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僚人虞朝吐似马踏龙雀
王德埙
摘要
关键词
三星堆,虞朝,吐似,马踏龙雀,商,洈宫,尧,昊,禋竺
三星堆文明虞朝马踏龙雀规格;高33公分,长44公分,宽11公分;重2.4公斤。
采用寻龙尺场共振年份检测仪检测为距离今天7120年,这个数据还需要采用其他科检手段核实后才能最终认定。
贵州省晓风残月艺术馆藏品。
迄今为止,全国各地已出现不同时代的铜器马踏龙雀多个,本器为年代最早的一个。
铭文研究
一、马背铭文
铭文大意,虞朝天子商(淦)着朱巿在沣峪歃血卜兆。本器马踏龙雀的祭祀对象,是岁星之年在洈水神宫纪念虞朝的保护神:洈水之神。
歃血卜兆之地与祭祀之所距离遥远,未知何故。
考证
背左释文
歃韍嗣兆沣商(淦)。
德埙按:铭文大意,虞朝天子商(淦)着朱巿在沣峪歃血卜兆。
背左铭
编码2为“巿”,参考“巿”的小篆,不难看出其一致的特点:
故隶定为“巿”。韍,fú 。《说文解字》:“韠也。上古衣蔽前而已,巿以象之。天子朱巿,诸矦赤巿,大夫葱衡。从巾,象连带之形。 ”。上古衣蔽前,从巾,象连带之形是巿之范式。
古同“韍”fú。 上古衣蔽前而已,巿以象之。古代朝觐或祭祀时遮蔽在衣裳前面的一种歃服饰。
通过上图虞朝天子朱巿的尊贵,人们可以想见虞文明的灿烂辉煌。绝非斯大林五阶段论者所虚构的茹毛饮血的原始人类。
编码3为“”,古同“嗣”。参
(戌嗣子鼎(金)商代晚期)。嗣国。音sì。《说文》:“诸侯嗣国也。”段注:“引伸爲凡继嗣之偁。”《说文》为
;其他异体字还有
、
等等。从册,从口,从司,合体字的意符兼有声符的功能,称为“司亦声”。册,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的文书。口,口头命令。司,世代从事某专业。口、册、司联合起来表示"有关子承父业的皇帝御旨"。本义是经天子批准父传位嫡长子,但这是后世的规定。在虞朝不存在嫡长子继承制。
子嗣:指儿子,指传宗接代的人。嗣作名词时有接续、继承、子孙等意思。元·无名氏《刘弘嫁婢》楔子:"师父道在下夭寿,师父道在下绝嗣。师父,如何全美的寿数,如何得有这子嗣?师父一发与迷人指路者。"
本铜马之“兆”之前的文字为前辞,包括占卜的时间、地点、占卜人,提问的事由等。“兆”之后的文字为占辞,是根据卜兆作出的吉凶祸福的判断,以及应该办的事情等等。无“兆”的文字是一般的史事记录。本铜书之“兆”主要从此义解,另有“天兆”等名词。
《史记.龟策列传》:“略闻夏殷欲卜者,乃取蓍龟,已则去之,以为龟藏则不灵,蓍久则不神。至周室之卜官,常宝藏蓍龟;又其大小先后,各有所尚,要其归等耳。”
按照司马迁的说法,虞夏占卜不保留龟甲,盖藏则不灵,故废弃毋用。占卜的卜辞书之于策。今方知虞夏制度,乃精选卜辞刻马踏龙雀以典藏,其珍贵如此。是故各地收藏家均未发现虞夏蓍龟和金石草木等占具。姬周则观念大变,妥藏蓍龟。
编码5为“孙”。
编码6为“沣”。水名,源出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秦岭沣峪。《韵会》敷冯切,音丰。水名。《前汉·地理志》水出扶风鄠县东南。《书·禹贡》沣水攸同。又作丰。《诗·大雅》丰水东注。 亦作鄷。
编码8为“商”,时名人商淦简称为“商”,虞朝商人集团领袖。
“商”字的起源为学界热点已非一日。在甲骨文被视为中国最早的古文字的时代,从张光直到今天的人们不得不以甲骨文的形态来追究“商”字的起源,以致颇多穿凿附会。
