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怪陆离的开明系诸神研究
——历代高古玉开明王崇拜的图像学解读
王德埙
摘要
由于秦火的阻断,以及司马迁《史记》的失载,有关开明大帝的立身行事和人物形象,唯有借助于博物学才能走出迷宫。王氏藏开明大帝骑貔貅鎏金玉雕、张氏藏战国出廓镂空双玉壁、艾氏藏乳房神翼龙鎏金玉璧、刘氏藏开明王骑虎廓外璧、刘氏藏开明王玩蛇圆璧、李氏藏西汉前期“宜子孙”大型廓外玉壁、李氏藏西汉前期小型廓外玉壁、贵州省晓风残月艺术馆藏品复式“狮身人面像”等博物学实证。开明王朝礼乐重器的发现,弥足珍贵。解玉砂线锯的古代工艺特征明显。
关键词
开明大帝 ;玉壁; 礼乐重器 ; 解玉砂
我们已经证明了的开明大帝及其辉煌王朝的客观存在,开明就是光明,就意味着太阳大帝及其诸神的崇拜。但是,由于秦火的阻断,以及司马迁《史记》的失载,有关开明大帝的立身行事和人物形象,很难寻觅。而开明大帝的形象,关系着三星堆的秘密,关系着天竺大鳛帝国,以及古埃及最辉煌的第四王朝时期的秘密,即舜帝和雷吉德夫的文化等价、其弟“象”和哈夫拉金字塔的文化等价等等。当然,也关系着第二期大夜郎国的若干秘密。总而言之,在这个世界级研究课题的困境中,唯有借助于博物学才能逐渐走出一道道迷宫。而从博物学中获取的哪怕是一星半点证据都弥足珍贵。
多年来,王德埙不断地拜访和求助于高古玉收藏家,终于有所发现和领悟。兹一一介绍于次。
战汉高古玉反映了先秦普遍存在开明王崇拜。开明王为6000多年前到战国末期大夜郎国的一代代领袖人物。这个超级大国前期统治着古埃及和天竺大鳛帝国;后期为春秋时期到战国末期的鳖系开明王朝。先秦的僰人崇拜太阳,因此被称为明夷,后来称为太阳蛮。其发源地在今渝南黔川一带,自远古起就有十个太阳邦国,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鳛国和鳖国。这个超级大国在古代典籍中被称为“大夜郎国”。
开明大帝就是鳖灵大帝。区别在于鳖灵是一个特定的历史人物,在鳖国时期他是鳖灵王,攻入今四川以后始称帝,即开明大帝。他的后代也称开明。鳖国为太阳崇拜的发源地,可知鳖灵王就是太阳帝王。但在鳖灵之前的2000年中,还有许多代开明王。
距今6000年多前的开明王,曾经跟邻国鳛国的鳛王联手灭蜀。在今月亮湾一带立国。他们一起进入印度河流域,留下了哈拉帕文明。此后兵分两路,鳛王在德干高原建立了包括今大西南在内的天竺大鳛帝国;开明王则在今巴基斯坦登船离岸,再次远征古埃及,与先期抵达古埃及的开明王会合,在那里建立了古埃及王朝,亦即夏王朝。
由于秦火的阻断,后人对开明大帝在先秦的丰功伟业一无所知。高古玉是一本本打开的历史书,让我们得以从中一探究竟。
一、 王氏藏战国开明大帝骑貔貅鎏金玉雕
高12.8公分,底宽7公分,厚2公分,重99克。
在典籍失载的情况下,只有博物学让我们知道开明大帝的神话形态,甚至让能够我们看到了开明大帝年轻英武,头戴帝冠的历史形象,至为珍贵。如下图所示:
(图1)
采用寻龙尺场共振年份检测仪检测,为3900多年前的作品:
(图2,开明大帝骑貔貅玉雕,左侧面,王德埙摄)
貔貅口内含一铜珠。
这个开明大帝不但人首兽身长尾巴,而且是“胁下生双翼”:
(图3 开明大帝胁下生翼左右对比图 王德埙摄)
图中的黄色为金镶玉的黄金遗迹。是为开明翼神。
二、张氏藏战国出廓镂空双玉壁
通高31.5公分,直径18公分,厚0,7公分。重900克。
两个圆环玉壁,一镂空在主壁中心,一镂空在廓外。工艺极为精致,难度大。
玉质为帝王专用和田苍玉,但是,南方水坑受沁严重,腐蚀严重,其中还有黑色的水银沁。包浆古老。有明显的玻璃光泽和金属光泽,但是,其解玉砂线锯的古代工艺特征还是非常的明显:
(图4)
本次四件玉器制作精美,有明显的玻璃光泽和金属光泽,但是,其解玉砂线锯的古代工艺特征还是非常的明显:
(图5)
当年,玉作大师艰难的水凳操作至少花费了三年功夫!
