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虎山不会忘记
——父辈们和“邵大娘”的那些往事(32)
王玉华
和翟毓蔚、高松坡、程学通不同,王连仲家庭出身贫穷,文化低。
王连仲是明水浅井人,小名“延子,”读过几年私塾,年幼时不务正业,起初在绣江河上为经营水磨人家劈柴打工为生,后因为诱拐妇女被赶出家门,成为当地吃喝嫖赌的地痞无赖,人称“贼延子。”
1938年,王连仲投靠程学通,先当传令兵,后因为胆大杀过鬼子,被提拔为班长,队长。后来又独立山头做了国民党山东挺进军第二十八军副司令兼军统鲁中特务二十八组的组长和国民党博山县县长。
王连仲盘踞地方,独霸一方,为非作歹,是远近闻名的杀人魔王。据不完全统计,他的部队在章丘、莱芜、淄川、博山等地用石头砸、活埋、活铡、投井、绳勒等极其残忍的手段先后杀害抗日志士及无辜群众300多人。1948年,王连仲潜伏上海后准备登机逃往台湾,在机场被人认出缉拿归案,1950年夏天在济南被枪决。

王连仲在抗战之初也打过日寇,曾带人干掉胶济铁路章丘段皋埠桥、涧溪桥日军岗哨七、八个日本兵,得到程学通的赏识,步步高升。
1941年夏天,26岁的王连仲周密部署,在浅井西北蘑菇台占据有利位置埋下伏兵。当日军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近包围圈时,王连仲一声令下,子弹雨点般射向日军,由于仓促应战,日军伤亡惨重。从这时起,王连仲的名气更大了,人前以“民族英雄”自居,自封司令,骄气横生,常常打着抗日的旗号,以捐款委员的身份滥派捐税、中饱私囊。派捐时六亲不认一张白条,不交纳者取其牲命。
王连仲本村和旧军孟家“三恕堂”一支八年时间被王连仲以抗日借粮为名,抢夺大米40万斤。对在外经商的有钱人家就采取绑票的方式要求拿钱赎人,不拿钱者撕票杀掉。就连程学通的族兄夫妇也被其杀害。
1942年,高松坡、程学通在矾硫被我八路军四支队打垮败逃后,王连仲收拢余部一百多人,盘踞浅井,四营、吕家、侯家、相公庄一带,扩充队伍,自称司令。成立了危害章丘及周围地区最为严重的王连仲“二十八组,”简称“二八组,”残杀无辜百姓。接受国民党军统番号后,又在秀水建立自己的特务网,进行反革命活动,仅在马闹、盘泉寺、东田广、鲍庄等就有几十人被王连仲杀害。
1942年夏,章丘胡庄农民张其茂家来了两个亲戚,王连仲怀疑是“八路”,令手下将张其茂一家老少9口人和两个亲戚全部杀死,并亲手将张其茂刚满三个月的孙子从被窝拖出,攥住两条小腿撕成两半致死。
1942年秋,有13个外地人来章丘逃荒,夜宿在龙盘寺的一座古庙内,王连仲得知后,硬说他们是八路军的“密探”,用斧子和石头把他们全部砍死或砸死,其中包括6名妇女和3名儿童,尸体被扔进附近的井里。
1943年3月19日,王连仲第十组组长李广福假借国共合作,共同抗日之名,设计诱骗南明区副区长徐传恒、敌工部长褚方堂等13名抗日战士协商抗日,当晚,将12名干部战士押至木厂涧村外一处旧煤窑,用绳索勒死后推入井中(一名13岁的小战士幸免)。几天后,又用同样手段将两名区中队战士杀害。制造了南明区十三烈士殉难事件。
1943年7月,莱芜县32个贩卖生姜的农民来章丘做生意,王连仲怀疑是“八路”,将他们绑至东鹅沟,全部活埋。
王连仲怀疑明水农民康先弟私通“八路”,将一家13口人用石头砸死,并放火烧掉康家的房子,还将外地来章丘讨饭的5个男孩和两个女孩以“八路”密探为由,用石头全部砸死在贺套村东门外。
王连仲不但杀人,还抢人,只要听说哪家的闺女长得好看,就带着手下人去家里抢亲,如不顺从或反抗,就将一家人全部杀死。在章丘和周围地区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
“ 提起王连仲,他是个杀人精,逮住咱老百姓啊,就要动大刑。咳!不是活埋啊,就是填枯井!呀呼咳!呀呼咳!明里是抗日,其实是土匪。半夜三更就把人抓,咳!不是要粮就是要钱啊!呀呼咳!”
王连仲杀人手段极其残忍,令人发指。行凶时,或把人扔到枯井中,或把人拖到沟里用石头砸死,并号称“石头炖肘子。”从1939年到1948年被他杀死的人不计其数,有案可查的就有132人。在章丘中南部、莱芜西北、淄川西部一带屡屡犯下滔天罪行。”
王连仲身高超过一米九,虎背熊腰,剑眉大眼,鼻直口阔,皮肤白净,表面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但内里工于心计,口蜜腹剑,阴险狡诈,手段毒辣,残暴凶狠,毫无人性。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章丘一带流传着一个“半截指头换来一挺机枪”的故事。
1938年,章丘境内胶济铁路两侧南北宽约十公里的村镇完全被日冠占领,沿线大小站口均有日兵把守。日本鬼子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当时,章丘境内刚刚起事的地方“抗日”势力所用武器十分简陋,人送顺口溜:“身穿大褂子,腰别橛把子,叭勾一下子,回头钻茬子…”说得就是那时的情形。那时当兵也没有统一军装,老百姓多穿长及膝盖的褂子,有的还套件小袄,橛把子就是一种土造单打一的手动枪支,类似民间的猎枪,掰开后装填一发子弹,悄悄埋伏在那里,瞄准敌人放一枪,趁乱人还没回过神来的工夫赶紧就跑,若装填再打敌人的火力就会把你压住,要想再跑就来不及了。
假若有挺能持续开火的机枪,一直都是这些“草头王”的渴望。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1939年麦前,在程学通处当传令兵的王连仲瞄上了日本鬼子驻皋埠大桥的一个据点。在一个夜黑如墨的晚上,王连仲带领部下许大昌、李玉荣等人悄悄来到皋埠桥侧的鬼子岗楼附近,王连仲指挥许、李两人摸进哨所,此时被一日本兵发觉,为防止日本兵呼叫,许大昌从背后捂住鬼子的嘴,不料一个指头被鬼子咬住,两人同时喊叫起来,李玉荣眼疾手快,开枪将日兵击毙,一时皋埠桥上枪声大作,所有日本兵全部被歼,并且缴获了部分日式武器,其中就有一挺歪把机枪,当时王连仲手下的枪支十分简陋,有了这支机枪,很是高兴,他拍着许大昌的肩膀说:“丢了半截指头,换来一挺机枪,值!
然后,顺手把一个鬼子的头割下,连同那挺机枪拿到程学通面前。