但甲骨文才区区3000多年,三星堆铜书则有7000多年。于是,“商”字的起源便重新提上了日程。三星堆铜片书的“商”为“矸”,即丹砂。“商”和“矸”为异体字关系,其虞朝初期的本义是丹砂。丹砂与盐构成南夷生存发展的两大支柱,其中最具特殊商品价值的就是丹砂。丹砂红色,上古尚红;又是道士炼仙丹的必备神料。人们因此而产生了丹砂崇拜。经营丹砂的商人以之到海外领地交换海贝、象牙、珠宝,他们因此获利而成为巨富。这些经营矸的人士,逐渐被称为做生意的“商人”。仡佬族的先民——濮人就在这里取朱砂、烧炼- ,素有“丹砂古县”之称。务川县位于遵义市东南,与重庆市的武隆县接壤,离遵义市180余公里。7000年前三星堆铜片书的“商”:
其结构为:干、石:
显然,编号2为下图“石”。
(引自《甲骨文小字典》文物出版社页153)
编号1和2组合为“矸”,乃从石,干声的形声字,音gai。《康熙字典》:“【集韻】居寒切,音干。義并同。又丹。
【荀子·正論篇】加之以丹矸。【註】丹砂也。”
结论:“商”和“矸”为异体字关系,其虞朝初期的本义是丹砂。
丹砂与盐构成南夷生存发展的两大支柱,其中最具特殊商品价值的就是丹砂。丹砂红色,上古尚红;又是道士炼仙丹的必备神料。人们因此而产生了丹砂崇拜。典籍和学术界的研究证明,丹砂这种神化的商品极大的促进了南夷社会、经济、政治的进程。现在看来,丹砂在虞朝地位之崇高,是现代人无法想象的。经营丹砂的商人以之到海外领地交换海贝、象牙、珠宝(现存三星堆遗址),他们因此获利而成为巨富。这些经营矸的人士,逐渐被称为“商”、“商人”。“矸”和“商”的异体字关系发生了词义的转移,读音也发生了变化以示区别,变成了两个字(词)了。
(图 曾启明提供,凯里市文物局)
曾启明由线条用朱砂填充,判断其年代相当久远。王德埙采用寻龙尺场共振年份检测仪检测,距离今天有15000年。这个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朱砂考古发现。
虞朝经营丹砂的商人集团的领袖亦以丹砂为名字。朱砂别名丹朱,丹朱就是虞朝的开明王齿神。明朝纬书大师孙瑴《龙鱼河图》:“齿神名丹朱。”《史记·五帝本纪》:“尧曰:‘谁可顺此事?’放齐曰:‘嗣子丹朱开明。’”所以,成都的开明王朝就是丹朱王朝。齿神和唐尧的开明王朝,到了蚕虫时代就是虞朝了。详见王德埙柳州会议的论文《鎏金铜鼓牛角王慈王寺西祀宗祖》。传说中的齿神和唐尧之子是同一人。但铜书中未见丹朱之名,余《夏典考释》则有之。这是司马迁弄不清良渚文明和三星堆文明所致。镇宁伏羲山石刻文字版上有丹朱的记载。
简而言之,上古历史粗线条如下:
12000年前:黄帝时代(23年长沙会议论文《黄帝之玺背双飞虎头(金刚石)》)中心地区今东北地区。跨大洲的超级大国。
10000——8000年前:开明王朝-虞朝,尧舜时代。中心地区今大西南,跨大洲的超级大国。
7000年前大禹王时代,中心地区今浙江省。跨大洲的超级大国。
7000年以后,夏启开始夏王朝时代。说明:这个“商”是朝代名,不是虞朝做丹朱生意的“商”人的-。中心地区今浙江省。跨大洲的超级大国。
3600年前,商王朝时代。今河南省。小国。
3000年前,西周,中心地区,今陕西省。大国。
今后的工作,就是将五帝细化,在历史大事年表上排位置。五帝是以黄帝为首开始的,根据《大戴礼记》的说法,五帝分别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黄帝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
