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虎山不会忘记
——父辈们和“邵大娘”的那些往事(22、23)
王玉华
洪涛司令牺牲后,廖容标遵照省委和中央的命令,于1938年6月初担任四支队司令员。
经过一年多对日军的主动出击和对国民党反动势力开展有理、有利、有节的积极斗争,四支队逐渐摆脱了受国民党和土顽势力制约的窘境。但日寇多次残害淄博人民的暴行,特别是洪涛司令的牺牲、佛村事件、黄家峪惨案和太河惨案一连串恶性事件的发生,不由他不陷入深深的思考。
根据地的建而复失,党和政府组织不能正常开展工作,伪顽势力的嚣张跋扈,太河惨案护送干部队伍的被动挨打,部分领导干部的麻痹轻敌,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就在于思想上没有清晰的敌友摡念,没有积极正确的理解和执行毛主席关于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争的指示精神,没有广泛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依托鲁中山区建立起自己相对稳固的抗日根据地,没能及时深刻的认清国民党顽固派反共、亡共的险恶用心。
为了全面、系统地深入了解“马棚会师”以后四支队所处的生存斗争环境、部队战斗力发挥的基本情况,太河案件的来龙去脉,佛村事件是怎么发生的一系列问题,廖容标司令专门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祥细调研和思考。
通过调研,有一份情况汇总还原了四支队从马棚会师,到洪涛司令牺牲这段时间前前后后的一切真象:
1938年3月上旬,洪涛司令率领起义部队刚刚来到莱芜,就遭受到国民党县长谭远村封锁给养和集中调动部队进行围攻,面对国民党顽军的步步紧逼,为了维护抗日统一战线大局,部队被迫出走莱芜北上,寻找黑铁山起义的抗日救国第五军汇合以壮大力量。
1938年3月25(农历二月十四)日晚,四支队陆续撤出莱芜城北上,经青石关,下樵岭前、过博山县乐疃村,西行虎牢关(上虎、下虎村)、沿禹王山(原山)西侧崎岖坎坷的野径继续北上。战士们踏残雪、冒寒风,披星戴月,大部队来到了夹山村和青龙湾附近的孟良寨。

孟良寨海拔622米,此山向北,一片起伏的丘陵山地过后就是宽阔的鲁中平原。站在山巅北望,洪涛司令情不自禁的吟诵起毛主席1935年2月长征路上的那首《忆秦娥·娄山关》:
忆秦娥·娄山关
(1935年2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洪涛司令对身旁的战士们说, 记得那年在贵州省遵义城北娄山关的最高峰上,在险峻的山峰之间,竖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娄山关”三个大字,当地人都说那里“万峰插天,中通一线”。
1935年1月15至17日,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路线。19日,红军离开遵义。20日,翻越了娄山关,进军川南,计划与在川西北的红四方面军会师,创立根据地。
土城战役失利后,毛泽东主席认真总结教训,亲自指挥了四渡赤水行动。歼灭贵州军阀王家烈两个师,取得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自此,中国革命迎来了步步胜利的转折点。记得那天当日,毛主席随中央军委纵队登上娄山关,极目四望,欣然作笔,写下该词。
离开延安,离开领袖和中央首长,面对当前日寇、国民党反共势力和顽匪的疯狂围剿和阻挠,独立承担起开展鲁中军事斗争的重担,我们面前遇到的危急多么象当年红军过娄山关的情形啊!此去北上与红军老战友廖容标司令员的部队会师,我们就到了大干一场的时候了。
洪涛司令正在思考着,传令兵过来报告,前锋部队已到山王庄,向北就是黑峪、马棚、滴水泉,再向北磁村就接近敌占区了。

山王庄 抗战时淄川县委所在地
洪涛司令说:“传令下去,张岗、汪洋、崔介同志领导的三团住扎山王庄,大部队向北分散开,司令部驻扎在马棚,黑峪、滴水泉村各住一部,各村四周做好警戒联络,趁月色明亮快速行军,进村不许扰民,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其他按原定计划执行!”
命令下达后,洪涛司令转身对身边的周绍南(两军会师联络代表)说:“你仔细察访一下,两军会合后,部队再挥师南下莱芜时,看有没有别的路径可走?”
两军汇合整军时召开的军事行动会议决定,部队立即南下莱芜,同孙陶林、赵杰、程照轩等同志领导的南梯队会合,兵临城下,迫使国民党县长谭远村做出让步,以利以后抗战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天,部队沿章(丘)、莱(芜)边境经双堆山、上法山、下法山、茶叶口南下,在口镇休息了一天,第二天拂晓时,到达莱芜城东的官厂和孙故事(村名)宿营。

