说;“桃胶又叫桃花泪,是因为它刚出现时很象桃树滴下的一颗泪珠。它是桃树和山桃树分泌出来的一种树脂,也是一种中药材。《名医别录》中记载,桃胶具有和血、通淋、止痛、止痢的功能。夏天正是收集桃胶做药的季节,要先用刀切割树皮,待树脂全部溢出后,收集、浸泡、去除杂质,晒干即可药用。桃胶也可以食用,但真正吃的人很少。桃胶中如果含有昆虫的话,千万年之后就会成为琥珀……”
“好了,小伙计,这下你的病有救了。先拿屋里先用清水浸泡起来!”
王光铭去泡桃胶,商世浩陪王荣经和王荣珍啦家常。
王荣经对商世浩说,马棚村开有三处私塾学堂,自己有个二弟名荣瑞(字子祥),童年苦读私塾,师范毕业,自青年时期兴办文化教育,立志不求官场闻达,一心教书育人,历时三十年仍然矢志不渝,此时正在“水胡同”学堂授课,有时间时也请商先生给把把脉。
商世浩听完王荣经此番介绍,便对其弟顿生敬意,便提意要前去学堂当面向王荣瑞请教。
王荣瑞授课的学堂在”水胡同”西头靠北的东屋,出了王家胡同北行西拐大约四百米远就到。
“水胡同”西头紧靠卧虎山,山下有一座长年清流汩汩外溢的方形水池,这是马棚村有史以来最早的饮用水水源。因为人们习惯以南为阳,以东为升,水池靠西,又在人们住屋的后边,所以又称其为“后池。”上世纪七十年代前,这条胡同从西到东长年溪流淙淙,前来挑水的村民时时都要注意绕开脚下的水流(冬天会结成一条长长的薄冰),所以这条全长三百米的胡同又称之为“水胡同。”

上图左侧为凹进山石岩体的水池,现已按装自来水供水设备;右侧房屋为当时私塾学堂旧址
王光钿兄弟二人陪着商世浩来到学堂门前,商世浩示意不要敲门惊动他人,只是静静地站在西边窗下聆听。
学堂里传出学童们抑扬顿挫的诵诗声: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推己及人,忧国忧民,听得出,这是王荣瑞带着学童正在朗诵唐代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