参考:王德埙 王长城《论天竺大鰼帝国》(网络搜索)六、贝币与象牙的证明;李锦伟《丹砂与明清贵州历史的进程》、李映福等《贵州万山汞矿遗址调查报告》、曾超《乌江丹砂开发史考》、张颖《丹砂疪佑:贵州务川龙潭古寨文化生态探源》。嘉靖《思南府志》《贵州图经新志》乾隆《贵州通志》《兴仁县补志》等等。
嗣梅帝(句呆)与句芒(句龙)为兄弟关系,他们都是句淦后人。
“矸”和“商”的异体字关系发生了词义的转移,读音也发生了变化以示区别,变成了两个字(词)了。朱砂别名丹朱,丹朱就是虞朝的开明王齿神“欩”。土司,中国的土司制度始于虞朝。由于虞朝是一个跨大洲的超级大国,必须设置 “外夷衙门”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土司制度极大拓展了虞朝的边疆版图。包括全部东南半岛、南洋群岛、印度次大陆和印度河流域,以及两河流域。在这些地区,都存在过土司制度。土司制度让不同种族的广大人群都沐浴在虞朝太阳的温暖照耀之下,实现了真正的世界大同。中国早期易经命理风水学术语有“天克地冲”、“西岁”、“亡神”、“用夭”、“克戉”、“克用”、“丰困”等卦象。虞王祭天时用半体牲之礼。“宂”正是历史上久讼难决的虞朝官制的所谓“槁gǎo ]人”。“土”为后土,社神。“土”字起源于贵州省镇宁县蜂糖山伏羲女娲社稷坛。虞朝祭天祀地叫“郊社”。禋私之祀后要占卜。按照司马迁的说法,虞夏占卜不保留龟甲,盖藏则不灵,故废弃毋用。占卜的卜辞书之于策。今方知虞夏制度,乃精选卜辞刻金箔于铜片书以典藏,其珍贵如此。是故各地收藏家均未发现虞夏蓍龟和金石草木等占具。姬周则观念大变,妥藏蓍龟。虞朝为春神公子句芒专铸的大鼎叫句鼎。夭为虞朝官名,掌弋射。三星堆铜书上有他的形象。三星堆铜书之“榑桑(扶桑)神树”即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扶桑树。汪祖是虞朝神仙人物。甬神为正神。
考证
背右释文
恁隔若用洈宫岁
德埙按;这里点明本器马踏龙雀的祭祀对象,是岁星之年在洈水神宫纪念虞朝的保护神:洈水之神。
背右铭
编码1为“(恁)”,同“恁”,思念,音nín。《说文》:“(饪)大孰也。特牲礼请期曰羹饪注。饪、孰也。饪亦假稔爲之。释言。饙馏稔也。字又作餁。餁同饪。壬声。如甚切。七部。”。
德埙按:该字为竖心旁:从壬后2.38.1(甲)。
编码2为“隔”,塞也。《说文》:“隔,障也。从鬲声。古覈切”。
德埙按《中国篆刻大字典》下,页3857:“古玺文古乐汇”字形可参。
编码3为“若”。大神。“若”训“大神”。《庄子﹒秋水》:“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这里的“若”专指“水神”。
德埙按:洈若,洈水之神,虞朝的保护神。
编码4为“用”。
编码5编码32为“洈”,音 Wéi。水名 。出湖北省松滋县西南,至公安县流入界溪河。
德埙按:洈,有洈水,洈山,均在今湖北省境内。湖北属于长江中游,虎民族根据地,是构成“虞”之要件。是证三星堆文明绝非仅仅限于大西南地域。三星堆铜片书出现了虞朝伯爵洈伯出现,可知虞朝少昊大帝时代已经建立起了五等爵位制度。人们祭祀洈水之神,为特牲礼请期。
《康熙字典》:“洈,【廣韻】魚爲切【集韻】虞爲切,并音危。水名,在南郡。
【山海經】宜諸之山,洈水出焉。又【唐韻】過委切【集韻】古委切,并音詭。義同。”、
《汉书》:“洈山, 洈水所出,东入繇。”
