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虎山不会忘记
——父辈们和“邵大娘”的那些往事(31)
王玉华
章丘抗战时具有影响力的第三个风云人物就属程学通了。 对于程学通,相关资料是这样介绍的:
程学通(1917~1979.4.26),字仲达,号畅汀。章丘市明水街道侯家村人。

程学通于1917年出生于富户之家,天资颖睿,其父程可箴,事农经商,曾在本村和济南设福元昌酱菜铺。程学通垂髫之龄,就为其设家馆,聘吕家庄宿儒陈汉章为先生。
家馆共五名学生,除程与家兄程学亨外,另外三位都是伴读。程天资颖睿,两年之中就读完《论语》、《孟子》、《大学》、《中庸》。1929年去章丘县立第一小学读书,因有儒书功底,国文甚好,为该科教师刘甲一(字冠九)所称道。十五岁毕业后,到济南上学,初在正谊中学,不久转爱美中学。他在莘莘学子中,学习优异,每每考试,大都名列前茅。
程学通喜读历史小说,尤其喜爱《三国演义》,他能十分流利地背诵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大段章节。当司马仲达与诸葛亮“棋逢对手”轩轾难分而最终诸葛亮为司马仲达所败的时候,他又崇拜起司马仲达来,因此,为自己命字“仲达”,以示对司马氏的效法与追求。
爱美中学毕业后,程学通投考了山东省立济南农业学校。程学通生前,据说他常对人谈自己曾从师过徐向前,这只是传闻,现尚未查到档案资料。

程学通(后二排右四)校友照
1937年底,日寇渡过黄河,济南告急,官则携款挈眷潜逃,兵则流散劫掠为匪。各地豪绅武装、地痞游勇、地方民团集结为伙,自立山头,打起各式各样的抗日旗帜,一时司令到处有,团长遍地走。彼时章丘情况亦如此。除李曼村、宋乐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组建的真正抗日武装外,他如翟毓蔚、王连仲等皆被国民党“封”为什么司令、旅长、团长,他们所率领的队伍,是既抗日又反共,程学通也是如此。
国共抗日合作后,程学通回到家乡,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酝酿,认为不抗日就会亡国,国之不存,何以谈家?于是决定聚众抗日。他首先和本村侯祖全、侯方建等五、六人,联络外村七、八人,组成了十几人的队伍,搜集了当地土豪用来保家护院的枪支,及韩复榘所属谷良民二十二师溃退时丢弃的武器,上了胡山。
1938年春节过后,小学教师李曼村(万山村)、宋乐生(祖营坞村)等投笔从戎,联络了五、六十人,于农历正月十七日,在三山峪村北面的石峪寺宣布起义,成立“章丘人民抗日救国军。”程学通亦率二十多人前来参加,后在翟毓蔚的影响下,旋又拉回胡山投奔了高松坡。
一日,有一细高个黄白净二十多岁的青年来到山上,说是要投军抗日,报名时,有人告诉程学通说,这个王连仲原是浅井村的,外号叫“贼言子,”是个地痞流氓,程学通知情后有些不悦,可王连仲虽胸无文墨,但巧舌如簧,于是把他收了下来。初为士兵,很快成了班长。
1938年6月初。程学通与日军栗家峪村战斗阵亡4人,重伤4人失利后,王连仲带少数人夜袭涧溪桥和皋埠桥并将击毙的日军脑袋割下带回,让程学通验证。于是王连仲更加得到程学通的青睐,步步高升,成了队长并兼任捐款委员(即军需或粮秣之类的职务)。
日本驻章丘的最高长官高桥,出动兵马包围了程学通老家西侯家村,将其兄程学亨杀死,血洗西侯村,程母惊吓得病亡故。程家眷属,为防日寇追杀,四处躲藏,日日生活在惶恐之中。
王连仲当了捐款委员之后,打着支援抗日的旗号,向农民滥派捐税上缴甚少或不缴,与程产生矛盾。王连仲用手中的粮款,暗地招兵买马,1938年底,手下已有数百人之多,而且武器也在程以上。王连仲羽翼渐丰,骄气横生,不把程学通放在眼中,还把程氏家族中的老村长程学增夫妇、程殿章等人私自处死,
