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游:西江千户苗寨
文、图、视频/罗宙纶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南贵村,被中外人类学家和民俗学者认为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比较完整的地方,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的首选之地。
白水河又称西江河,发源于雷公山北波翁巴基,经西江汇入清水江后流入长江。白水河自东向西穿越众多峡谷、瀑布,形如一条美丽的白布而得名。其水质清澈透亮,滋润了一代又一代的西江人。
纵目远望,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四面环山、重峦叠嶂,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白水河穿寨而过,如诗如画,稍为平稳处是潺潺流水,湍急处是哗啦啦倾泻而下!
我们叫“影楼”,苗寨叫“旅拍”,都是摄影工作,景点旅拍店随街可见。
年轻人正在互相留影,见状顺手抓拍,他们反应迅速,马上摆个“普士”配合,换来
一片笑声。

你有你的幸福,我有我的忙碌,各有各精彩。
西江千户苗寨,拍套苗族写真的游客不少,少数民族服饰可租用,有化妆、跟拍服务。白水河旁、风雨桥上、吊脚楼下,到处都能听到银饰碰撞的叮当声。
游客们身着苗族服饰在镜头中“变身”为苗寨里的阿哥阿妹,特別是女孩子穿戴少数民族服饰,打扮得漂漂亮亮,让你分不出是苗寨妹子还是外地姑娘。著名作家、学者余秋雨先生点赞这座苗寨风情——“以美丽回答一切”。
西江千户苗寨主要景点有西江苗族博物馆、鼓藏头家、活路头家、酿酒坊、刺绣坊、蜡染坊、银饰坊、观景台、噶歌古道、田园观光区等。西江千户苗寨是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
西江千户苗寨,白水河有7座风雨桥横跨河上,画龙点睛般地点缀着典雅秀丽的民族风情。苗寨,只要有流水,必有亭廊结构的风雨桥,既有便利交通、遮风挡雨的功能,更有关风蓄气、改善风水的讲究。
从上游的一号风雨桥(龙潭桥)、到景区入口处的七号风雨桥(回龙桥),风格统一、长度各异,均为混凝土+木材的混合结构,2008年以后新建或重建。每座风雨桥,均冠名为“××僦”。苗族没有自身的民族文字,往往对汉字的苗族读音进行汉注(再造或选用一个冷僻的汉字);“僦”、音“jiu”,就是汉字“桥”的苗音汉注。
桥在苗族人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特殊的寓意,除具有修阴功、积功德;祈愿家庭添丁加口,保佑小孩茁壮成长,老人福寿康宁等等和方便生产生活交通外,其桥的用意也各有不同。苗家人认为龙不仅能兴云布雨,保村佑寨,而且还能招财进宝,守护苗寨的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苗家有句谚语“人守寨,龙守财”。就是因为修建了这座拦龙桥,栏住了龙,守住了财富,西江苗寨才人丁兴旺、风调雨顺、财源滚滚。
这种敬酒方式你见过未,无一定酒量,点顶?

1992年,西江千户苗寨被列为贵州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世界典型的苗族吊脚楼村寨。2022年,西江千户苗寨为4A级旅游景区。
西江千户苗寨拥有苗族芦笙舞、苗年、苗绣等1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苗族文化展示中心” 先后获得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中国文化旅游新地标、中国最美的100风情小镇、十佳旅游镇(村)最美“原生态”露天博物馆、中国优秀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和中国文明生态景区、世界十大乡村度假胜地、2019年“一带一路”国际旅游新商机最受海外游客欢迎的内地旅游目的地等殊荣。各种荣誉称号一大串,不胜枚举。
西江苗寨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从2007年的1700元增长到2021年的20300余元。西江千户苗寨被列入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西江模式”被列为贵州改革开放40年40事典型案例,雷山县发展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入选世界旅游联盟。西江千户苗寨景区2011年以来户均累计分红超过了10万元,1400余户6000多群众直接受益。在西江苗寨,98%以上的村民都吃上了“旅游饭”。
旅游景点人流量大,往往会留下不少垃圾,环卫工人辛勤劳动,为景点做好保洁工作,给个大大的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