《说文》段注:“(洈)洈水。出南郡高城洈山。東入繇。城前志作成。水經注作城。南郡高成下曰。洈山、洈水所出。東入繇。繇水南至華容入江。過郡二。行五百里。水經江水篇曰。又東南當華容縣南。濔水入焉。又東南油水從西南來注之。油水篇曰。油水出武陵孱陵縣西畍。東過其縣北。又東北入於江。油水卽說文下文之油水。非漢志之繇水也。漢志洈入繇。繇入江。此在江北、而南入。南郡高城、華容在江北也。油水入江在江南、而北入。孱陵在江南也。然則繇、油同音而絕不相涉。酈注油水篇乃云孱陵縣白石山、油水所出。東逕其縣西與洈水合。洈出高城縣洈山。東逕其縣下。東至孱陵縣入油水。殊爲襲志語而謬誤。葢江北之洈水、繇水不可攷。乃以江南之油水當之也。山海經曰。宜諸之山、洈水出焉。南流注於漳。从水。危聲。過委切。十五部。師古音危。”
编码6为“宫”。《说文》:“宫,室也。”字形,象房屋形。在穴居或者半穴居时代也就是悬崖石窟或者地面的三角形窝棚。外围象门,里面的小星星象彼此连通的窗户:从内往外看,是天上的繁星;晚上从外往内看,是闪烁的灯光,星星点点。象古人居住的地方。本义:古代对房屋、居室的通称。上古帝王之所亦称宫。
编码7为“岁”,年。“岁”异体字,参见《碑别字新编 · 十三画 · 岁字》引〈魏刘双造象〉:
正近于编码4,故训为“岁”的虞朝异体字。郭沫若在其《甲骨文字研究》中的结论是:"一、岁戉古本一字。二、古人尊视岁星,以戈为之符征以表示其威灵,故岁星名岁。”古人以岁星纪年。
德埙按:西岁,虞朝风水学术语,指正西太岁位。一般来说,太岁方,宁可坐不可向。
《苏州风水大师以龙的博客》“苏州风水大师:2017年太岁在西岁破在东,临近八月是非多如何化解”(新浪博客)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西岁兴水库。
二、马颈部铭文
颈左部铭文
释文
吊商押余使丰
德埙按;大意,吊唁商帝以朕抵押使祭祀丰盛。
编码1为“吊”,吊唁,吊的西南夷俗字。会意。diào 祭奠死者或对遭到丧事的人家、团体给予慰问,吊唁;慰问遭遇不幸的人。《说文》:“吊,问终也。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从人持弓,会敺禽。”。
德埙按:考此字采用了最笨拙且费时的排除法。
编码2为“商”,时名人商淦简称为“商”,虞朝商人集团领袖。详见背左铭编码8
编码4为“余”,夏王第一人称代词。
编码5为“使(吏)”。
编码6为“”,丰盛。 fēng 。容貌好看;风度神采。《说文》段注:“引伸爲凡丰盛之偁。《郑风》:子之丰兮。毛曰:丰,丰满也。郑曰:面皃丰丰然丰满。《方言》:好或谓之妦。妦卽丰字也。”。
按:甲文从“豆”,(甲2902(甲))上像盛装丰满,表示祭祀的礼器很大,祭品很丰富。在六书中属于合体象形。
颈中部铭文
释文
唯尧公唯祖禋
德埙按;大意,可知虞夏朝尧天子禋祀昊天上帝的庄严其事。
编码1为“唯”。
编码2为“尧”。从金文字典“铙”之“尧”偏旁析而斠之,应为“尧”无疑:
如图,“尧”为上古中国的领袖人物,头上插两根羽冠,这样民俗为西南少数民族所常见(参花山岩画)。羽冠在铜书第二页(待发表)第19号字中,就演变成了“人”偏旁边:
德埙按:由于尧为虞朝天子,故“尧公”之称谓,证明“公”在虞朝相当于天王这样的级别。
编码3为“公”。天下共主。上古的本义为社会学意义的公共。《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王德埙论文:三星堆僚人虞朝吐似马踏龙雀。证明上古尧帝就是出身于南夷的领袖,头戴羽冠。尧帝风俗至今仍在僚人后裔中传承,并成为中国艺术符号。是为铜证如山,民俗犹存,相得益彰。
三星堆的羽冠是否为“尧”?