莱芜东城区孙故事村
这时得到消息,南梯队赵杰他们这天拂晓突袭莱芜城里,一枪未发,就让谭远村的武装缴械投降,俘获了县长谭远村和县大队副景大麻子。部队借机召开支队会师大会调整干部进行整编充实连队 。
部队在莱芜城休整后,又前往鲁西开展工作。鲁西一带全是道会门硬拳道的势力范围。硬拳道大宫长看到我们部队纪律好,有力量,同意我军在此驻扎。但几天后,秦启荣就率领驻扎在邹县的部队北上到达莱芜。
为了避免发生磨擦,我军派人前去泰安动员具有很高威望的范铭枢老先生,莱芜的亓养斋老先生调停。但秦启荣根本不与理会。后来又成立调停部双方派代表在十里铺谈判,又因秦启容态度强硬,谈判也告破裂。
谈判不成双方发生了土楼战斗和方下战斗。战斗中洪涛同志因病躺在担架上,有的时候不能指挥战斗,为了保护洪涛司令,林浩同志指定汪洋同志代行指挥,战斗打的非常艰难,损耗了洪涛司令的身体。
战斗期间,部队还粉碎了张里元(国民党山东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派人挖解我军的阴谋。
为了避免同秦启荣继续纠缠下去,部队于五月初转移至鲁西镇西北水北、祝阳一带。
5月20日,省委书记郭洪涛从延安带来了钱钧等大批身经百战的红军干部和电台通讯设备。
5月26日早晨,大家突然接到通知,司令员洪涛同志不幸于25日逝世。
为安葬洪涛司令,部队成立了“洪涛同志治丧委员会,”成员有林浩、赵杰、程照轩、程鹏、单洪、刘勇、钱钧、汪洋、谢辉、刘居英、李林等。然后在泰安县上庄广场,为洪涛司令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参加追悼会的有部队全体指战员和附近村庄的群众达三千多人。
就是说,四支队北上是被伪县长谭远村在国民党反动派秦启荣指使下逼走的!
卧虎山不会忘记
——父辈们和“邵大娘”的那些往事(23)
经过调研,廖容标司令发现太河惨案发生的前后过程是这样的:
1939年3月27日,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政治部主任鲍辉和团长潘建军两位同志,率领部队和地方干部62人,到鲁南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和延安抗大学习。三支队三营营长吕乙亭奉命率两个连200多人前往护送。
在临行前和行军的过程中,具有丰富战斗经验的吕乙亭营长曾经三次提出过防范建议,但都不被采纳。

负责护送队伍的吕乙亭营长
第一次是3月27日晚,学员和护送部队从长山县(现张店区)的卫固镇启程,28日拂晓分别进驻淄川县的佛村和井筒村驻扎后,吕乙亭、潘建军在此次行动的最高负责人办公室开会讨论行军路线时。吕乙亭曾多次与奸诈狡猾的王尚志打过交道,所以主动提出不要从秦启荣、王尚志占领的太河经过。
他介绍情况时说,王尚志是个心狠手辣,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两面派,对共产党有着刻骨的仇恨,对这样的反动派要百倍的提高警惕。
他还说:“过去王尚志就曾在我们队伍中搞过分裂活动,这次他投靠秦启荣后,又抢先进驻太河镇,此举必有企图。对于这样惯于玩弄阴谋诡计的家伙,我们不得不防,千万不能相信他们假装团结抗日的花言巧语。”
但行动最高负责人对此却不以为然地说:“现在是国共合作、部队双方是友军关系,都在讲抗日统一战线,连蒋委员长也训导大家要精诚团结、共赴国难。吕营长,你还是不要太过敏的好!”

