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氏庄园——“利源家”商号始末(下)
高连君
(网络图片)
七、为防匪患 藏匿金条
1930年代左右,是土匪横行的时代,闫毓荣自知不久于人世了,以后孤儿寡母的积攒多年的金条,自己死后怕被土匪绑票或者硬抢夺去,更为自己的儿子出生和未来着想。于是跟大老婆商量,把金条埋起来,埋在什么地方最不容易被土匪发现,两个人想了一夜,最后决定埋在茅坑下面,最不容易被发现。选择最可靠的管家具体实施,也就是说由管家亲自操作,趁半夜都睡去时,从茅坑侧面挖到茅坑下面,把金条用多层包装,又放进水缸内,盖上盖子,埋在了茅坑的下面。
不久,闫毓荣便溘然长逝了。其死后两个月儿子闫继圣降生了。过去二老婆以下所有的孩子,虽然是她们所生,但不归她们所养,几天后抱到大太太屋中,有丫鬟和奶妈照管抚养。这样对孩子也有好处,孩子在家中的地位会提高。因为大太太是家中的最高权力人物,特别是老东家死后,更是大权独揽。
日子流水般的过着,北京、济南、德平镇上的生意依然张罗着,可是,管家自从把金条埋下就一直睡不好,多少个不眠的夜晚反反复复思考:是忠诚于东家保守秘密,还是监守自盗违背于良心?差不多每夜都失眠,即使不失眠也做噩梦,从梦中醒来还是失眠。很多家人与短工都明显看出了他的面容憔悴、精神恍惚,给他套近乎的短工也是关心的口气问他:最近明显瘦了?可得多吃饭奥!他自知有些失态,随即说:都是思念老东家吃不好、睡不好啊!此话传到大太太耳朵里,大太太更加信任管家了。
管家是糜镇张习桥人,从十几岁就在闫家“利源号”打工,头脑灵活手脚勤快,上上下下都对小家伙有好感,从一般学徒到领班,再到店铺经理、“利源号”管家,深得闫毓荣与大太太青睐与信任,大事小事托付于他,都得心应手,可以说比自己家亲戚都信任。这也是管家思想斗争的缘故,近百根金条的诱惑,终究让道德良心与无耻欲望激烈地碰撞。他在琢磨下手的时机,心想:等孩子过满月时,全家人都忙忙活活一整天,必定都累了,那天夜里动手最有把握。他在等待这一天的到来。
在过孩子满月宴前,大太太把管家叫到自己屋里,详细布置满月宴的具体情况,在谈到孩子与老爷时,大太太情不自禁地说:老爷还是没有福气见到自己日想夜盼的儿子,若是老爷能看到孩子的满月宴该有多好啊!说完泣不成声泪流满面……。管家回想起闫毓荣对自己的栽培与信任,从一个穷人家的苦孩子,一步步提拔到“利源号”最有权力的管家……看到大太太伤心地流泪,正义的良心忽然又被唤醒。攥紧拳头暗自发誓:一定不辜负老爷的信任与栽培,绝不能做伤天害理缺德没良心的盗贼!看了大太太的伤心的样子,劝慰了几句话便走出堂屋,准备孩子的满月宴去了。
八、管家失德 监守自盗
管家趁越黑风高的夜晚,提前摘下了马铃铛,把马车调整到套马的最佳位置,等过了半夜,挖开了藏在茅坑下面的金条,套上马车连夜往西北方向逃去……
第二天一早,大太太去茅房解手,一看茅坑一侧被挖开,知道大事不好,赶快让一个短工去管家的屋里看他是否还在,短工找了一圈也没找到管家。跟大太太一说,大太太赶快派人到德平县衙状告管家监守自盗,偷走了家中所有金条。德平县衙也很快上报上级,武定道府也发出来通缉令。通缉令下发到武定道各县,管家早已赶着马车逃出了山东地域。宁津县民国时期属于河北省,往西北逃出德平县,就等于逃出来山东省。最后,始终也没有找到管家的下落。
虽然,管家把金条全部偷走,但利源家在北京、济南、天津等大城市的店铺,以及德平大街上的店铺依旧运营者,家中还有二百亩土地,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供应孩子读书的钱还是绰绰有余。等闫继圣到了读书的年龄,家中聘请了私塾先生。几年后又去了北京读书,一直到大学毕业。
九、土地改革 与时俱进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世道更加混乱,生意也更加难做,大太太也是为了低调,把家中所有的丫鬟、保姆、厨师等辞掉,只留下长短工种地,各店铺的伙计也减少了部分人。一直到抗战结束。1945年日本投降后,德平与渤海区一样成了解放区,1946年便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地主、富农部分土地拿出来,分给无地少地的贫雇农。闫家也不例外,按规定交出百亩土地。当时,全国尚未解放,除渤海区外大部分地区控制在国民党手中,附近济南、石家庄、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由国民党把控,人民解放军积极备战,闫家“利源家” 曾作为解放军后勤基地,设立被服厂,在这里生产军用袜子、鞋子等物品,为解放战争做出了积极贡献。
闫氏“利源家”只有闫继圣者一根独苗,大学毕业后回到闫家村继承家业,承担起一个男人责任,此时大太太也已是古稀之人,1949年夏,其从北京回到家中,并且带回了自己在北京读书时谈恋爱的同学小陈,在德平闫家村家中完婚。此时,德平县早已在日本投降后属于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将利源家部分土地分给了村中无地、少地的贫农。渤海地区刚刚解放,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尤其是缺少知识分子,当地政府得知闫继圣夫妇都是大学生,立刻安排他俩在德平学校教书,夫妻俩成了光荣的人民教师。
建国后,闫继圣的院落与客房没收后被当作粮所,后来又被当作闫家村学校。又被称作“闫家古民居”,成为当地的文物,现在年久失修面临坍塌的危险。这二百年的古建筑,仿佛像人们诉说着:闫氏庄园——“利源家”商号曾经的辉煌与磨难。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