西南铜鼓上的羽人
芦笙舞的羽冠:
编码4为“唯”。
编码5为“且”,金文同“祖”,后加示旁。祭拜始祖的庙。《说文》:“祖,始庙也。从示且声。则古切”。
蔡侯盘(金)春秋晚期:
《说文》段注:“絜祀也。韦昭注周语同。释诂。禋,祭也。孙炎曰。洁敬之祭也。各本作洁。依玉篇作絜。一曰精意㠯享爲禋。凡义有两岐者,出一曰之例。山海经,韩非子,故训传皆然。但说文多有浅人疑其不备而窜入者。周语。内史过曰。精意以享,禋也。絜祀二字已苞之。何必更端偁引乎。举此可以隅反。从示。垔声。于眞切。古音在十三部。尚书大传以湮爲禋。”。
按:汉扬雄《甘泉赋》:“来祗郊禋,神所依兮。”《梁书·元帝纪》:“鸾辂龙章,盖以郊禋而贵。”《明史·毛澄传》:“岁律将周,郊禋已卜。” 德埙:“来?来乎?郊禋必卜乎?
汉灵帝《白石神君碑》“卜云其告,终然允臧。非奢非俭,率由旧章。华殿清闲,肃雍显相。玄图灵像,穆穆皇皇。四时禋祀。”
《文选·谢朓 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 》:“裘冕类禋郊,卜揆崇离殿。”李善注:“《周礼》曰:王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唐贺知章 《太和乐章》:“裘冕而祀,陟降在斯。”《宋史·舆服志三》。
乾隆十七年,御制玉泉山天下第一泉龙神祠落成,诗纪其事:
“用以妥神筵。方落临佳令,肇禋卜吉蠲。”
德埙又按: 吉蠲亦作“吉圭”。谓祭祀前选择吉日,斋戒沐浴。《诗·小雅·天保》:“吉蠲为饎,是用孝享。”毛 传:“吉,善。蠲,絜也。”郑玄 笺:“谓将祭祀也。”朱熹集传:“吉,言诹日择士之善;蠲,言斋戒涤濯之洁。”陆德明 释文:“蠲,古玄反,旧音圭。”《仪礼·士虞礼》“圭为而哀荐之飨”汉 郑玄注:“圭,絜也。《诗》曰:‘吉圭为饎。’”由是可知虞夏禋祀昊天上帝的庄严其事。
颈右部铭文
释文
尧钺(越)困作吐似
德埙按;大意,尧天子在钺宫制作了这件铜合金吐似(马踏龙雀)献给昊天上帝,传承虞王朝奔腾进取的时代精神。
是为铭内事。
编码1为“尧”。
编码3为“困”,本义为居所,这里指宫殿。《说文》:“故庐也。从木在囗中。”
段注:庐者、二畞半一家之居。居必有木。树墙下以桑是也。故字从囗木。谓之困者、疏广所谓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也。
德埙按:吾前文已证三星堆金文“困天子”,即天子居,也即天子宫殿。故“戉困”即尧帝皇宫之名。
编码4为“作”。
编码5为“吐”,泻。《说文》系传:“泻也。从口土声。”。
编码6为“似”,继承。《诗·小雅·裳裳者华》:“是以似之。”
《诗·小雅·斯干》:“似续妣祖。”
德埙按:《玉篇》:“泻,泻,倾也。”《周礼·地官·稻人》:“以浍写(泻)水。”宋· 陆游《雨夜》:“急雨如河泻瓦沟,空堂卧对一灯幽。”极言“吐”之倾泻状,故尧时代“吐”有奔驰义。此以水速象马速,借以指代本器奔马。该奔马象征虞王朝奔腾进取的时代精神,需要代代传承。是故名之曰吐似。
三、马身部铭文
马身右铭
释文
昊司神吐克仄(仄慝)竺(禋竺)志(国志)欩帝钺困叒(榑桑)私禋吊
德埙按;大意,负责祭祀昊天的司神吐克在天竺宗庙卜卦,记入国志。欩帝(应即尧天子)又在钺宫榑桑树下秘密地举行私禋以吊唁。
禋为虞人燔柴升烟以祭天。私禋即私祧。需要不公开的,秘密地祭祀。虞朝称远祖的庙为祧。承继先代叫承祧。例如一子兼祧,把隔了几代的祖宗的神主迁入远祖的庙谓之不祧。这是因为太古洪荒时代的远祖在虞朝宗庙缺乏记录,遂产生了不公开的神主迁庙的私禋。
编码1为“昊”的异体字,
编码2为“司”,主持。《说文》:“司,臣司事于外者。从反后。凡司之属皆从司。息兹切”。
德埙按:许言字形采用反写的“后”字。编码7无“口”构件,应系“司”的初文。段注传曰:司,主也。凡主其事必伺察恐后,故古别无伺字,司卽伺字。