太河镇金鸡山水库远眺
“你看,人家淄川县委书记孟金山刚从太河过来看望大家,中途曾被王尚志的手下扣押过,但王尚志不也是把孟书记放过来了吗?”
“不,”吕乙亭争辩说,”通往干校的路很多,何必要走冒险路,我们要严密封锁消息,自选路线,迅速通过危险区才是。”
那位领导大手一挥,不耐烦地说:“好了,走吧,就这样定了!”
吕乙亭无奈的叹了口气,只好下级服从上级。
第二次是在部队出发前,领导已经派人通知了王尚志,并把我方部队的人数、枪支都作了汇报(其实王尚志接到消息后,就立即电话请示秦启荣并密谋制定了全部消灭我军的计划)。
不仅如此,行动最高负责人还命令大家在通过友军驻地时,要注意军容军纪,要背枪不要肩上扛着枪,要大唱革命歌曲。
3月30日清晨,天刚朦朦亮,队伍踏着露水出发,八点钟左右到达桐古村时,在这里发现王尚志的部队档住了去路,他们荷枪实弹、如临大地,人来马往、活动频繁。吕乙亭敏感地发现情况不对,便命令部队停下,集合连长、指导员,找最高负责人反映情况,请示绕过有敌人活动的山头,另选行军路线。

太河惨案烈士纪念碑
但最高负责人仍然固执己见,相信“友军”、不肯采纳吕乙亭的建议,而且打包票说:“放心吧,不会出事”。
吕乙亭坚定地说:“你看他们的兵力部署,象是叫我们通过的样子吗?”并从背包里掏出地图,边指给领导看边分析说:“这里不是重点,重点在太河,那里山高路窄,没有回旋的余地,一旦发生情况根本无法应付,现在的情况,我们应该迅速从山头绕过,我们战斗力强,可以脱险!”
领导很不高兴地看了吕乙亭一眼,说:“已进入他们防区这么深了,统一战线嘛,出发时人枪都告诉了人家,走啊!”
“走吧,咱那里有熟人,去谈谈!”站在旁边的另一位领导也插话催促说。
大家都明白,这种情况下,谁要再坚持己见就是违犯军纪了。
吕乙亭心情非常沉重而又无奈地默默走开,但马上又振作精神,下令部队子弹上膛,做好战斗准备,四连派出一个尖兵排探索前进,队伍行进时拉开距离,每人间隔三步,预防伏击,时刻准备战斗。
中午十一点多钟,当部队到达太河镇北门时,吕乙亭发现镇内镇外以及周围沉静异常。
太河镇是一个四百多户人家的大村,村周围是高高的石头围墙。镇东北有金鸡山、青龙山,西边有豹眼山、虎头山,镇西南是钓鱼台。山峦重叠、形势险峻。淄河从山中穿过,顺着太河镇北围墙外转了一个弯,贴着镇的西围墙向南蜿蜒而去。
吕乙亭正在观察情况,这时,鲍辉传达命令,让队伍停止前进在此休息开饭。四连连长许子敬一看在这个地方吃饭休息是兵家大忌,对吕乙亭说:“吕营长,赶紧走,千万不要在此停留,过了太河再吃午饭。”
吕乙亭马上往后传话,且果断命令大家肩枪,高唱:“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等抗日歌曲,带领部队加快步伐、极速前进!
但此地此时,一切为时已晚,

当我军尖兵排刚刚踏上镇西南的小木桥,大队渐渐靠拢在西门外围墙下,后卫七连也到了镇西北角围墙下。就在这时,王尚志早已按排的伏兵四起,向我军围攻包抄过来。
两边的山崖上布满了敌军,围墙上架起了机枪,敌人居高临下,猛烈射击,把我军压缩在暴露无遗的狭窄河滩上。前路受阻、后路被封,两侧山崖高耸,兼有敌人伏兵,四周上下无路,只有冒着敌人的炮火顺着河滩向南硬冲。吕乙亭挺身而出,沉着地指挥部队向南突围,他高声喊道:“听我指挥,集中突围,要坚决冲出去!”
突然围墙上一阵猛烈扫射,吕乙亭臂部中弹,但他仍在高喊:
“不要管我,集中火力,快,快冲!”
“三排占领前面的小山丘,快!”
“掩护干部,向正南方向突围!”
激烈的枪炮声中,吕乙亭渐渐的没有了声音,牺牲时年仅24岁。
太河惨案中牺牲的最高指挥者是鲍辉同志。
鲍辉原名“鲍继禄。”1908年出生在湖北麻城县鲍家湾。1927年参加著名的黄麻起义,也曾参加过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斗争。1931年参加了红四方面军,历任排长、指导员、教导员、特派员、师医院政委、独立团政委等。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参加红军长征,又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1938年6月刚被中央选派到山东抗日游击三支队担任政治部主任。
这次行动中,由于他过分相信国民党“假抗日、真反共”的统一战线谎言,给部队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即使部队受到打击的情况下,他还不同意部队反击,并命令大家不要开枪,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在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瞬间被残酷的现实击碎之后,这才命令通汛员王新民、刘书厢前去通知吕乙亭率队突击抢占山头,但此时吕乙亭已经牺牲,刘书厢也在奔跑的路上中弹牺牲,鲍辉也在战斗中右腿中弹,负伤倒地。
激战半小时后,枪声停止,敌人蜂拥而来,把没有被击毙的战士押到了太河街里,集中到一个大院后,由敌军官训话。
敌军官说:“今天的事情纯属一场误会,我方早晨接到情报,说是博山城里来了四、五百名汉奸,我军误以为你们是汉奸所以开了枪,现在把事情搞清楚以后就放你们走。”
接着,把原来三支队叛变投敌并担任王尚志第七梯队司令和政治部主任的宋雨田、李荫平叫来指认八路军干部。