1939年,高松坡的十八梯队改为山东省第十二专区保安第三十四旅、高松坡任旅长,出乎高、程意料之外,副旅长的头衔竟落在王连仲的头上。
1940年1月,程学通的第一团被编为秦启荣第三纵队保安第十团,下辖三个营,活动在章丘、淄川、莱芜边沿地区。1940年上半年,章丘有三部分(翟毓蔚、程学通、王连仲)抗日武装力量。1941年冬天,淄川的中共县大队,遭到高松坡汉奸队和程学通的保安团的袭击,给我军建立淄川抗日根据地造成严重困难。山东省委决定消灭高松坡的汉奸队。1942年初,这支汉奸队驻章丘的矾硫村时,被我军击溃。
此时,日本当局也发现高松坡部有背离倾向,遂于1942年3月2日将其残部集中在章丘城,收了枪支,4千余众押上火车,送去东北做劳工,高松坡被释放后潜伏于济南。
程学通鉴于高松坡的下场,颇有兔死狐悲之感,从此,转入地下,在恩师刘干卿的劝说下,一起去了阜阳接受国民党的政训教育。
沈鸿烈在阜阳举办政治干校,学员由各地保送,内有收编的游击队头头、行政科长、科员等。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灌输“复兴社”的“复兴民族、复兴革命、充实国力、准备抗战”、“欲攘外必先安内,欲安内必先反共”等。

为了反共,政训班一期接一期,程学通几乎每期都参加。一直到王连仲的“第二十八游击小组”发展起来以后,程学通才于1942年底回到章丘,恢复了山东保安第十团的番号,程学通任司令,王连仲为副司令,内设政训处和军需处,政训处处长一段时间内曾是程的外甥王力昌,军需处处长朱仲尧。团部下设三个营:第一营营长李广福。第二营营长刘锡九。第三营营长沈树华,这个营主要活动在淄川的西部。从此,保安第十团的番号取代了二十八游击小组的番号。
1943年1月,国民党军李仙洲率部入鲁。七月,奉命统一整编地方游击队,程学通的保安十团(时有2千5百余众)被整编为山东挺进军第二十八纵队,程学通被委为司令,王连仲为副司令,辖三个支队,即:八十二、八十三、八十四队;支队下设三个大队;大队下分三个中队;每个中队又辖三个小队。三个支队的队长和活动范围如下:
第八十二支队:队长王连仲,活动在章丘东南部。
第八十三支队:队长孙永瓒(又名孙子恒),活动在长白山南麓。
第八十四支队:队长王孝升(马棚人,又名王德忠),活动在淄川地区。
1943年冬,程学通搞所谓“曲线救国”,派亲信李树鸣带八十四支队(王德忠部)的部分兵勇假降日本,被其编为淄川县警备大队第五营,李树鸣任营长,活动在淄川西部地区,充当程学通的耳目。
这里顺便提一下程学通为什么把主要精力用于淄川而不用于章丘呢?其主要原因乃是章丘有个翟毓蔚,他的部队性质与程基本一致,他是国民党山东省第十二专区专员兼保安司令,下属省保安十七旅、十八旅、三十旅;山东挺进军第九纵队和第二十一纵队。无论政治地位、军队职衔以及军事实力(翟有部队约3万人)远非程学通可比,而且翟的主力活动在章丘的北部,占有“半壁河山”,因此程学通只好投注在淄川。
1944年,国际形势发生了质的变化,日本在各个战场上呈败退局面,淄川县知事吴玉瑾对此十分悲观,认为继续死心塌地当汉奸,后果堪忧,于是派员与程学通联系,迨至1945年日本投降之前,程学通所部活动在淄川的第八十四支队,在王孝升的率领下开进了淄川城。心怀鬼胎的吴玉瑾,将部分档案作了移交,其他焚毁。
1945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何思源通令全省各地日伪就地待命受降。山东挺进军第二十八纵队改称淄博矿区警备总队,程学通为总队长兼淄川警保大队长,接受了整个淄博矿区。