本器图像之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多彩!战国时期,正是第二期开明王朝活跃的时代,同时代的本器相当于开明君臣业绩的本朝实录。本器的连环画故事跟刘氏藏开明王玩蛇圆璧的故事和图像几乎完全一样,值得注意。可以判断为开明王朝制作的同题材的两个版本。
是为开明王朝礼乐重器的发现,弥足珍贵!
中心人物:长袖善舞之女神;左右对称装饰鹦鹉和飞虎,这个就是夜郎系民族顶礼膜拜的羲和天母大神,为有史以来首次获得的最鲜明而完美的人物形象。其双腿弯曲,其实不是女娲,而是乳房神翼龙(详见三、艾氏藏乳房神翼龙玉璧):
(图6)
战国时期家喻户晓的开明大夜郎国领袖和民族英雄,到今日竟然无人知晓,一如天方夜谭,中华典籍逸失之惨重,可见一斑!
玉璧图像中,开明王及其勇士搏杀的动物,都可以理解为上古部族的图腾。
壁上部有开明族勇士搏苍龙。勇士右手持匕,左手持三叉戟搏杀恶龙,恶龙张牙舞爪十分凶猛。表现打天下之艰难:
(图7)
采用寻龙尺场共振年份检测仪检测,为2500多年前的作品:
一边为勇士骑貔貅战猛兽图:
(图8)
另外一边为开明王的部将弯弓射猛虎图:
(图9)
请注意其黔北髦人发式与古埃及人神发式之相同。
最宝贵的是壁底部又出现了人面兽身胁下生双翼的开明大帝双手玩长蛇为武器的图像:
(图11)
长蛇是开明王的秘密武器,也是他的好伙伴,顾盼之间,配合默契。
先秦家喻户晓的大夜郎国领袖和民族英雄,到今日竟然无人知晓,一如天方夜谭,中华典籍逸失之惨重,可见一斑!
壁的各部分如下:
(图12)
(图13)
另外一面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图18)
三、艾氏藏乳房神翼龙鎏金玉璧
高31公分,外直径19.5公分,内孔径4.5公分,厚0.9公分;重597.5克。云南出土。
透光,苍玉,泥沁深重、有水银沁,莫氏硬度计:5。
正面照片
(图19)
反面照片
(图20)
原件为鎏金玉璧,现存鎏金遗迹共七八处:
(图21)
采用寻龙尺场共振年份检测仪检测,为2600多年前的作品:
(图22)
(图23)
(图24)
断代
战国时期典型的夔龙:
(图25)
透雕“宜子孙”,对称的“斧头嘴”龙,具有战国后期玉璧的特征,此外还有先秦玉琢工艺特征和先秦构图艺术特征等。此不一一。
结论:战国后期作品,为开明王朝礼乐重器。
羲和天母乳房神的正式形象:乳房神翼龙
“宜子孙”战国玉璧中表现裸体女人为封建时代绝无仅有。这个裸体女人就是夜郎系民族共同的母亲:羲和天母乳房神。她不是人首蛇身的的女娲神。文献记载中的女娲神 :《艺文类聚》卷十一引《帝王世纪》:“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蛇身人首。”晋王嘉《拾遗记》:“蛇身之神,即羲皇也。”《楚辞 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王逸注:“女娲人头蛇身。”《山海经 大荒西经》郭璞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艺文类聚》卷十一引《帝王世纪》:“女娲氏,亦风姓也,作笙簧,亦蛇身人首。”《艺文类聚》卷十一引曹植《女娲赞》:“或云二皇,人首蛇形,神化七十,何德之灵。”山东嘉祥出土的画像石,伏羲、女娲的形象亦同于南阳汉墓画像,两人背向,伏羲在左,手执曲尺,女娲在右,手执圆规。本器出现的半人半翼龙跟传统的文献记载截然不同,它证明了开明古代民族的神话系统自成体系。
如本书所发现和论证的大量实例,证明了开明王朝时期的开明王和开明王的母亲的形象,都一无例外的是带翼的神话人物形象,本器的乳房神翼龙与之可谓一脉相承。