三支队特务团长潘建军
三支队特务团团长潘建军见到叛徒宋雨田怒不可遏,与宣传科长邓甫臣一齐当面进行辩论,痛斥他们背信弃义、破坏抗战,伏击八路军的罪行。宋雨田等理屈词穷立即命令匪徒把潘建军、邓甫臣梱押起来,当天夜里由宋雨田主持押送太河镇东门外的土沟里秘密杀害,狠毒的敌人连烈士的尸体也不让掩埋,被狼狗撕的断臂残肢,目不忍睹。
鲍辉负伤被俘后,左腿从膝盖下被打断,右腿从脚脖处被打断,血流不止,奄奄一息。
有一位被俘的女战士主动要求看护鲍辉,但遭到敌人拒绝。让四个老百姓用门板抬着和其他被俘的人员一齐押走。
走到一个名叫对松观的村头时,押解的执法队长于得臣大声吼道:“把共产党的老土匪抬过来,”残忍的匪徒们把鲍辉从门板上推到崖下,乱石砸死。

三支队政治部主任鲍辉
这位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南征北战,1938年6月刚到山东工作的红军优秀指挥员,就这样惨死在国民党反动派的魔爪下。
……
莱芜伪县长在秦启荣的支持下挤压、打击我四支队,竟逼的四支队在莱芜没有立足之地!秦启荣直接让王尚志明目张胆地大肆屠杀我抗日干部和战士!我党淄川地方党组织居住地-~佛村竟在半天之内被敌人包了饺子!
了解到这些反映我方抗战的残酷现实后,廖容标司令联想起毛泽东主席,早在1937年11月12日发表的《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一文中,提醒全党全国人民,并强调指出:“在党内在全国均须反对投降主义,”不要忘记蒋介石“四一二”大屠杀残酷教训的谆谆教诲。
廖容标司令员心情沉重地对大家说,国民党假抗日、真反共的狰狞面目一定要揭穿。一切通过统一战线,一切依靠统一战线来取得抗战胜利的幻想一定要打掉。搞不清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就是对党和人民的极大犯罪。必须请求党中央向全社会揭露太河惨案中国民党反动派残害我抗日军人、破坏统一战线的真相。必须向秦启荣、王尚志之流讨还血债!
太河惨案发生后,山东省委立刻召开会议研究对策并急电向党中央汇报,毛主席在延安接到急电后愤怒至极,拍着桌子厉声说道:“是可忍,孰不可忍!”随即下达追杀令,

要求不惜一切代价,查明凶手,格杀勿论。
从今用起,不论什么原因,只要国民党士兵对我军出手,即可反击,不必请示。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廖容标司令在泰山区党委召开的工作会议上,强烈建议淄川县委、县政府应尽快转移到淄西马棚一带。
其理由是,淄西人民历史上有反抗封建政府统治的良好传统;三支队和四支队两军会师时,在那里打下了军民共同团结抗日的群众基础;淄西南临泰安、莱芜,西接章丘的普集、明水,泰莱山区纵深长,回旋余地大;淄西靠近泰山区委,便于联系。
再者,丘陵山地远离胶济和张博铁路重要交通干线,不是日军防守的重点,即使日军进犯,也很难在四周崇山峻岭中发挥他们的机械化作战优势。
还有,在县委、县政府领导干部配备和机构设置组成上,要优选配置斗争经验丰富和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一定应变能力以及善于做绕一战线工作的干部和人员。具体操作上,可以先委派部分精干的工作人员打前站、做准备。
淄东形势非常严峻,宜早不宜迟,一旦时机成熟,马上转移过去!