胖司:虞王祭天时用半体牲之礼。
编码3为“申(神)”。
德埙按:司神,虞朝大祭师之职。
德埙按:三星堆有神。
编码4为“吐”,泻。《说文》系传:“泻也。从口土声。”。
编码5为“克”,用肩扛。kè
问克:
《论语》卷14宪问篇:又问克(好胜)伐,怨欲不行,可为仁矣?曰可为难。
德埙按:吐克,虞朝大祭师之名。
编码6为“天”。
编码7为“仄”。占术术语,仄慝,王侯其肅。《說文》:“厠本字。通作側。 又平仄,字聲也。 又仄慝,月行遲也。占家曰:朔而月見東方謂之仄慝。仄慝則王侯其肅。 又赤仄,錢名。”
德埙按:虞朝规制,禋祀后要占卜:仄慝,王侯其肅。
编码8为“竺”。
宋代徐清叟《癸丑十月二日上天竺寺祈晴》 金泥滑滑溅雕鞍,虔走禋祠谒宰官。
北宋《玉海》:“南北郊朕亲饬躬郊祀上帝皇天报应神光并见匡衡言甘泉泰畤紫坛八觚宣通象八方五帝坛环周其下又有羣神之坛以尚书禋六宗。”
唐祖诒:“明禋垂西竺,绥锡福应,看此日重新庙貌,千秋祀典达馨香。”
编码9为“志”,记,知。《说文》段注:“意也。从心㞢。㞢亦声。按此篆小徐本无,大徐以意下曰志也补此爲十九文之一。原作从心之声,今又增二字,依大徐次于此。志所以不录者,周礼保章氏注云:志,古文识。葢古文有志无识,小篆乃有识字。保章注曰:志,古文识。识,记也。哀公问注曰:志读爲识。识,知也。今之识字,志韵与职韵分二解,而古不分二音,则二解义亦相通。古文作志,则志者,记也,知也。”。
国志:泛指国史。这里指本铜书为虞朝国家的历史。此后的典籍所言“国志”均为特指,如指晋陈寿所撰的《三国志》。《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余以暇日,常览《国志》,考其君臣,比其行事。" 吕延济注:"《志》谓《三国志》也。" 唐 刘知几《史通·古今正史》:" 宋文帝以《国志》载事伤于简略,乃命中书郎 裴松之 兼采众书,补注其阙。由是世言《三国志》者,以裴注为本焉。";康有为《<日本杂事诗>序》:"﹝黄遵宪﹞讲其沿革、政教、学俗、以成其国志。"按,此指清末黄遵宪所撰《日本国志》。
德埙按:虞朝帅籾乃主修虞朝国志、主持虞朝嗣位大典的高级官吏,职官为宫司。
编码10为“欩”。强健貌。
编码11为“帝”,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上~。玉皇大~;君主:~王。皇~。《说文》:“帝,谛也。王天下之号也。从丄朿声。,古文帝。古文诸丄字皆从一,篆文皆从二。,古文上字。䇂示辰龙童音章皆从古文丄。都计切”。《说文》古文:。
编码13为“困”。金文“困天子”,即天子居,也即天子宫殿。故“戉困”即虞帝皇宫之名。
编码14为“(
)叒”的虞朝初文,榑桑(扶桑)神树。载《类篇》:
又,据《唐韵》而灼切,音若。榑桑,叒木。《说文》日初出东方暘谷,所登榑桑叒木也。《徐曰》叒亦木名。东方自然之神木。
又《精薀》叒,顺也,道相似也。古人发明取友之义,从三又会意,同心同德,而后可相与辅翼也。桑字从此,象衆手之形,非取其义。《正譌》二又爲友,三又爲叒,所助者多,故爲顺也。会意。
《说文》注:“(叒)日初出东方汤谷所登榑桑。句。叒木也。按当云叒木榑桑也、日初出东方汤谷所登也。榑桑巳见木部。此处立文当如是。宋本、叶本、宋刻五音韵諩、集韵、类篇皆作汤。别刻作暘。毛扆改汤爲暘。非也。尚书暘谷自说青州嵎夷之地。非日出之地也。日出之地、岂羲仲所能到。天问曰。出自汤谷。次于蒙汜。淮南天文训曰。日出于汤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墬形训注曰。扶木、扶桑也。在汤谷之南。海外东经曰。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大荒东经曰。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按今天文训作暘谷。以王逸楚辞注、史记索隐、文注所引正之。则阳亦浅人改耳。离骚。緫余辔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二语相䏈。葢若木卽谓扶桑。扶若字、卽榑叒字也。象形。枝叶蔽翳。而灼切。五部。凡叒之属皆从叒。”。