王连仲得了这支枪爱不释手,十分欣赏。他早就听说过埠村南凤庄有个技艺精湛的名人铁匠任继述。人传任继述自幼爱好工艺,凡家中有的器具,日夜细心观察,精心琢磨,是远近有名的造枪高手。
王连仲找到任继述对他说:你是章丘名铁匠,能不能仿造一挺?任继述把缴获的日本转盘机枪部件一一拆卸,分别记好规格尺寸,然后再作安装,反复数次,研究了两个月后,章丘第一挺转盘机枪造了出来。此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闭锁片撑开式闭锁方式,四十七发弹盘供弹,有效射程八百米,可连发射击。
机枪造出后,当场试验,王连仲手下的机枪手刘继续(浅井村人)抱住机枪,瞄准一座老房子的屋面连续射击,用子弹从下到上一层层掀瓦。一盘子弹射完再换第二盘,枪筒爆热时,可进行更换,与缴获的日本机枪丝毫不差,王连仲喜不自禁,当即对造枪工人进行了嘉奖。并拉任继述入伙,封其为兵工营营长。把兵工厂设在前营、浅井,后来转移到靠近南部山区的三涧、侯家、朱公泉,东沟头一带。
兵工厂实行游击性生产模式,一有情况立即转移,每到一地,临时安炉,劳动一天,到夜幕降下时,各人使用的工具各人随身带着回家,自己设法掩蔽,第二天再带着工具到指定地点结合,刨床、旋床等改造成手摇车轮带动机械操作,隐藏在西涧溪的地道内,部分铁匠每天都在地道内工作,全靠汽灯或煤灯照明,不少铁匠把眼睛都熬坏了。

兵工厂繁忙时员工多达数百人。
王连仲的枪械所兵工厂开始生产机枪后,他抽调一个排的兵力专门负责保卫安全,规定非生产人员严禁入内,他自己经常到兵工厂视察,还不时考验一下工人的技术。一次他在车间视察时随手拔出腰间的匣子枪,让工人猜一下里面有几颗子弹,工人根据制枪经验,掂了掂分量,准确地说出数字,与他枪内弹数完全符合。
王连仲管理枪械制造非常专业,济南解放前夕,他曾任山东省军事枪械所第三所(济南第一机床厂前身)所长,
王连仲还善操京胡,自拉自唱、字正腔圆;也写的一笔好字;且双手使枪,弹无虚发。

王连仲草拟的电报稿
王连仲还效仿翟毓蔚和程学通创办学校,他在浅井、朱家峪分别创办了两处小学。

浅井小学老照片
当时,只要一提起王连仲,就让人想起社会上流传着又一首名为《王连仲杀人精》的民谣:“好一个王连仲,他是个杀人精。胡拉了老百姓,就去当了兵。明里是抗日,暗里是汉奸,半夜三更就把人来拴,也要票子也要钱……”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