结论:羲和天母乳房神的正式形象就是乳房神翼龙。
乳房神在綦江7000年前的形象:
(綦江龙泉村花耳崖石棺岩刻图)
(綦江崖刻 周铃提供)
推想:半兽半人正是古埃及的文化特征,例如著名的兽身人面像;又如古埃及创制文字的图特(Thoth),他就长着朱鹭的头,人身,一手执书写板,一手拿笔。如此等等。
正面的乳房神翼龙:
(图27)
女神裸体露出肚脐为古埃及文化传统;
(图28)
(王德埙收藏的仿制品)
乳房神翼龙文化传播到古印度就异化为佛陀伽耶药叉女:
(图29取自网络)
这个佛陀伽耶药叉女为巽伽王朝(约前185-前75年)石雕作品。
乳房神翼龙在吠陀神话中演变成为那伽蛇族(障碍者),名叫“弗栗多”。弗栗多的身体纯粹是乳房神翼龙之异化:上半部是人形,下半部是蛇身。
请看弗栗多的同族阿普陀:
(图30 印度淡米亚纳督邦马码利普兰神庙)
之所以异化为下半部是蛇身,是由于印度多蛇。是为乳房神翼龙的印度化。
乳房神翼龙在印度史诗《摩珂婆罗多》中演变了金翅鸟(亦名“揭路荼”),人面,人身,背生双翅,只有嘴是鹰嘴,这一点跟中国不同:
(图31 印度奥利刹邦)
金翅鸟之所以成为鹰嘴,是因为鹰是毒蛇的克星。印度人因而崇拜鹰。是为乳房神翼龙之进一步印度化。佛教《长阿含经.龙鸟品》中,说金翅鸟每天要吃龙王和500条小龙。可知乳房神翼“龙”为印度教吸收以后,其“龙”尚未彻底转化为“蛇”的有力证据。
金翅鸟文化传播到泰国后,泰语称为“KrutPha”(神的坐骑),成为皇室的象征和国徽。此际,乳房神翼龙又进一步异化为男性;
(图32)
金翅鸟也是印度尼西亚的图腾和国徽图案。
女神裸体露出肚脐亦多见于东南亚各种神像,甚至也成为南亚习俗。远古开明文化的传播和广泛的影响,令人惊叹。
解读:
(图33)
反面的乳房神翼龙:
(图34)
解读:
(图35)
光怪陆离的神话世界:
(图36)
璧图中的猿猴在唐朝被李公佐写进小说《古岳渎经》(载《太平广记》),名字叫“无支祁”。其长相若猿猴,塌鼻子,高额头,青身白头,金睛雪牙,头颈有百尺长,力气比九头大象还要大,经常在淮水中兴风作浪。
璧图中的猿猴又概括性地表现了远古的猴国和猴军。为印度史诗《罗摩衍娜》故事起源的证据。《罗摩衍娜》的高潮是楞伽岛(今斯里兰卡)之战,罗摩王子和猴王德猴军进攻罗刹鬼国。本玉璧上的形象就是猴王苏耆梨婆和猴王大将神猴哈奴曼的中国原型。柬埔寨吴哥古迹有楞伽岛之战中发生的猴兄弟相争的雕塑:
下面是印度神猴哈奴曼胸像:
(印度国家博物馆藏品,取自网络)
本玉璧上的其他怪鸟、怪兽都跟印度史诗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属于“出口转内销”。这就是中国人完全认可孙悟空形象的根本原因。
(图37)
根据《搜狗百科》:“无支祁,亦作“无支奇”,古代传说中淮水水怪名。形状像猿猴,塌鼻子,凸额头,白头青身,火眼金睛。他的头颈长达百尺,力气超过九头大象,常在淮水兴风作浪,危害百姓。大神禹治淮水时,无支祁作怪,风雷齐作,木石俱鸣。禹很恼怒,召集群神,并且亲自下达命令给神兽夔龙,擒获了无支祁。无支祁虽被抓,但还是击搏跳腾,谁也管束不住。于是禹用大铁索锁住了他的颈脖,拿金铃穿在他的鼻子上,把他镇压在淮阴龟山脚下,从此淮水才平静地流入东海。”接受大 禹下达命令的神兽夔龙,就是本玉璧上的神兽夔龙:
既然本玉璧上的夔龙与无支祁相关,则1、本玉璧上的猿猴为无支祁而不是神猴哈奴曼;2、无支祁是神猴哈奴曼的艺术原型;3、本玉璧以战国为下限,则无支祁的故事始于战国开明王朝时期。