德埙按:三星堆铜书之“榑桑(扶桑)神树”即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扶桑树也:
(图片取自网络)
是为书证、物证俱全。
编码15为“厶”, sī 古同“私”;厶 mǒu 古同“某”。《康熙字典》:“【唐韵】息夷切【集韵】相咨切,又【玉篇】亡后切,音某。厶甲也。【陆游老学庵笔记】今人书厶以爲俗。谷梁二年,蔡侯郑伯会于邓。范甯注云:邓,厶地。陆德明释文:不知其国,故云厶地。【篇海】义同某。”
编码16为“禋”的虞朝本字,音yīn 。从木、垔。从“木”明示其初义为夏人烧柴升烟以祭天。详上文。
德埙按:私禋,禋为虞人燔柴升烟以祭天。私禋即私祧。需要不公开的,秘密地祭祀。虞朝称远祖的庙为祧。承继先代叫承祧。例如一子兼祧,把隔了几代的祖宗的神主迁入远祖的庙谓之不祧。这是因为太古洪荒时代的远祖在虞朝宗庙缺乏记录,遂产生了不公开的神主迁庙的私禋。
编码17为“吊”,吊唁,吊的西南夷俗字。会意。diào 祭奠死者或对遭到丧事的人家、团体给予慰问,吊唁;慰问遭遇不幸的人。《说文》:“吊,问终也。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从人持弓,会敺禽。”。
马身左铭
释文
子鼎全鬲神吐问句克鉌(和)胖志
德埙按;大意,司神吐克卜卦问询少昊的儿子社神句芒(句龙)。克鉌(和)胖天子,记入国志。
编码1为“子”。
编码2为“鼎”,金文有,《说文》:“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昔禹收九牧之金,铸鼎荆山之下,入山林川泽,螭魅蝄蜽,莫能逢之,以协承天休。《易》卦:巽木于下者爲鼎,象析木以炊也。”
德埙按:尧鼎的发现,说明铸鼎的青铜冶金技术及相关国家礼仪早在虞初就产生了。押尧鼎:祀天时将尧鼎献上作为保证。。
编码3为“全”,天子用纯玉。《说文》段注:“《考工记・玉人》云:天子用全。大郑云:全,纯色也。许《玉部》云:全,纯玉也。后郑《周礼》注同许。按:云纯玉曰全者,引经说此字从玉之意。”。
德埙按:此言在始祖庙吊唁吐帝使用天子用的纯玉。
编码4为“鬲”,夏炊具,类似鼎而足部中空,音lì。参异体字作册夨令簋(金)西周早期;
石门颂(隶)东汉等等。
德埙按:天鬲,宫前面放置的祭祀昊天上帝的抵押鬲。
清代知县刘樵《香炉山》:“香炉何岩岩,地险插天鬲。”
全鬲:用纯玉做的祭祀用鬲。
编码6为“昊”的异体字,详上文。
编码7为“申(神)”。
德埙按:即司神。
编码8为“吐”,泻。《说文》系传:“泻也。从口土声。”。
德埙按:即司神吐克。
编码9为“问”,审讯。wèn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
德埙按:司神吐克卜卦问询。
编码10为“句”,弯曲。《说文》:“句,曲也。从口丩声。凡句之属皆从句。古矦切。又,九遇切”。段注:“曲也。凡曲折之物。侈爲倨,敛爲句。考工记多言倨句。乐记言倨中矩,句中钩。淮南子说兽言句爪倨身。凡地名有句字者皆谓山川纡曲。如句容,句章,句余,高句骊皆是也。凡章句之句亦取稽畱可钩乙之意。古音总如钩。后人句曲音钩。”
德埙按:这里又出现了三星堆夏文字的超越现象。句从“口”,“丩”声。在甲骨文“口”被双“丩”包围。到金文则“口”“丩”上下分开。“丩”到《说文》仍然为双钩:。一直到汉朝字经隶变方作
