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天都市头条编发的《一个家族的红色血脉》用事实说话,其主旨思想是说明在旧社会,一个家境殷实的文人家由于战乱年代,因受旧政权压迫而沦落不堪,並彰显有骨气文人爱国情怀。家庭是社会一个缩影。这是一篇红色血脉赓续的好文章,值得一读,崔父文亨,曾因缴不起赋税被戴牛笼具游街,並被抢走牛套绳等农具及部分家具,因揭不起锅两斗小麦卖女求生,长子鸿响参军成为国家优秀干部,次子为抗战英勇杀敌壮烈牺牲,三子红月为水利事业奋斗一生,……很多鲜活事实记述了一个家族对红色血脉的传承。
崔府君讳文亨,出身于书香世家,既为私塾之师,亦兼农事,家境殷实。与石氏(生卒不详)结发为妻,生子鸿响,石氏因患沉疴,不幸早逝。崔府君鰥父孤子,生活艰难遂续弦徐氏。又与徐氏生育三子四女,为长子鸿响成家后,恰逢抗战时期,受地下共产党的感召,鸿响告别父母妻室,奔赴延安参加革命,更名崔冰,秘密潜行到达延安成为第四期抗大学员。因表现优异,军职连升至副军级。
崔府君夫妇始终坚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在送走长子赴延安抗日后,又鼓励次子鸿玉投身二战区抗日军队。年仅十六岁的鸿玉在南辛与日寇激战中,杀敌两名,壮烈牺牲。
战乱时期,家乡连年干旱,崔府失去私塾收入,因无法度日,忍将三女瑞妙卖给北赵毋家。崔府曾因缴不起赋税,惨遭村霸官人凌侮、盘剥。一九四七年家乡解放时积极参加土改,随后踴跃入社。
崔府徐氏勤劳善良,一生命运多舛,历经磨难,在崔府君年迈多病之时,弱肩挑起生活重担,亦耕亦织,还耐心辅导儿女读书识字。建国后三子鸿悦与长女瑞莲相继参加工作,四子鸿亮与妻居家务农,共同奉养慈母二十余载,崔府子女贤媳爱孙也竭力尽孝。
愿崔府考妣之灵德昭后世,福泽后裔。
都市头条编辑:都市眼光-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