《山海经》说:“水兽好为害,禹锁于军山之下,其名曰无支奇(无支祁)”、“其形若猿猴,金目雪牙,轻利倏忽”。 《楚辞·九怀·思忠》云:“玄武步兮水母,与吾期兮南荣。”这里说水母为神。明陶宗仪在《辍耕录》考证云:水母为无支祁。如是,则无支祁为女性。这是混同于乳房神翼龙了。无支祁为水兽、水母之说,反映了夜郎系民族“水生一切”的特性,其为“水母”当系与乳房神传说之杂揉所致。
无支祁,亦作“无支奇”,或“巫支祁”古代传说中水怪名。
关于孙悟空形象的来源,胡适和季羡林的进口说跟鲁迅的本土说争论了几十年,本玉璧的发现具有终结争论的意义。
四、东汉灵帝时期出廓玉璧
长39公分,主壁直径21.2公分,重726.5克。
该玉壁唯一的中心人物就是开明大帝。“苍壁礼天”,在帝王之家无比神圣的玉壁中,竟然以太阳王开明大帝为唯一讴歌的主题,让今人不得不感到震撼!开明大帝在先秦地位之崇高可以想见。
(图38)
采用寻龙尺场共振年份检测仪检测,为2200多年前的作品:
(图39)
(图40)
(图41)
开明太阳王上面是兽首凤凰身的怪鸟:
(图42)
开明太阳王左右是一对飞虎:
(图43)
主壁外环为螭龙纠缠纹饰:
(图44)
五、刘氏藏谷纹开明王玩蛇圆璧
外直径27.8公分,内环直径9公分,重936.5克
谷纹打底,中环为故事连环画。黑色部分为水银沁。
战国时期,正是第二期开明王朝活跃的时代,同时代的本器相当于开明君臣业绩的本朝实录。本器的连环画故事跟张氏藏战国出廓镂空双玉壁的故事和图像几乎完全一样,值得注意。可以判断为开明王朝制作的同题材的两个版本。具体故事介绍从略。
(图45)
采用寻龙尺场共振年份检测仪检测,为3910多年前的作品:
(图46)
带翼开明王骑异兽:
(图47)
开明王玩活蛇为战斗的武器(与前壁相同):
(图48)
开明将士征战图:
(图49)
六、李氏藏开明大帝的持刀形象—西汉前期“宜子孙”大型廓外玉壁(有修复)
通高37公分,口径25公分,内孔径3.5公分;重957.5克。透雕“宜子孙”三字。
另有同样题材的小璧。
西汉的大小两个玉璧,是汉王朝艺术家对前代英雄的回忆。这里仅有的两个人物,一个是汉相萧何,一个就是开明大帝。这里没有春秋五霸,也没有战国七雄,可见开明大夜郎国在后人心目中地位之崇高。

(图50)
(图51)
采用寻龙尺场共振年份检测仪检测,为2250多年前的作品:
(图52)
(图53)
(图54)
(图55)
另外一面:
(图56)
(图57)
臂上生翅膀的开明大帝持刀图:
(图58)
开明王部队月下骑马征战图,也可能为月下追韩信故事:
(图59)
西汉初的开口龙,业内称为“斧头嘴”:
(图60)
七、李氏藏西汉前期小型廓外玉壁
通高25公分,口径14.2公分,内孔径2.2公分;重172克。
A面
(图61)
B面
(图62)
采用寻龙尺场共振年份检测仪检测,为2390多年前的作品:
镂空玉雕工艺精湛,左右为反向玉龙。苍玉本色可见:
(图65)
龙马相对,别有意味。均为汉初风格:
(图66)
持刀的有翼开明王,虽然在这里只是一个陪衬,但也可见开明大帝在汉王朝时期的崇高地位:
(图67)
月下追韩信,故事杂揉:
(图68)
血沁明显,故事画在外环,谷纹在内:
(图69)
八、东北出土复式“狮身人面像”
——兽身人面的双翼羲和女神与开明王石雕
高53公分,通宽21公分,其上头部厚18公分,底座为15×16公分;重37.1公斤。莫氏硬度计:4。
该件为贵州省晓风残月艺术馆藏品,为一兽身人面像石头雕刻作品,东北出土,一女一男重叠,风格古朴,采用寻龙尺场共振年份检测仪检测,为6510多年前的作品:
(图70)
其上面一个为乳房女神,见性特征B:
(图71)
这个乳房女神就是双翼羲和女神,也就是鳛水圣母。
A为人面,C为人耳朵,D为一双大翅膀,E为虎蹄。
请看侧面的翅膀:
(图72)
双翼羲和女神下面是兽身人手虎蹄的开明王:
(图73)
以上为尊,羲和太阳女神的地位由此可知。
九、招财童子、招财翼神骑雌雄招财貔貅—汉朝和田玉镇宫摆件
此件高10.5公分,长32公分,厚5公分。重2.066千克。
为上等和田白玉质地,小钢刀刻不动,它却可以划破玻璃。
正面图如下:
(图74)
本件的胁下生双翼的神仙骑招财貔貅的事件比较费解:
(图75)
采用寻龙尺场共振年份检测仪检测,为2430多年前的作品:
从腋下到肋骨尽处的部分称之为“胁下”。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这是《红楼梦》黛玉《葬花吟》中的一句,此系我最先想到的的出典。作者曹雪芹为清朝人,年份虽然太浅,但是,博览群书的曹先生之“胁下生双翼”应该有所依据的。
再就是明朝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第46回中有“他便两胁生翅”之说。
博览群书的曹雪芹《红楼梦》黛玉《葬花吟》中的“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一句,的确有所出典。该典虽然失考,但该典的源头就是太阳王开明大帝是可以肯定的。
十、金属材质的开明王艺术形象
1、先看开明部族的宿敌,蜀地鱼凫人的青铜重器中的开明王:
(图76)
采用寻龙尺场共振年份检测仪检测,为3810多年前的作品:
胁下生双翼:
(图77)
2、再看开明族人自己制作的青铜器,虎身人面像父居颁 “王”提梁卣与古埃及兽身人面像为同一物,是为青铜时代的物证。该虎身人面像为中国人面孔,有一双人手和四只兽蹄,还有一根虎尾巴。虎身人面像是母亲,她所怀抱的是她的儿子开明大帝。
(图78)
采用寻龙尺场共振年份检测仪检测,为2640多年前的作品:
在本器,开明大帝被虎身人面像拥抱呵护:
(图79)
3、网上看到一件据称是明清时期老包浆带翅膀神仙铜挂牌:
(图80,取自网络)
这个翼神面容和善,跟胁下生双翼的神仙应为同一神祇。
网络上也发现过据说为汉唐间的面容慈祥的青铜翼神:
(图81取自网络)
结论;
太阳王开明大帝及其众神的崇拜在先秦和两汉为高潮,此后逐渐消减,到北宋《红楼梦》写作的时代,人们已经不明其所以然,林黛玉:“愿侬胁下生双翼”(葬花词),不明出典。到了现代社会,人们对此几乎是一无所知了。
作者介绍
王德埙: 1950-汉族,贵州民族大学研究员,世界智慧科学院院士、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前所长,西南师范大学毕业,双专业。贵州省社会科学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奖获得者,贵州文史研究馆特聘专家、中国名山名寺名观文化研究委员会高级顾问、厦门上古文明研究室委员、《上古文明研究丛书》编委、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贵州省易学与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特聘专家,贵州省收藏家协会顾问、贵州省桐梓县夜郎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贵州镇宁竹王文化研究会顾问、重庆巴渝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僚学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