状,楷书袭之以定体。而编码13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实行了定体的“句”字,是为超越。此例充分证明三星堆文字跟甲骨文不是一个源头。
又按:关于句芒(句龙)。少昊有好几个儿子,他的这些后代的外貌、性格、品德、才能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其中一个名字叫重。他有着鸟的头部,人的身体,而且更令人惊讶的是,重的脸是四四方方的,经常穿着白色的衣服。出行的时候,驾驭着两条飞龙。由于他的非凡才干,所以受到东方天帝伏羲的器重和垂青,成为神话中的木神,和伏羲共同掌管着春天,人们一般称之为句芒。在铜片书中的艺术形象如下:
按:《说文》一:“社,地主也,从示 土。《春秋传》曰:‘共工之子句龙为社神。’《周 礼》:‘二十五家为社,各树其土之所宜木。”按: 此《春秋传》乃引自《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后土为社。’”
句芒(句龙)是社神,起源于贵州省镇宁县蜂糖山伏羲女娲社稷坛。网搜王德埙考察报告:《贵州镇宁蒙正人历史人类学岩刻考古调查记》
如图1为先良渚文字字体“土”, “土”与“社”为通假字关系。所以,这里的“土”就是“社”。该石刻采用科学检测距离今天有8000多年,
社:《说文》:“地主也。从示、土。《春秋传》曰:“共工之子句龙爲社神。”《周礼》:“‘二十五家爲社,各树其土所宜之木。’”
编码11为“克”,用肩扛。kè
问克:
《论语》卷14宪问篇:又问克(好胜)伐,怨欲不行,可为仁矣?曰可为难。
编码12为“鉌(和)”,【廣韻】【正韻】戸戈切【集韻】【韻會】胡戈切,并音和。【廣韻】鉌,鸞鈴也。通作和。
编码15为“志”,记,知。《说文》段注:“意也。从心㞢。㞢亦声。按此篆小徐本无,大徐以意下曰志也补此爲十九文之一。原作从心之声,今又增二字,依大徐次于此。志所以不录者,周礼保章氏注云:志,古文识。葢古文有志无识,小篆乃有识字。保章注曰:志,古文识。识,记也。哀公问注曰:志读爲识。识,知也。今之识字,志韵与职韵分二解,而古不分二音,则二解义亦相通。古文作志,则志者,记也,知也。”。
编码16為“籾”,籾,音ní,虞朝人名。 《改併四聲篇海·米部》引《搜真玉鏡》:“籾,音尼。”《字彙補·米部》:“籾,見《金鏡》。”。
德埙按:本字为上下结构。上部释为“米”,下从刀甚明。
作者介绍
王德埙: 1950-汉族,贵州民族大学研究员,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前所长,世界智慧科学院院士、西南师范大学毕业,双专业。贵州省社会科学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奖获得者,贵州文史研究馆特聘专家、中国名山名寺名观文化研究委员会高级顾问、厦门上古文明研究室委员、《上古文明研究丛书》编委、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贵州省易学与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特聘专家,贵州省收藏家协会顾问、贵州省桐梓县夜郎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贵州镇宁竹王文化研究会顾问、重庆巴渝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僚学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