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人,夏至热衷吃狗肉
又是一年夏至到。在岭南地区,民间流传着“夏至狗,没路走”的说法。意思是夏至这天,许多狗被杀掉,没路可逃。民间说法是,狗肉性温,大补元气,属性燥热,仅适宜秋冬季节食用,夏天吃狗肉会上火,外热加上内热,对身体不利。但夏至这天例外,夏至这天吃了狗肉,不但不会热气,不会对身体引起不适,反而会对身体有益。大概是相生相克的道理。
夏至这天,广东的不少大排档,就能看到打着“狗肉”的招牌,招揽生意。据说,夏至日的狗肉和荔子合吃不热,有“冬至鱼生夏至狗”之说,故此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习惯延续到今。当地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称夏至这天吃狗肉能祛邪补身,抵御瘟疫等。“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其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正是基于这一良好愿望,成就了“夏至狗肉”这一独特的民间饮食文化。
夏至食狗肉祛邪补身的民间风俗,在岭南一带沿袭数百年。据有关资料记载,夏至杀狗补身,源于战国时期秦德公继位次年,六月酷热,疫疠流行。秦德公便按“狗为阳畜,能辟不祥”之说,命令臣民杀狗避邪,后来形成夏至杀狗的习俗。基于这一点,俗成了“夏至吃狗肉”的习惯。一盘柴焖狗肉摆上餐桌,几两小酒,外加新鲜的荔枝,或邀约亲戚朋友,或带上家人,聚会在一起,边吃边聊,好不快活。由此可见,“立夏日,吃补食”的民谣,说明夏至补食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