1945年8月20日,日军撤出淄城,程学通带淄博矿区警备总队淄川警保大队进驻淄川城。26日,我鲁中三师七团,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攻克淄川城,歼敌2千5百余众,活捉了代理县长王孝升,我军获胜后主动撤出。9月13日,程学通和潘树勋部又占了淄川城,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委程学通任淄川县长。
1946年1月,鲁中九师又克淄城,程学通和他的党、政、军团,一起潜逃济南,同年6月,国民党对解放区开始了全面进攻。7月9日,王耀武命七十三军由济南东犯,占了淄川城。在济南的程学通,联洛其部卒及地、富、乡、保、伪顽人员,在大辛庄成立了“淄川县复员工作队”,黄华斋任队长,随国民党军回到淄川。这些人还乡伊始,就以百倍的仇恨向翻身农民进行复辟倒算,妄图恢复他们失去的天堂。
8月,“复员工作队”更名“政治工作队”。县长程学通兼任大队长,下设四股,即:总务股、宣传股、军事股、审讯股;地方实行保甲制,对我干部群众开始了有组织的阶级报复。
1947年春,伴随着莱芜战役的胜利告捷,淄川又回到人民怀抱,全县人民欢欣鼓舞,党组织举办土地改革训练班,培养贫雇农积极分子和土改干部,至四、五月份,土改复查斗争进入了高潮。8月,国民党军队再入淄川,程学通带“还乡团”跟踵而至,恢复“复原工作队”,编制保甲,清查户口。程学通的县政府成立了公审委员会,对农村贫雇农积极分子、基层干部、民兵等进行血腥的报复,其心之狠、手段之残,令人发指,古今罕见。
1948年3月,淄川最后解放,程学通逃亡济南。彼时,国民党政府正在全国各地选举国大代表和立法委员,4月6日,程学通被选为国大代表,积极参加山东省的议会工作。9月,济南解放,程逃亡天津亲友处,不久,即去台湾。
程学通幼读儒书,受儒教思想影响颇深。践行尊师重教,在戎马倥偬的抗日战争年代,为培养所需人才,积极发展国民教育。在他所属游击区内,成立了章南教育委员会,以与章丘北部翟毓蔚所建的教育科相区别。程学通任该会的常务委员。前后设中心国民小学20余处;设保国民小学95处。并于1943年在王北庄成立了绣江中学,程学通为董事长兼校长。
程学通迷信蒋介石,笃信国民政府为正统,办学的宗旨,就是向学生贯输“一个政府、一个国策、一个领袖、一个主义”的“四一”教育。同时,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列为八德;把“礼义廉耻”定为校训。让学生牢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在师生中积极发展“三青团员”。三青团的前身是“复兴社”,日本投降后,改复兴社为三青团,隶属军统特务系。
程学通一向敬重老师,他常说师徒如父子,师重于父。抗战初期,他把在阜阳的妻子刘杰汝和年仅16岁的胞妹程学娟,拜托给他的老师刘干卿照管,到西安后的第六年,程学娟已22岁,由刘干卿为其主婚出阁。刘甲一、字冠九,是程学通在章丘城上学时的老师,他当了司令后,仍以学生身分去埠村看望刘老师,并严执弟子之礼。
据程学通妹丈高尧纲几次从台回老家绣惠镇探亲介绍,程自天津去台后,没有在蒋政府任具体职务,只是靠他的国大代表经费度日。初,他办了一处饭店,因无力经营,获利不佳,后又开了一冰糕厂,数年后即停业。晚年因对台当局不满,终日悒郁、愤懑

程学通(前排在二)在台全家照
1978年患病,曾去美国治疗,久不见效,病情危笃,于弥留之际,犹念念不忘祖国统一,魂归故里。1979年4月26日去世。
上世纪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初,其子曾回章丘老家,当地政府还专门为程氏后人配装固定电话以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